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华寺

山谷的风

<p class="ql-block">小九华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小九华路1号,原名东岳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莺脰湖畔,四周环水,只有一座伟岸挺拔的安德桥相连。过去在小九华寺对面还有一座美丽的暮虹桥做伴。红墙碧波、晨鼓暮钟、橹声梵音不绝于耳,不失为一块佛教宝地。</p> <p class="ql-block">小九华寺面对莺湖,莺湖是杭嘉一带的名湖,它与嘉兴南湖、杭州西湖齐名。</p> <p class="ql-block">曾引来不少文人雅士吟诗作画,如白居易、李白、杨万里、陆龟蒙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小红吹箫工唱歌”,就是在这一带留下的名句。《水浒传》、《醒世恒言》等名著都有此湖的记述。如今小九华寺已破土重建,大雄宝殿现已开放。</p> <p class="ql-block">小九华寺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里人吴国忠偕僧通运募建后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萨,故俗称地藏殿),并铸炉于庭中。</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里人吴国忠偕僧通运募建后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萨),并铸炉于庭中,从此东岳庙更名为小九华寺。</p> <p class="ql-block">光绪八年(1882年)僧莲觉莲常建东客堂三间。光绪九年(1883年)建西客三间。</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观音殿五间。史料中的平望小九华寺规模尚可,庙内香火特盛,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至十月一日,远近香客毕集、游人纷至沓来,香市盛极一时社会影响极大,在周边地区形成一定轰动效益,名扬国内,流传东南亚,文人墨客游踪不绝,留下甚多吟咏绝句及书画墨宝。</p> <p class="ql-block">清朝道光年间《平望志》上记载:明万历年四十年(1616)建,是为了纪念地藏菩萨。当时规模宏大,设有大士殿、药师殿、刘工祠及山门、客房、斋堂、厨房,一应俱全,飞檐翘角,殿宇重重,顶膜礼拜的人蜂拥于此,是当时江南的一座名刹。</p> <p class="ql-block">1970年改建面粉厂,原先庙宇建筑改作它用,面目全非。所幸至今寺中遗址上尚存一棵桂花树、一棵黄杨树和一口古井,作为物证,留下了历史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1997年6月2日,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小九华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29日,在原址奠基动工重建小九华寺。是年大雄宝殿落成,建筑面积764平方米,高19.8米,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巨大坐像,三尊佛像法相庄严,木质雕刻,贴金工艺精妙,佛像后为南海观音,殿内两侧为贴金十八罗汉,殿后门两侧奉普贤、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9年,苏州市西园寺方丈普仁大和尚兼任小九华寺方丈。</p><p class="ql-block">2000年4月2日,寺庙举行开光典礼,开始接待香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在寺院中庭竖立地藏菩萨石雕像,高9.8米。2004年建钟楼、鼓楼,寺前水上平台、广场、牌楼、照壁、八角亭、长廊和立水上观音像等。2005年1月31日,水上建筑广场工程竣工。是年,建设太虚纪念堂、祖堂、居士活动场所、设立海外机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建厢房工程、西偏殿、卧佛堂工程、斋堂、四大菩萨殿、禅堂中心。</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2日,为寺观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开始建造念佛堂、地藏阁(面积600多平方米,高28米,2013年12月地藏阁完工)。</p><p class="ql-block">2011年建上客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2年,开始万佛塔奠基。小九华寺信众数千人,遍及江浙沪,还有少数海外信徒。小九华寺的佛事以农历七月的地藏法会为最盛,历时1月,七月三十夜通宵达旦。平时佛诞及讲经说法活动亦常常香客盈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7日,举行功真法师升座暨9.9米地藏菩萨像开光法会。</p> <p class="ql-block">小九华寺相传是纪念地藏菩萨诞辰而建的。相传,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生日,乡镇上的民众都虔诚地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街道路口、院子天井中烧香顶膜礼拜。俗话说“七月三十日插地上香。”这天小九华寺更是香火鼎盛,周边地区烧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据老人们说,七月三十日烧香的船把平望镇上的河埠都停满了。那天镇上的生意也特红火,不少商店的老板早有准备就等这一天。七月三十日插地上香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地藏王据传是韩国人,名叫金乔觉,是韩国的一位王子。他一生信仰佛教,也是佛门中一个很孝顺的弟子,修行专注,誓要成佛,一生功德无量。修行至99岁圆寂,肉身不坏,如今供在大九华山。地藏王经常出去授经讲课,修行路上都修了小九华寺,其中安徽、浙江都建有小九华寺,平望小九华寺便是其中一处。 金乔觉圆寂后,被封为地藏菩萨。他的佛门精神不仅仅是劝人为善,好有好报,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完美无缺。这种精神境界也是我们后人值得提倡的。</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飞檐翘首,黛瓦粉墙,巍峨壮观。赵朴初书题的“大雄宝殿”,金光闪耀,高悬于正门上空,题词神完气足,实为大家手笔。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像,旁边是迦叶、阿难尊者侍立像。侍立像左右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妙相庄严、工艺精巧。三尊佛像面容丰腴饱满、神态温柔敦厚、慈容善目、沉静端庄。檀香木佛体装金重彩,佛光垂照。大殿两侧则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像,神情举止古拙、匠心独具、庄严凝重。释迦牟尼佛像的背后安座着海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等佛像。大雄宝殿的东面是三圣殿,西方三圣佛像装金罩漆。大雄宝殿前东侧是观音殿,该殿双重叠檐,两层,上下各五间。下层三间为主殿堂,内塑木质圣观音菩萨坐姿像,结跏趺坐,手持甘露瓶,神态慈祥。与观音殿相对应的是地藏殿,该殿上下两层,双檐式建筑,下层中间主殿内塑地藏菩萨像,头带毗卢冠,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双手持宝珠,法像庄严。钟、鼓两楼位于天王殿后两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九华寺,据传是地藏王菩萨不断在这里显示圣迹,锡井涌泉,频频灵验。位于大雄宝殿后的“地藏泉井”为寺内一宝。井口为六边形,井深10余米。明万历年间,小九华寺大规模扩建,并兴建地藏阁。地藏王菩萨在空中显灵,用杖杵地,突涌泉水,其水甘甜,被后人称为“地藏泉井”。在井的东边,有一棵树高丈余,茎如碗口,枝叶茂盛的桂花树,这就是当年太虚大师到小九华寺出家时亲手栽下的。这棵树,自太虚大师栽植后,一直默默生长,数年后,花开芬芳。每逢八月,信众和游客来到小九华寺院,就会闻到满院的桂花香。为纪念太虚大师在此出家植树,现寺院已将此树围栏,以供观赏。</p> <p class="ql-block">平望镇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春到平望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