<p class="ql-block"> 2025.3.26晴,《牛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南京四大名胜之一,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山体因双峰对峙形似牛角而得名,海拔242.9米,占地约5平方公里。景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6%,拥有300余种植物,包括南京椴、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等生态资源。</p><p class="ql-block"> 代表性人文景观包括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的佛顶宫、仿唐建筑佛顶塔、岳飞抗金故垒等。景区融合了佛教文化、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佛教文化圣地:</p><p class="ql-block"> 作为禅宗牛头禅发源地,牛首山自东晋起便是佛教活动中心。佛顶宫地下宫殿内供奉的佛顶骨舍利使其成为全球佛教徒朝圣的重要目的地。牛首山唐代与西北之清凉(今山西五台山)、西南之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因“文殊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牛首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冬官,与山西五台山同为文殊菩萨道场。2015年10月27日,国家一级文物,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界尊崇仰止的至高圣物一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p><p class="ql-block"> 建筑群中,佛顶宫“莲花托珍宝”设计闻名,大穹顶象征佛祖袈裟,小穹顶如摩尼宝珠,内部融合壁画、雕塑与光影技术,展现佛教艺术精髓。</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的形成源于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在扬子古陆东部,通过宁镇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向北突起的弧形褶皱,牛首山是其西段的南分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境内,距离京中华门1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牛首山属于丘陵岗地,由中生代火成岩构成,地貌丰富。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为224天,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72.9毫米。雨热同季,天气变化比较复杂。</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由来: </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故民间又称为牛头山。牛首山也叫天阙山,天阙路也由此命名,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䜭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王导请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除佛教圣地外,景观遗迹甚多,例如:佛顶宫、佛顶塔、佛顶寺、佛顶前苑、东禅心旅、李瑞清墓、中华虎凤蝶栖息地、岳飞抗金故垒、咱代摩崖石刻、牛头禅文化园、郑和文化园、郑和墓、南唐二陵、澄江台、桃花溪等十几处景观古董遗迹。</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佛顶宫殿内的壁画雕刻艺术,是佛教界经典作品。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及佛教界的文化历史和渊源故事。</p><p class="ql-block"> 牛首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公元461年,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5年,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p><p class="ql-block"> 2.公元503年,司空徐度于梁天监二年初佛窟寺(今宏觉寺)位于牛首山南。唐代,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山西五台山),西南之峨眉山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3.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受禅宗四祖道信的点拨,在幽栖寺北岩创立茅茨禅室,授徒传法,创立牛头禅宗。牛头禅是印度禅真正中国化的开始,牛首山也成为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4.公元774年,唐大历九年,牛首山又添建宏觉寺塔,民间称为唐塔。相传是唐代宗李豫感梦“修峰顶七级浮屠”而建。</p> <p class="ql-block"> 5.公元943年,安葬南唐先主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软陵”和中主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并称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位于牛首山南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首山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6.公元1050年,北宋皇祐二年初建辟支塔,建于牛首山西峰原佛窟寺处,因辟支和尚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7.公元1436一1449年,明宣德八年四月,著名航海家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于南京牛首山。明正统年间佛窟寺更名为弘觉寺,属金陵次大刹,归大报恩寺所统,为明代南京的八大国寺之一。</p><p class="ql-block"> 8.公元1636-1948年,清时,弘觉寺因避乾隆名讳(弘历),改名宏觉寺,民国时期宏觉寺又更名为普觉寺。</p> <p class="ql-block"> 9.公元2008年7月,装有佛顶骨舍利的铁函,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千寺地宫出土。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在南京栖霞寺,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重现世间。</p><p class="ql-block"> 10.公元2010年,经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佛教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确定在牛首山遗址公园里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的意向。</p><p class="ql-block"> 11.公元2011年9月,江宁区政府完成了《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一牛首山胜境》创意策划概念方案。确定了佛顶骨舍利安奉的地点与方式。</p><p class="ql-block"> 12.公元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在南牛首山隆重举行,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同期落成开园。</p> <p class="ql-block"> 这次《江南行》去到南京牛首山游拍参观,对中国佛教界三大名山之一,以及对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安奉过程有所了解,尤其是对牛首山佛顶宫金壁辉煌的建筑大开眼界。虽说是佛教界的宝藏之地,它显示了国家的强盛和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在佛顶宫地下宫殿金壁辉煌环境,但光线较暗,相机的感光度开到自动,拍摄的效果很感欠佳。回来通过电脑提光处理,选择部分片片载入美篇留存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