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永济市的**黄河大铁牛**(又称**蒲津渡铁牛**)是中国唐代重要的历史文物和冶金技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1. **建造时间**: </p><p class="ql-block"> 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是唐玄宗时期为稳固蒲津渡浮桥而修建的重要设施。 </p><p class="ql-block">2. **用途**: </p><p class="ql-block"> 铁牛作为浮桥的“地锚”,用于固定横跨黄河的蒲津渡浮桥。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连接山西与陕西,是长安(今西安)通往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3. **规模与工艺**: </p><p class="ql-block"> - 共铸造**4尊铁牛**和**4尊铁人**,以及铁山、铁柱等辅助设施,每尊铁牛重约**30-40吨**,体长3米多,高约1.9米,形态雄健逼真。 </p><p class="ql-block"> - 铁牛腹下有粗大铁柱斜插入地,与铁链相连,共同固定浮桥。 </p><p class="ql-block"> - 铁人代表不同民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手持牵牛绳,展现了唐代多民族融合的特点。</p><p class="ql-block">4. **设计理念**: </p><p class="ql-block"> - 铁牛的设计蕴含古代五行思想,牛属“土”,土能克水,故以铁牛镇守黄河,祈求桥梁稳固、河水安澜。 </p><p class="ql-block"> - 铁牛肌肉线条饱满,细节雕刻精湛,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5. **湮没与出土**: </p><p class="ql-block"> - 蒲津渡浮桥因黄河改道和战乱逐渐废弃,铁牛在明代后被泥沙掩埋。 1989年,山西省考古队在永济市蒲州古城西侧的黄河故道中发掘出铁牛群,轰动考古界。</p><p class="ql-block">6,位置: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侧(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7,周边景点:可与附近的**鹳雀楼**(四大名楼之一)、**普救寺**(《西厢记》故事发生地)一同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