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

往事如风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北京钟鼓楼</p><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元代(1272年),1297年复建,火毁后明代(1420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楼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无梁拱券式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二层悬挂着明永乐年间铸造的重63吨的报时铜钟,被誉为“</p> <p class="ql-block">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登75级台阶至二层。整个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中国钟鼓楼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永乐报时铜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钟体通高7.02米,下口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约63吨。该钟以其帝京定鼎之位,精湛之铸技,悬挂之非凡,报时警统之功能而著称于世,是我国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报时铜钟。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p> <p class="ql-block">钟楼之钟 钟楼二层悬挂的报时铜钟,是我国现存最重的古钟,铸于明永乐年间。钟体高4.5米,钟钮高1.05米,总高5.55米;直径3.4米,钟壁厚约0.22~0.25米,重达63吨。钟体由铜铝合金铸成,硬度与韧性兼具,被誉为“古钟之王”。钟声通过钟楼结构产生共鸣,浑厚绵长,低迴萦绕,正如御制碑中所记述:“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p> <p class="ql-block">北京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市中心的钟楼。钟楼巍峨耸立,门前还有游客驻足拍照留念。我也不禁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那古色古香的大门庄重威严,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抬头仰望,钟楼位于鼓楼北100米处,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又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再次重建。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二层八角形钟架下,悬挂着一口“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的报时铜钟,钟体高5.55米,下口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约63吨,被誉为“古钟之王”。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钟之撞法为:每晚定更即起更(19时—21时)至亮更即五更(晨3时—5时),每更次皆撞钟108声。我想象着那悠扬的钟声,传遍了整个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鼓楼~初名齐政楼,始建于元代(1272年),1297年复建,火毁后明代(1420年)重建,明嘉靖年间(1539年)重修。楼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鼓楼二层大厅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仅存一面残破的主鼓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划痕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所划。现有25面更鼓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每天有七场击鼓表演,每小时一场,依据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而创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p> <p class="ql-block">鼓楼之鼓 鼓楼初名齐政楼,内含深厚的东方文化,曾藏更鼓二十五面,主鼓一面象征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如今仅存清末更鼓一面,其余均为依据清嘉庆年间史料仿制而成。主鼓鼓面直径1.6米,高2.4米,群鼓鼓面直径1.12米,高1.6米。群鼓烘托主鼓形成一个整体,其形制严谨,彰显古代工艺之精妙。</p> <p class="ql-block">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鼓楼内展示了多面大红灯笼悬挂其中,下方整齐排列着多个大小不同的古代战鼓。我看到主鼓高2.22米,腰径1.71米,面径1.40米,并已残破不堪。2001年12月31日,依清嘉庆年间史料记载仿制的二十五面更鼓在鼓楼二层展演。主鼓面径1.60米,鼓高2.40米,群鼓面径1.12米,鼓高1.60米。鼓楼击鼓定更自有规律,每晚定更即起更(19时一21时),亮更即五更皆先击鼓后撞钟,击鼓二通共108声。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我仿佛听到了那沉闷而有力的鼓声,回荡在这古老的建筑之中。那鼓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