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过《第三极》《念念远山》,我喜欢读这样的书,也许因为心中还怀揣着对山野和攀登的向往(只是向往)。这个月我读了《比山更高》,刚读完电子书第一章,我就买了纸质书,这是一本好书,必须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山更高》书中讲述的这类自由攀登者,他们多数人是因为自己爱折腾,误打误撞走进了登山界。自由攀登是指在攀登过程中不借助任何器械,单纯依靠登山者自身能力完成一条攀登路线的运动,在中国从事这一运动的不过数百人,可他们确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一个运动群体。“高山有其魅力,但这种魅力也有致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高山上并没有生活的解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的主要人物严冬冬他们几乎都出自于清华、北大,拥有过人天赋,又跟普通学霸不同,他们以户外为生存模式,而且不是点缀也不是消遣,是生命的全部。每一个攀登者都希望死在山上,同时他们又都害怕死在山上,他们像彗星划过,短暂却耀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的内容很震撼,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你孩子要放弃学业去登山,你会伤心吗?这种震撼很多天都缓不过来。摘录三段书中的原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攀登世界最高峰的一类人象征着当今社会的整体基调:极度渴望成功,高度以功利为导向,关注宏大的叙事与不断攀升的数字。而这本书里的自由攀登者们则代表着另一类极少数群体。他们并不想完成一座比一座高的山峰,只是想在其中一座山峰上画下一笔优美的线条,并在攀登过程中获得足够多的快乐。或许你无法想象,在中国仍有一群人为了寻找快乐而不畏死亡,并从这份快乐中提炼出生命的存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自由攀登者永远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原罪:他们选择远离这个安逸的美丽世界,走上一条遍布悬崖与荆棘的道路。路上的死亡悬崖属于自己,而路边的荆棘刺伤了离他们最近的人。在他们看似坚定地寻找自由和自我的路途中,也会有这般彷徨、怯懦、犹疑的时刻。大多数成熟的自由攀登者不会回避、漠视这原罪的存在,而是清醒、痛苦地背负着它一起攀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在真实的世界中,山的顶峰不过是地质学上的偶发事件:在某个时间点,一堆石头或一条冰川恰好被抬升到了最高处,成为一组凸起的坐标。到达一处地球上比比皆是的坐标点的行为,本质上是无意义的。在许多人看来,为此承受人生的不稳定性与巨大的恐惧感更显荒谬而疯狂。为了一个没有世俗价值的目标,孤独地走向空无一人的大山,甘受生之痛苦、直面死之风险,这便是自由攀登者的崇高,也是人之为人的美妙与独特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他们所说的山,也许不是那个物理意义上的大石块,而是山的背后,那个比山更高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向他们致敬,向自由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