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皇家行宫御苑颐和园

隋乐勤

2025年4月22日,我再次游览颐和园,是清代皇家行宫御苑,是我国最大园林景观,典型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文化底蕴丰厚,是世界文化遗产。过去游览过几次,这次享受免票了。 正面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远处是玉泉山玉峰塔,更远处蜿蜒的西山。 右侧远处是万寿山和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左侧是十七孔桥,也是标志性建筑,此桥将昆明湖一分为二,并连接南湖岛。当夕阳余晖穿过桥洞之时,那是摄影人最想捕捉的难得瞬间。 我站在十七孔桥上望着南湖岛,想起1966年我们应邀参加国庆活动,并接受了毛主席检阅,离京前游览了颐和园。十月的昆明湖,秋风荡漾,波光粼粼,湖中有几个人在游泳,我们同去的连许也欢快地游了几分钟。 湖边铜牛,铸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牛背上铸有八十字篆文《金牛铭》,古人寓意是镇水保安宁。 桥栏柱头雕刻精美,摄影留念者络绎不绝,我们也拍一张。 廓如亭,俗称八方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40根立柱,亭内木匾8块,镌刻着乾隆诗文。 昆明湖边垂柳依依,我见一位画家正在沉浸作画,心中立刻闪现“他岂不是在画中作画”,立刻按动快门拍摄了两张。他见我拍照很高兴,也许我们爱好相近的原因。他画万寿山很耗时,我只用一秒就完成了,又用一秒把他也置入画中。我问他“是外地来京作画,还是北京人?”他说“是中央美院家属。”我与他合影留念。 画中画 他写生选取的视角是将万寿山的楼阁建筑与湖光山色巧妙融合,湖水的蓝、山峦的绿、建筑的红,色彩搭配和谐,呈现了皇家园林历经沧桑而亘古未变的迷人景色。 文昌阁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上层为三重檐歇山顶楼阁,下层是砖石结构的城台,在古代主要用于供奉掌管文运功名之神,象征着文化昌盛。 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处于湖中引桥相连,观山赏水毫无阻拦,常有游客驻足观景、休憩,也是感知春意的最佳处。 我们朝万寿山走去,年青时登过一次,这次力争再登一次。佛香阁仿杭州六和塔而建,八面三层四重檐,高40米,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内供奉接引佛,壮观神秘。 我们到达永乐堂,这里是慈禧太后的寝宫,建筑典雅,装饰精美,堂前有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此石因米万钟欲将其移至自家勺园却因财力耗尽而得名“败家石”,后被乾隆发现并移至颐和园,还题字“青芝岫”。 青芝岫 这里是德和园,原为清乾隆时怡春堂旧址,光绪时改建,主要建筑有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是清代宫廷演戏的地方,有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台,因此被誉为“京剧的摇篮”。 此门匾额为“仁以山悦”,体现了儒家“仁”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理念,从山水中获得愉悦心境。 颐和园长廊北依万寿山,南邻昆明湖,始建于乾隆年间,全长728米,共273间,绘有8000多幅彩画,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走到此处已筋疲力尽,放弃登山回返,路遇国外游客在合影。 游览颐和园博物馆,传统四合院,四展厅相连,展品丰富。我只选部分展品与各位共赏。 圣集大成 清乾隆青玉采药图玉山子,玉制圆雕山林景观摆件。 玉夔龙纹佩,汉代(前202-220)玉器,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砖雕富贵多子图 清 扬州博物馆藏。 砖雕富贵牡丹图 清 扬州博物馆藏 砖雕天王观阵图 清 扬州博物馆藏 砖雕麒麟图 清 扬州博物馆藏 砖雕龙戏珠图 清 扬州博物馆藏 砖雕太师少师图 清 扬州博物馆藏 <br>“太师”“少师”是古代官职,“狮”与“师”同音,此砖雕以大小狮子为题材,寓意官运亨通,子嗣昌盛。<br> 砖雕,名漏掉,屋中有鱼,象征富足,反应美好生活向往。 这是卢氏盐商住宅福祠(局部)砖雕。图案中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桃子象征长寿。 木雕生肖俑(鼠) 五代(907-960)扬州博物馆藏. 木雕插栉俑 五代(907-960)扬州博物馆藏。 沉香木雕群仙携寿摆件 清 颐和园藏 竹根雕提梁卣(you),一种盛酒的器皿,清,颐和园藏。 竹根雕山景 清 颐和园藏 竹根雕人物乘船摆件 清 扬州博物馆藏 木雕摆件 雕刻有树木、人物对弈等场景,体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br><div> 这次游览比较细致,还参观了博物馆,又有新收获,感慨颇多,赋诗一首以记之。</div><div><br></div> 重游颐和园感怀<br> <br> 故地重临兴未阑,<br> 石桥横卧碧波喧。<br> 沿湖信步观春景,<br> 远眺香阁与佛坛。<br> 昔日皇家禁地苑,<br> 今朝黎庶乐游园。 <br> 老腿乏力时间紧,<br> 犹盼再登万寿山。<br> 2025年4月22日<br><br> <br> 菩萨蛮•重游颐和园<br> 明 安<br> 晴空漫卷流云美,<br> 昆湖漾碧舟破浪。<br> 佛阁耸嵯峨,<br> 新颜胜旧容。<br> 亭廊藏古意,<br> 文物彰华史。<br> 遥忆乾隆修,<br> 御苑千古留。<br> 2025年4月22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