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典型案例】兵团市场监管局公布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 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中国品牌质量网讯 本刊记者从新疆兵团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兵团市场监管”获悉,该局于2025年4月25日在其官微上公布了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依法查办了一批与职工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违法案件,全力守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现将该局近期“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公布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第一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某酒业公司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4日,第一师市场监管局对新疆某酒业公司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酒类行为,依法做出没收违法所得91000元,罚款2092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3日,执法人员在查办阿拉尔市某农果品公司经营标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一案时,发现该公司经营的外包装标注“专供”字样的白酒供货商为新疆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10月18日,执法人员在查办当事人经营标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一案时,发现其销售公司为“专供”酒供货商,为便于案件查办,将该线索并入本案调查。经查,当事人所经营“专供”酒瓶身标签上标注“专供”字样,且未标注“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等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和第三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第一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阿拉尔市某火锅店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3日,第一师市场监管局对某火锅店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行为,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436元,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9日,第一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某火锅店回收客人吃剩的火锅油进行提炼二次利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望核实查处”。经查,在2024年6月10日至2024年7月6日期间,当事人先后8次对顾客就餐后的火锅底汤进行提炼,并在2024年6月15日至7月6日经营期间,为顾客调配锅底时添加了上述提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第二师市场监管局查处某医药公司销售劣药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日,第二师市场监管局对某医药公司销售劣药行为,依法作出没收超过有效期药品5盒、罚款7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7日,执法人员对某医药公司开展现场检查时,发现当事人经营场所内待销售的开郁舒肝丸超过有效使用期限。经查,该批次药品在超过有效期后未进行售卖,无违法所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药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第三款第五项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第四师市场监管局查处某纯净水厂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第四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纯净水厂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392元、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8日,执法人员对某纯净水厂生产的康霖泉包装饮用水进行监督抽检,经检验,该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为不合格品。经查,当事人共计生产康霖泉包装饮用水30桶,均已售出,违法所得392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三项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5.第五师市场监管局查处双河市某水泥预制品加工公司使用未经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0日,第五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水泥预制品加工公司使用未经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的行为,依法作出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4日,执法人员在双河市某水泥预制品加工公司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正在使用的起重机械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经查,当事人使用的起重机械2023年8月安装,2024年6月开始使用,当事人无法提供该起重机械检验合格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八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第八师市场监管局查处石河子某电动车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2日,第八师市场监管局对石河子某电动车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的行为,依法作出没收1台电动自行车、没收违法所得560元、罚款596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9日,第八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石河子某电动车行经营的“金彭”牌电动自行车进行抽检,经检验,该品牌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状态主回路保护、互认协同充电、充电器与蓄电池不符合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经查,店内共进货该批次电动自行车3辆,1辆已售出,1辆进行抽检,1辆店内待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的行为违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第十二师市场监管局查处新疆某食品公司生产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其他条码冒充商品条码的</b>食品、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4日,第十二师市场监管局对新疆某食品公司生产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其他条码冒充商品条码的食品、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300元、罚款105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十二师市场监管局收到国家核查处置系统抽检反馈,新疆某食品公司生产的西梅干中山梨酸及其钾盐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经查,当事人购进西梅干原料时未查验供货人的产品合格证明,存在未使用委托方商品条码的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第五十条第一款以及《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以及《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第十三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哈密市某汽配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润滑油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9日,第十三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哈密市某汽配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润滑油的行为,依法作出罚款10000元、没收76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润滑油的行政处罚。并将线索移送至供货商所在地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发区(头屯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1日,执法人员接到举报称哈密市某汽配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润滑油。经查,当事人经营场所内标有“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和“DFCV”的发动机润滑油共76桶,价值24060元。经商标权利人辨认,上述发动机润滑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润滑油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9.第十三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新星市某医疗器械经营部对其商品作虚假的商业宣传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6日,第十三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新星市某医疗器械经营部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作出罚款60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5日,执法人员收到举报,称“新星市某医疗器械经营部在开展保健品营销活动中,宣称能‘包治百病’,存在虚假广告,要求依法查处”。经查,当事人于2024年9月19日开始进行为期7天的松花粉的宣传培训,以会议培训方式每天宣传8场次,每场次50分钟。当事人在培训现场播放的视频中提及松花粉具有治疗疾病功效,当事人能提供所经营产品的生产商资质、检验报告、供货商资质和出库单,但无法提供具有治疗疾病功效的相关证明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之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宣传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市场监管“春雷”行动典型案例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中国品牌质量网讯 </b>本刊记者从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崆峒市场监管”获悉,该局于2025年4月25日在其官微上曝光了2025年市场监管“春雷”行动典型案例。据悉,今年以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特种设备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侵权假冒、侵犯消费者权益、非法出版物、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开展了“春雷”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该局曝光的典型案例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一、平凉市崆峒区某门市部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进行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时,发现位于平凉某中学附近的某门市部货架上摆放的10种共59袋(瓶)食品均已超过保质期,当事人现场不能提供上述食品的进货票据及供货商资质,上述食品货值金额共85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和《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依据《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2025年4月1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没收上述涉案食品,并处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二、崆峒区某零售店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时,发现位于某镇中学附近的崆峒区某零售店销售散装茶叶、白糖、红糖、调料等多种散装食品,未取得健康证明,经执法人员两次责令改正,当事人均未改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依据《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2025年3月25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三、平凉市崆峒区某综合批零门市部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零售烟草制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崆峒区烟草专卖局移送案件线索对平凉市崆峒区某综合批零门市部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进行核查,经查,当事人在平凉市崆峒区某乡镇小学附近开展综合批发零售活动,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对外零售烟草制品共18个品种198条,违法经营额共计21635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2025年4月2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罚款2163.5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四、平凉某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执业药师审核销售处方药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专项检查时,发现平凉某药业有限公司在营业时间执业药师不在岗时,未经执业药师审核销售处方药“安乃近片、速效救心丸”。经责令改正后执法人员再次发现其仍在执业药师不在岗时,未经执业药师审核销售“参苏丸、依巴斯汀片、尼美舒利胶囊、盐酸左氧佛沙星胶囊、罗红霉素胶囊、脑心通胶囊”6种处方药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五款之规定。依据《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2025年4月1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五、崆峒区某产后恢复中心平凉店经营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美容院等场所非法经营(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质量安全专项交叉检查时,发现平凉市崆峒区某产后恢复中心平凉店经营场所产品存放区2盒已拆封使用的哺源皇后姜膏、1盒已拆封使用的哺源皇后秘密花园草本泥膏、1盒未拆封的润月雅凝时抗皱眼霜均已超过有效使用期限,且与未过期化妆品混放,无区分标识,货值金额588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五项的规定,2025年4月3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没收上述涉案化妆品,并处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案例六、平凉市崆峒区某干果店销售侵犯“阿尔卑斯”注册商标专用权糖果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注册商标持有人投诉线索,对平凉市崆峒区某干果店进行现场核查,经查当事人2024年12月份从一个自称“阿尔卑斯”糖果厂家的推销人员处购进带有阿尔卑斯注册商标标识的糖果100斤,销售37.84斤,剩余62.16斤,购进价 17元/斤,销售价19元/斤,违法经营额1900元,购进时未索要供货商资质及票据,无法说明提供者。经商标持有人鉴定确认:上述糖果在外包装上图案印刷、套色,色泽、字体、材质及防伪标签等方面均与正品不符,均系假冒阿尔卑斯注册商标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2025年4月3日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没收涉案糖果62.16斤,并处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