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文庙之冠:走进建水文庙的庄重世界》

李博洛夫

<p class="ql-block">“知礼而立世”——建水文庙景区大院牌楼上的五个字,指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修养品德来在社会中立足,强调礼仪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的核心作用。这一理念源自儒家思想,尤其体现在《论语》中孔子提出的“不知礼,无以立”。</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114亩(约7.6万平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孔庙。</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于3月中从元阳梯田出来,慕名来到建水古城,并到文庙敬拜孔圣人,同时也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是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购买了门票后,我们就虔诚的步入文庙东侧门,第一道牌坊匾额上书: 圣域由兹; 第二道牌坊匾额上书: 德配天地。</p><p class="ql-block"> “圣域由兹”意为“圣贤之地由此进入”,指通过此坊即进入文庙这一象征儒家圣贤文化的庄严区域。该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为三开间二柱三楼单门道砖木结构,面阔10.24米、高7米,具有明确的仪式引导功能。</p> <p class="ql-block">德配天地牌坊。</p><p class="ql-block">“德配天地”意为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出自《庄子田子方》。这个标准能有几个人能够达到?所以感觉有点高高在上,不切实际。</p> <p class="ql-block">走过“德配天地”牌坊,往前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但见左边一座高大的牌楼,上书: 渊源泗洙;在往里走,可见广阔的水域,在水域的左右边是古朴庄重的“礼门”、“义路”石牌坊。</p><p class="ql-block">“洙泗”这一名称源于山东曲阜洙水和泗水的交汇处,这里不仅是孔子的出生地,也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洙泗渊源坊象征着儒家学说的起源,表明即使远在万里之外的建水,儒家思想仍然得以传承和弘扬。</p> <p class="ql-block">走过“洙泗渊源”牌楼,回头一看但见其背面上书: 万世宗师。</p><p class="ql-block"> 十字路口的对面,与“德配天地”在一条直线上的两重木石结构的牌坊横列,分别是“道冠古今”、“贤关近仰”。</p> <p class="ql-block">左边一道门上的题词: 道冠古今。</p><p class="ql-block">“道冠古今”,形容某人(如孔子)的道德境界与天地齐平,其思想学说超越古今、影响永恒。这个说法也有点言过其实啊。古人是否有点井蛙观天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游价值。除古建筑保存较好外,在建水文庙内尚保存有记载元、明、清、民国历代重修学宫、科甲题名、德政、警示等重要碑刻90余通,清朝皇帝御题匾额8块以及众多古树名木。</p> <p class="ql-block">圣地泮池。</p><p class="ql-block">泮持坐落于文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秉承着“传播儒学文化,推广传统礼仪”的目的,以“知礼而立世”为主题,推出了儒家“三礼”(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敬老礼”、“拜师礼”、“学国学传非遗”、“放飞梦想展翅翱翔”等10余种活动。</p><p class="ql-block"> 图中可见一群“老外”来参观文庙。</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经过历代50余次增修扩建,沿南北的纵向中轴线及东西横轴线安排了37个单体建筑,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一殿、一阁、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庑、三堂、三亭五门六祠、八坊等共37个。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掠过棂星门东西两侧的碑林,就到了“杏坛”。</p><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p> <p class="ql-block">杏坛。</p><p class="ql-block">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p> <p class="ql-block">在往里走,就到了“大成殿”,这里才是文庙的核心主殿堂。</p><p class="ql-block">大成门是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位于泮池之后,是孔庙建筑中的重要配置。其名称“大成”取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门的设计和建筑规制体现了孔庙建筑的高规格,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成门之后就来到了“先师庙”。</p> <p class="ql-block">先师庙,即为“孔庙”</p> <p class="ql-block">祈愿墙</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一群“老外”游客正在听导游讲解孔圣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先师庙殿堂有三个门: 分是“先”、“师”、“廟”!</p><p class="ql-block">“先”字匾额下还有一匾额:圣协时中,源自儒家经典《中庸》的“君子而时中”,指君子既能持守中道,又能因时制宜。道光皇帝以此题匾,旨在赞颂孔子(圣人)的德行与天道变化相协调(“协”),且时刻践行中庸(“时中”)。朱熹注解称:“君子之德,能随时以处中”,强调动态平衡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师”字匾额下有: 斯文在兹,源自《论语·子罕》,其核心含义是孔子自述承担着传承周代礼乐文明的历史使命。现多用于文庙匾额,象征文化传承责任。</p> <p class="ql-block">“廟”字下有: 德齐帱载。此匾为咸丰皇帝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p> <p class="ql-block">主门进去,正是孔圣人的坐像。此时正巧有一对男女在祈拜。</p> <p class="ql-block">“师”门出口处两边分别是钟和鼓</p> <p class="ql-block">建水州学。从这里进去可是著名的“临江府学”和“元江府学”,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就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在出口处,有不少群众在此唱歌、跳舞和打牌悠闲娱乐,真是一派歌舞升平景象。</p><p class="ql-block"> 时间在文庙里栖息,安静的将时辰停住,千百年的红门和大树,风声鸟声读书声,还有脚下的石板,无一不是来自千百年前。</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儒学进入建水地区,以元代建立的建水文庙为标志。在这之前,尽管东汉云南太守“少好经学”,南诏大理国也崇尚礼仪、学习儒家经典,但这些活动主要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元代,“尊孔崇儒”之风南渐,建水修建了文庙,各族民众开始接触儒学,并尊孔子为“汉佛”,标志着儒家文化真正深入建水民间。至明代,临安府学与建水州学分列文庙东西,连上元江府学,形成“一庙三学”的独特格局,成为建水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出口处留念</p> <p class="ql-block">文庙出来经过小云南影视基地,我们就顺路进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偶然看到一栋建筑,墙上挂着“四知堂”牌子,可能是一家高级料理店?</p> <p class="ql-block">进门一看,果然是云南菜馆</p> <p class="ql-block">非常典雅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正巧是晚餐时分,我们就坐下来点了几道菜</p> <p class="ql-block">韭菜炒马桑花、蒜蓉蒸卷粉和木耳桃仁,合计仅104元!价廉味美。</p> <p class="ql-block">北正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千载悠悠,因儒家文化的浸润而底蕴深厚。建水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设置促进了儒家经典的广泛传播;建水各族群众主动接纳并内化儒家文化,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实践。两者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了建水各民族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的和谐篇章。很值得有识之士来此研学。</p> <p class="ql-block">2025.3.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