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读知行合一 卫健战线屡创佳绩

袁昆华

<p class="ql-block"><b>江西《我们是共大人》编辑部公众号录用了我的文章,现转载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半工半读知行合一 卫健战线屡创佳绩</b></p><p class="ql-block">原创 袁昆华 <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是共大人</b></p><p class="ql-block">2025年04月14日 07:51 江西</p><p class="ql-block">播音:8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袁昆华 </b></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1951年6月,1968年初中毕业回乡在老家万埠公社务农。1970年初,我被推荐来到安义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就读草医草药班。这也是安义县共大“文革”中恢复招生的第一个班级,只有34位同学。我们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子弟,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大家刻苦努力,孜孜以求,不负韶华。我当了班长,选为班团支部书记、学校革委会委员(学生代表)、校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会主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校期间我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1971年8月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席江西省纪念毛主席“七·三0”指示十周年讲用会</span>。江西省拍摄的《纪念毛主席“七•三0”指示十周年》新闻纪录影片,拍摄了我们班级同学们采草药归来、洗药、晒药、切药、碾药等等一系列实况场景画面,并在全省各地放映。在校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我的三观是在这里定型的,知行合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调各方的能力都有极大的提升,为我以后几十年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当初是县办分校初技毕业生实行“社来社去”、回到农村基层去的办学方针,但由于在“文革”期间,许多人员下放,很多企事业单位缺人,故前来我们班级招录工作人员,我们班级的同学就成了香饽饽。</p> <p class="ql-block">1972年初毕业,我们有85%的同学在县、乡、村或其他部门从事医疗卫生或药剂、制药工作,体现了学为所用的共大办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991.5.25 安义县分校校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993.12.15 安义县分校原教学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工作上求创新、求突破。</b>1972年初<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毕业被择优选拔分配至安义县卫生防疫站工作</span>。1972年6月至11月参加宜春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我主要从事采牛血、捕鼠等现场采样工作。工作环境差、任务重,但我有“共大”的经历,一切都不是“事”,经过理论培训后,先后赴宜春县、铜鼓县、宜丰县、上高县、新余县开展现场调查。9月下旬“全省钩端流病调查现场会”在上高县召开,我在现场用自己改良了的采牛血方法做了技术表演,受到省卫生防疫站王克站长的表扬。</p><p class="ql-block">1972年11月在控制出血热发病的灭鼠措施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首次提出投药封洞灭野鼠的方法</span>。与普通方法相比灭鼠率提高57.3%,鼠密度大幅度下降并且人畜安全,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该灭鼠方法尔后在全省推广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0.11.1 捕捉野外老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999.1.4 井水消毒</b></p> <p class="ql-block">1979年11月组织上调派我去<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组建县药品检验所,并担任所长</span>,在药检所工作期间,为医疗单位和药材部门购进药品药材时鉴定出假虎骨、假麝香、假三七、假黄芪、假川贝、假盐酸黄连素片等,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对全县无失效期药品进行抽检,发现不合格率为38.5%,及时进行了处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及时查明了医疗单位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原因,保障医疗安全。这得益于我1970年9月,学校组织我们到武宁岩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草药学习和实践教学,这是共大独特的教学方法。从书本到自然的课堂在武宁岩的深山老林中,我们每天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寻找草药。这种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它让我们真正走进自然,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在草药师傅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许多草药,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采摘方法,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练就了我的“火眼金睛”。1982年2月我被宜春地区卫生局授予“<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优秀药品质量监督员</span>”称号。</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调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县卫生防疫站任站长</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虽然名称改了几次,但不变的是我一直在防疫、疾控战线上奋斗不息。由于我们不懈的努力,至2009年底,安义县连续25年无小儿麻痹症、24年无白喉、15年无百日咳病例报告;连续14年无本地感染麻疹病例报告;连续14年无流脑、12年无乙脑、19年无狂犬病病例发生。1991年我被省卫生厅授予“</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省计划免疫先进工作者</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6.5.25 下乡补种疫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6.11.20 处理小学生水痘病疫情</b></p> <p class="ql-block">丝虫病和疟疾也曾经是危害安义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两大“疫魔”,疟疾1970年安义县患病9405例,发病率高达 6456.7/10万,这两种疾病都是蚊子传播的,成为当时防疫部门的主要工作。我在共大读书磨练了意志,能吃苦耐劳。在武宁岩现场教学山上采草药迷路的那晚,被困的师生依靠彼此的鼓励和帮助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而山下的同学不顾疲惫,连夜上山寻找,第二天又带着热饭热菜再次上山。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彼此扶持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终身难忘。团队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共同面对困难时的协作,更体现在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中。我始终坚持在“两病”复查复治的第一线,无论是组织协调,还是丝虫病深夜上门采血片、酷暑炎夏上门送疟疾药,以及宣传指导灭蚊防蚊工作,我都会坚持亲自参加,每场必到。辛勤的耕耘换来丰收的喜悦,经过我带领全体卫生防疫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1986年安义县通过了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验收。峤岭是安义县唯一的山区乡,碘缺乏病相对较重,1986年,为了查清峤岭乡碘缺乏病情况,我带领部分职工吃住在该乡10多天,因为这里是安义共大校区,我读书时就在这深山老林伐木采草药,我仍然与学生时代一样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边查边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推广普查,通过全体医务人员一个月的努力,普查了17万多人,投服碘油胶丸22万粒,以后每年又组织力量复查复治,使安义县在1988年就基本控制了碘缺乏病。</p><p class="ql-block">1997年、1998年、1999年安义县连续三年分别通过了消灭丝虫病、控制碘缺乏病、基本消灭疟疾的省级考核验收;省卫生厅授予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省丝虫病防治先进个人</span>”,2010年10月中国地方病协会授给<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国老地方病工作者”荣誉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986.10.13 丝虫病验收采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5.1.6 上门随访肺结核病人</b></p> <p class="ql-block">我在共大读书的1970年夏,峤岭地区山洪暴发,学校前面的皎源河洪水猛涨,一根根松木料随急流从上游林区漂来,我们师生冒着生命危险去打捞,洪水退后用板车送回了吊钟、龚坊等村,当地村民万分感激。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师生能够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去打捞松木料,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品德的体现。而这种品德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共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毕业后我长期致力于防疫防病,在霍乱、伤寒、甲肝、甲流、“非典”、新冠等突发疫情处置中都能率先垂范,一马当先,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控制传染病和突发疫情中屡创佳绩。为全县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安全堤防,至2009年底安义县保持了连续13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和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良好态势。2003年6月我被南昌市委、市政府评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荣记“三等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9.6.17 首例甲流密接者流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9.4.16 保育院手足口病晨检</b></p> <p class="ql-block">1987年和1994年安义县曾先后发生过3例外地输入性霍乱病例,我都是亲自带领防疫人员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最先出现在处理疫情现场。为追踪查找病人接触者,有时白天忙了一天,晚上仍要继续工作,直到天亮。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霍乱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均未出现第二代病人。</p><p class="ql-block">2003年5月4日,安义县防治非典办公室接到市防非办一份紧急传真,要求严密监控我省乘坐1625次列车上的非典密切接触者。安义县长埠镇老下村一户村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传真名单上。我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应急处理小组赶到这户村民家中。当时乡村干部和该村的村民远远地围在这户村民家的四周,纷纷要求将这户村民一家大小五口人转移隔离。大家情绪十分激动,场面有些混乱。关键时刻,我临危不惧,第一个走进这户村民家中,询问情况,测量体温,组织防疫人员进行消毒,而且指出村干部不应该将这户村民的门窗用木条封闭,要开窗通风,科学防治。并向这户密切接触者农户宣传讲解非典防治知识,说明隔离观察的必要性。在场的村民、乡村干部也消除了恐惧心理。“非典”期间,我亲自排查的可疑疫情不下10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995.7.13 食品卫生检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1.1.17 销毁不合格食品(电视台记者采访)</b></p> <p class="ql-block">2004年负责实施“中国烟草控制流行病学、监测和干预能力建设项目县”,该项目是由美国国立卫生院资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共同执行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5年项目实施,<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安义县控烟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span>。2005年6月8日我作为三个特邀嘉宾之一,来到江西电视台节目录制中心参加《远离烟草 真爱生命》专题节目录制,主要是介绍了安义县控烟基线调查结果和准备干预的措施。该节目于12日12时-13时在江西电视台(三套)播放。2006年8月国际戒烟竞赛(中国赛区)颁奖仪式在江西饭店举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官员司徒农、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省卫生厅、南昌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上我作了《因地制宜 探索农村控烟工作新路》的发言。2007年8月中国疾控中心在大连市举办“迈向无烟中国”被动吸烟干预培训班,邀请我介绍安义县控烟工作经验。2007年11月中国疾控中心在北京举办“迈向无烟中国”媒体记者培训班,邀请我介绍安义县控烟媒体宣传工作经验。2008年1月3日南昌电视台(四套)《公民 市民 老百姓》栏目播放专题《给大家说说“烟”的事》,其中有介绍安义县积极开展控烟工作,主要是采访我。2008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香港联合举办“迈向无烟中国烟草控制领导能力培训班”,邀请我参加。2009年5月31日江西电视台(三套)【天天健康】栏目播放“5•31世界无烟日”专题节目,其中有7次是采访我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6.8.28 中国国际戒烟竞赛颁奖仪式上发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6.1.10 县政协大会上发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专业领域勤钻研、出成果。</b>共大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虽然学习时间有限,但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平衡学习和劳动,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我共大毕业分配至县卫生防疫站工作,<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以后便没有去其他学校读书了</span>,充其量是职业高中,这就成为了我的最高专业文凭,但我后来自学考试获得“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大专文凭。我于1980年10月经考试考核定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卫生医士</span>,1983年1月经批准转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药品检验技士</span>。1988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破格晋升为公卫医师</span>,1994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破格参加考试</span>并合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晋升为主管医师</span>,2002年和2007年又通过考试、答辩分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2009.12.1 艾滋病宣传活动</b></p> <p class="ql-block">我曾编写《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控制、消除、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狂犬病免疫预防知识问答》《免疫预防实施知识问答》《吸烟和被动吸烟的错误认识与解答》等小册子,印发给乡、村防疫医生和城乡居民。创新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与县电视台全面合作,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开专栏、编读本等驰而不息。2012年10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授予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健康教育30年“金牛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10.12.11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b></p> <p class="ql-block">我撰写过26篇预防医学专业学术论文,其中16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发表在国家级乃至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先后参与或为主持人开展《江西省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南昌地区不同碘盐浓度对人群尿碘浓度影响的现场干预试验研究》《农村地区被动吸烟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滴定法尿钙检测应用于评价儿童钙营养状况的研究》等课题研究项目,其中获<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span>一个,通过江西省科技厅、南昌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各一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1993.11 “全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b></p> <p class="ql-block">我还长期担兼社会职务。在1998 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间,担任安义县政协<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六、七届政协委员</span>,并连续担任医药卫生专委会副主任之职。还曾兼任过南昌市防痨协会理事、南昌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安义县老科协卫生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安义县药学会理事、南昌市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理事等多个专业学会职务。2006年2月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西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span>,2010年7月为南昌市疾控机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专家组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05.11.7 江西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评先嘉奖中有荣誉、受表彰。</b>我参加工作40多年,一直在安义县卫健系统工作,曾获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先进个人</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西省劳动模范</span>、江西省江铃科学普及推广奖、江西省卫生防疫防病先进个人;南昌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全民创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大创事业标兵</span>;安义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安义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突出贡献人才</span>”,安义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佳名医</span>”等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上的各项奖励110次。许多媒体报道或刊登我的事迹。2003年8月19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光华时报》</span>【委员风采】栏目刊登文章《你健康 我快乐——记安义县政协委员袁昆华》;2006年7月14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西日报》</span>刊登纪实文章《山路弯弯》〔报道我下乡为农村儿童接种疫苗查漏补种的事迹〕;2006年11月29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西电视台</span>(教育频道)《健康家园》栏目播放专题片:《用奉献书写生命的价值——记安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袁昆华》。回首共大校园,追寻工作足迹,曾经的安义共大读书经历,坚定了我的信念,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在共大半工半读为我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仍然担任了安义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卫健分会秘书长,将继续在卫健战线上发挥余热,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书写不倦人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b>袁昆华</b>,1972年初共大毕业分配至安义县卫生防疫站工作。1979年11月任县药品检验所长,1984年7月调回县卫生防疫站任站长,2004年9月改任县疾控中心主任、卫生监督所长(至2005年7月不再担任所长),2009年9月改任县疾控中心书记至2012年5月退居二线(61岁),2014年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