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故事(2)

享受大自然186136311

<p class="ql-block">  一、庄子的宇宙观。作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宇宙有没有一个超现实的精神力量作为最高主宰?天地、日月为什么这样安排?是谁推着它们不停地运转?对此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庄子则做了符合唯物主义原则的回答。他在《庄子·天道》篇中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它们自己本来的情形进行的,自然界本身就有它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自然界自身的原因,不必到自然界以外去找。他在《齐物论》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是以刮风为例子,说明自然现象并不受谁的主使。庄子不承认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所谓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所以,他进一步认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支配自然界的唯一力量。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最早深入地探索了宇宙万物的本体,认识到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相比较而存在的,因而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庄子就具有这种思想,确实是很了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  二、庄子的名利观。庄子认为,人若有贪图名利的欲望,就达不到宁静的心境和自由的境界,更谈不上逍遥了。所以,他终生鄙视权贵,谈泊名利,在几千年的历史人物中是首屈一指的。这里介绍几则小故事,就可见一斑了。</p><p class="ql-block"> 故事之一:宋国有一个官商叫曹宝,他花了很多金银给他的儿子曹商买了官做。曹商后来成为宋国的重臣。有一次,宋王派曹商出使秦国,临行赐给他几辆车。他到秦国以后,颇得秦王的欢心,秦王破例赏给他马车百辆。曹商回到宋国,得意忘形地炫耀自己的才能和财富。他曾在蒙泽学堂与庄周同学,一天他带着马车百辆浩浩荡荡去会见庄周。他对庄周说:“庄兄,在破陋的巷子里,穷得编草鞋,饿得脖子细长,面黄肌瘦,这我可比不上你;至于见了大国的国君,就得到上百辆的车子,这可是我的长处了”。庄子听了以后说:“我听说秦王得了痔疮,找人给他治,谁能把痔疮弄破,就得到一辆车子,谁能舐他的痔疮,就能得到五辆车子,治病的手段越下流,得到的车子就越多。你是不是给秦王治过痔疮?怎么搞到这么多的车子呢?”曹商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庄子把曹商推出门外说:“你快走吧,免得你的臭嘴污染了我这里的空气!”可见,庄子对那些趾高气扬的高官咄之以鼻,对追逐利禄的行为表示厌恶和鄙视。</p> <p class="ql-block">  故事之二:过去赵文王喜欢剑术,精于剑术的人蜂拥而至门下为客的有三千余人,日夜不停地在赵文王面前击剑,一年死伤百余人,依然得不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势日益衰落,各国诸侯图谋攻取他。太子悝十分忧虑,广泛征求左右的人说:“谁能够说服父王停止比试剑术,我赏赐他一千金。”左右说:“庄子能负此重任”。于是,太子派人带着千金去进奉予庄子,庄子不接受,和使者一道前去会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赐教,赐我千金?”太子便说出原意。庄子接着说:“太子,你要让我进见你的父王,说服他除掉喜欢剑术的恶习。假若我违背了你父王的意志,自身就会刑戮而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金子呢?如果我能够说服他,又合乎太子的意愿,也算我为赵国办了一件好事,我想得到的还会没有吗?”庄子不要任何赏赐,还是冒险去劝说赵文王,终于使赵文王改掉恶习,剑士们四散而去。太子感激地说:“先生真不愧为明达圣贤之士。”执意要拜庄子为师,留他在赵国,却被庄子拒绝了。</p> <p class="ql-block">  故事之三:有一次,庄子到魏国访问时,面见魏惠王(后称梁惠王),同惠王谈论养生之道与治国之理,受到魏惠王的尊重,聘请他当“内廷顾问”,享受花天酒地之乐。庄子说:“大王,我的去处是在大自然中,这里不适合我,请你保重身体,庄周告辞了。”</p><p class="ql-block"> 故事之四:齐国大夫淳于髡是庄子的好友,一次他邀请庄子到齐国一游。待庄子在齐国漫游之后,已经在返回宋国家乡的路上,齐宣王才得知庄子到齐国一事,急忙命人携亲笔书函快马加鞭去追赶庄子。庄子看完齐宣王的信,对弟子蔺且说:“宣王确实爱才,他要我留在稷下学宫,以士大夫的规格对待我。可是,他不知道我庄周,是一只不愿装在笼子里供人欣赏的小鸟啊!"回头对齐宣王派来的使者说:“多谢大王的一片好意。我此次来齐国,只是应朋友所邀的个人活动。所以,既不见大王,更不能留下当大夫”,婉言谢绝了宣王之意。</p><p class="ql-block"> 故事之五:据《史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许以为相。战国时代,宋国境内有一条河,叫濮水。在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濮水岸边柳荫下,庄子衣衫褴褛,正在怡然自得地垂钓。这时,有两匹快马突然从南边飞奔而来。骑马的是两位戴着高帽,穿着宽大官服的官员。他们到庄子身边下了马,手里提着很多金银和礼物,恭敬地对庄子说:“老先生,实在对不起,打扰您了。我们是楚王派来的钦差。我们大王听说您的才学很高,特地派我们来向您致意。并且请先生到楚国去,大王想把国家的政事委托给先生,这要劳累您了!”</p> <p class="ql-block">  庄子手持钓鱼竿,头也不回,漫不经心地说:“千金,真是一笔大钱啊!宰相,又是多么高贵的职位啊!可是,你们有没有看见那祭祀时用的牛呢?喂养它好几年,到了祭祀的时候,把它杀掉,盖上绣有花纹的单子,抬到太庙去当祭品。这个时候,那头肥牛想变成一头小猪崽免受宰割也不可能了”。庄子又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兔,已经死了三千了。楚王非常恭敬虔诚地把龟的尸骨放在竹盒里,用丝巾盖着它,珍藏于庙堂之上。请问: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遗骨让人供奉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愿意活着在泥水中自由自在爬啊!”庄子看看二位大臣,笑笑说:“既然这样,请二位回去吧!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做任人宰割的牛羊。我宁愿在泥水中无拘无束地生活,也不愿意受国事的牵累而失去自由。”这表明,庄子在任何时候都把功名利禄抛在九宵云外。</p> <p class="ql-block"> 故事之六: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无名、无利、无己。他一生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也反对人为造作、沽名钓誉。这两方面庄子都是身体力行的。庄周的著作《庄子》一书,魏国的公子中山王魏牟很是信仰。于是,就亲自到庄子家中求道,说:“先生,你的文章虽然诸侯各国流传甚广,但毕竟很多人尚不知晓。我回到中山国去,组织大批人力物力,大量抄写,到各国广为宣传,你意下如何?”庄子说:“不必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魏牟说:“那不一样,当今天下人所读之书,大多为孔墨之道,他们师讲弟受,代代相传;而你既不收弟子,又不聚众讲学。因此,为了宣传你的道法,我愿为你的著作传播效犬马之劳。”但是,庄子认为流传不流传顺其自然吧,还是不同意人为造作。这充分表明,庄子不仅在物质上不贪求利禄,而且在精神上也不为功名所惑。在二千多前庄子就具有这样高尚的品德和思想,确属难能可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