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所念人(二)

梦之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乙巳蛇年四月初一,是母亲八十岁的生辰。我们晚上齐聚新府山父母的房子里,一起为母亲庆祝生日。烛火轻轻摇曳,光影在白色的墙壁上不停地跳跃,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们围在母亲身旁,双手轻轻的拍打着节奏,低声唱起《生日快乐歌》,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深祝福,愿她生日快乐,身体康健。母亲努力地睁开双眼,那目光已不复往昔的明亮,显得有些呆滞。她缓缓环视着围在身边的儿孙们,当歌声传入她的耳中,母亲的眼角悄然滑落一滴晶莹的泪花。尽管她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此刻的心情,但那泪花中,分明闪烁着对儿孙祈福的感知。望着瘫痪在床、面无表情、瘦骨嶙峋的母亲,我的心像刀扎一样的疼,说不出的难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风雨兼程的八十年,经历过一穷二白、缺吃少穿的饥荒年代,战胜过养儿育女的重重困难,尝过给五个孩子成家立业的艰辛,也享受过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其中的酸甜苦辣犹如一部写满艰辛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辛酸史,更是一部兴家立业的创业史。八十年来,母亲的心中装满了家人,唯独没有留给自己一点点位置。一辈子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每时每刻都在筹划着家庭用度,都在经营着大家庭,自己没有享过一天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姊妹几个年幼时,家中的生计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母亲便如不知疲倦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碌着。尤其是进入农忙季节,她总是天未亮便起身,先是奔赴田间地头,侍弄那几十亩赖以生存的土地,锄头在她手中挥舞,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脚下的土地。累了一天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操持着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母亲的双手,因长期的劳作,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一道道裂痕仿佛是岁月刻下的痕迹,疼痛难忍时,她便用橡皮胶布简单缠住,继续忙碌着。头疼感冒这类小疾,在她看来根本算不上什么,蒙头睡一觉,出一身汗,再口服几粒“去痛片”,便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又投入劳作中。到了夏秋时节,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母亲自备“窝窝头”当作干粮,提上那个略显陈旧、保温效果并不太好的黄色水壶,装满热水,从天蒙蒙亮开始,一直劳作到夜幕降临,掌灯时分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即便如此,她也不忘在归途中,背着满满一背牛草,为家中的牲畜准备好食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待我们相继踏入校园,家庭的重担愈发沉重,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母亲、父亲和哥哥的肩头。除了耕种那三四十垧的土地,家中还养着成群的羊儿,还有两头猪和耕地的牛。每年下来父母便将牲畜变卖,换来的收入几乎全部用在供养我们上学上。母亲虽目不识丁,但她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对于培养我们上学,她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困苦,她都咬牙坚持,只要我们能考上学校,那便是她心中最大的慰藉和夙愿。记得有几次,因家中贫困,交不起学费,我心中萌生出退学的念头,母亲听闻后,坚决不同意,所以更加勒紧裤带过日子,攒足我们的学费,只为让我们能一心一意地好好学习。母亲那朴素而真挚的教育观念,那看似平实却饱含力量的家庭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立志成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们终于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本以为母亲可以就此放下肩上的重担,安享晚年,可她依旧割舍不下那几十垧土地。她还是像过去一样,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只为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减轻我们的负担。虽然母亲没能像其他父母那样,在城里为我们购置房产,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承受过多的拖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这一生,为了我们弟兄几人能出人头地,可谓是操碎了心。她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个家上,用她那无私而深沉的爱,精心呵护着我们成长;用她那瘦弱却无比坚毅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长年累月的过度操劳,如同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母亲的身体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胃病、腹壁脓肿、高血压、脑梗、肾结石等各种疾病,如同凶猛的野兽,接踵而至,无情地侵蚀着母亲的身体。为了给母亲治病,我们陪着母亲辗转于各地的医院,从府谷县医院,到绥德第二康复医院,再到山西第二医科大学医院、包头市人民医院、西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甚至远至北京的医院。每一次诊断,每一次治疗,都像是一场与病魔的艰难较量,而母亲,始终坚强地承受着这一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9 年那个寒冷的冬季,一场意外如晴天霹雳般降临。已经患有脑梗的母亲,漫无目的在村中小路雪地上走着,一不小心摔倒,瘫坐在雪地里,再也无力站起身来,我们得知母亲摔跤后,当即将母亲接上来送进了中医院,经查方知是股骨头骨折。看着母亲那因疼痛而扭曲的面颊,浑身抖得如筛糠一般,我心如刀绞,恨不得替母亲承受这一切。母亲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接受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在医院足足住了二十余天,才出了院进行康复训练。这一次病痛,对母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术后,在保姆的精心陪护下,一边进行康复训练,一遍进行营养滋补,可是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神智越来越模糊。从那时起,母亲几乎是半瘫在病床上,只有扶着身体才能从病床上坐起来。到2022年,母亲再也没有离开病床,一直瘫在床上,至今已有四年之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四年里,看着母亲每天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心急如焚,却又深感无奈。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消瘦,双手越来越僵硬,舌头越来越不灵活,以至于喂着吃东西,也很困难。我们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四处寻医问药,希望能让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改善。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母亲,那些努力大多收效甚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来,母亲从未向儿女索取过任何东西,她只懂得默默奉献。她把自己的青春、精力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这个家。她的爱是那样深沉,那样无私,如涓涓细流,润泽着我们的心田;又如巍峨高山,为我们遮风挡雨。如今,母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曾经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巨人,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多想为她分担病痛,多想让时光倒流,让母亲能不再承受这般折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母亲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母爱。那是一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爱,是一种即便付出一切也无怨无悔的爱。她教会了我们勤劳、坚韧和善良,她的言传身教,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母亲现在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给予我们温暖的拥抱和贴心的叮嘱,但她的爱,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母亲生日之际,再一次为伟大的母亲祈福,愿上天佑护,让我的母亲在有生之年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