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两天,身边的同事眼圈儿又红起来了,纸巾又变成了很多人兜里的必备之物……</p> <p class="ql-block"> 春光虽好,却也给万千过敏人士造成了极大困扰,我国花粉过敏人群已经超过2亿。</p> <p class="ql-block"> 当“花粉”作为异物入侵身体,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过度警戒”,产生各种难受的过敏症状。</p><p class="ql-block"> 真正导致人们过敏的,重点不在“花”,更多的是“树”和“草”,还有“霉菌”!</p> <p class="ql-block"> 1. 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p><p class="ql-block"> 2. 眼睛痒,红肿,灼热,分泌物增多,止不住流泪……</p><p class="ql-block"> 3. 皮肤痒,特别是暴露的皮肤,起疹,起风团,脱屑……</p><p class="ql-block"> 4. 喉咙痒,耳朵痒,总是咳嗽,有点胸闷气短……</p> <p class="ql-block"> 一方面,严重的过敏症状会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夜间呼吸不畅、睡眠缺氧等;</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反复过敏,拖着不管,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也可能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等,加重病情。</p><p class="ql-block"> 因此,有过敏症状要咨询医生、规范治疗,越早治疗越能减轻危害、延长复发间隔时间。</p> <p class="ql-block">首选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最好规律服药,每日一次,一次1片。必要时可以与顺尔宁联合应用。</p> <p class="ql-block">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眼部。</p><p class="ql-block"> 推荐用湿毛巾裹冰袋对眼部进行凉敷,每次数分钟。</p><p class="ql-block"> 配合使用氮卓斯汀滴眼液、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或色甘酸钠滴眼液。</p><p class="ql-block"> 如眼睛干涩、有异物感,可以在两次抗过敏滴眼液使用之间,适当用点人工泪液,有助于缓解症状。</p> <p class="ql-block"> 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有效清除鼻腔中的过敏原,减轻过敏反应。</p><p class="ql-block">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所有鼻部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作用。</p> <p class="ql-block">避免搔抓,加强涂抹润肤用品。可以使用硼酸洗液进行局部冷敷。</p><p class="ql-block"> 必要时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如莫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推荐长期、大面积应用激素类软膏,外用疗程一般不超过2周。</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从心理上抗拒使用激素类的药物,或者用上几天、症状稍微缓解就立刻停用。</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局部的激素类药物只作用于粘膜表面,剂量小、浓度低,只要遵照医嘱、规范治疗、规律用药,并不会导致全身不良反应。</p><p class="ql-block"> 不建议症状缓解就立即自行停药,更不建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用就用、随意用药。</p> <p class="ql-block"> 有些网购的传说“神药”,并未标明具体成份,可能含有激素或一些已被淘汰的药物成份,不安全!</p><p class="ql-block"> 有些标明了成份的海淘药物,貌似“一用就灵”,但其实含有不宜长期使用的成份,比如盐酸萘甲唑啉或麻黄素等,使用时间超过1-2周就可能反跳性加重,使过敏更加难治。</p> <p class="ql-block">比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屑等。</p><p class="ql-block"> 出门——戴口罩、防护镜,穿长衣长裤,回到家就洗脸、洗眼睛、冲洗鼻腔、漱口、换衣服。</p><p class="ql-block"> 躲——过敏体质者尽量少去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室内也少放或不放花木。不在室外晾衣物。预防紫外线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扫——彻底打扫卫生,清除家中的霉菌。</p> <p class="ql-block"> 季节性过敏的发作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可以提前2周就开始使用抗过敏药,包括口服和局部用药,可以较好预防发作或减缓症状。</p> <p class="ql-block"> 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的“对因治疗”。优点是疗效维持时间长,可减少抗过敏药的用量;缺点是治疗过程相对麻烦,治疗时间长,规律皮下注射需要坚持3-5年,花费较高,且有些限制条件,需由专科医生判断是否适宜。</p> <p class="ql-block">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也有助于帮我们预防过敏、减轻症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