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集问答录(12)

依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逸之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古人和今人脑子差不多,那为什么古人能创造宏大的智慧宝库,如今人们还只是在吃老本,当今还有可能出现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新思想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杨老师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逸之好,思考很活跃,问题意识很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t,我们一直在学习哲学,所以也要尽量尝试用哲学工具打磨我们初步的”意见“,让它更经得起推敲。比如你这里说的——古人能创造宏大的智慧宝库,如今人们还只是在吃老本——显然是太偏颇了,用常识想一下都不成立,那就没法再从这个错误的、偏颇的结论里面继续往下思考了。因为思考的前提是不成立的,问题也就变成了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确实”创造了宏大的智慧宝库“,同时,古人跟我们现代人一毛一样,也创造了他们力所能及的足量文化垃圾。只是因为古代技术条件不发达,无法像现代人那样快速、有效、批量地”全民生产垃圾并迅速传播“,在普遍文盲率95%以上的社会,绝大多数不识字的人,没法填饱肚子的人,自然被排除在制造文化垃圾的队伍之外。在这么糟糕的条件下,依然产生了足够多的文化垃圾。但是,这些垃圾又被漫长的时间湮没了、淘汰了。所以这就造成了——古人无比厉害,只创造经典的错觉。那是因为,除了经典之外,能够留存至今的东西就不多了。但是年代越靠近,留下来的垃圾越多,因为时间的清道夫还来不及清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于我们现代人是否”只是在吃老本“,这个问题应该都不用想就有基本答案了吧。现代哲学、现代文学是怎么来的,电影怎么来的,AI对古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神话存在。我们不能把思考建立在这样经不起基本推敲的前提之上啊[Facepalm])</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们生活在当代的人,当然看到的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的局面。这很正常。几百年一千年过去,我们这个时代的天量文化垃圾又将被时间吞噬,彻底淘汰。一千年后的人类看待我们,估计也是这个感觉——21世纪的古人太牛啦,”创造了宏大的智慧宝库“,他们咋那么厉害,那么精进呢,你看他们,一年时间就能读完《道德经》和《庄子》,我们现代人都读不懂啦,时间都浪费啦,bla bl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4/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