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洛阳关林是关羽的庙堂和陵墓,为三大关庙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h5> <h5>关林广场上的“千秋鉴”楼,为旧时“灯影锣鼓话兴亡”的舞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专为祭祀关公演戏所用。舞楼建筑为重檐楼阁,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构筑之妙全国罕见 。</h5> <h5>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关羽被害后,曹操收其首级,以王侯之礼安葬于洛阳城南十里。史载 “汉时有庙”,即曹操礼葬关羽时就建有祭祀关羽的庙堂,这便是关林的前身。</h5> <h5>铸于明代的铁狮子,重达 3000 余斤 。</h5> <h5>从仪门到大殿的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104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h5> <h5>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将关林扩建成占地 180 余亩,四进院落、150 余间殿宇庙会,千余株翠柏的关林庙。清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帝陵为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 “关林”。清代又对关林进行了续建和补修,使其规模更加宏大。</h5> <h5>关林的主要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舞楼、大门、仪门、平安殿、财神殿、春秋殿、关林(冢)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它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h5> <h5>关羽生前被封为 “汉寿亭侯”,此碑便以此为名,以彰显关羽的爵位和功绩。 具体的立碑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在明清时期。</h5> <h5>关冢前石坊宽10米,高6米,三门道。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h5> <h5>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八角亭彩饰华繁、结构端庄,木雕精美,全为木榫结构。</h5> <h5>关羽冢正面南墙有康熙五十六年所建石墓门,门额题“钟灵处”,墓门对联为:“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h5> <h5>关羽灵首埋葬之处,高17米,面积达2600平方米。</h5> <h5>关冢前的旋生柏与结义柏。</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