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红指挥家麦凯拉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黑森州交响乐团)在“特殊时期”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第七乐章。</p><p class="ql-block">第十四交响曲(女高音、男低音及室内乐队)创作于1969年,共11个乐章,是一部充满阴暗色彩的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将作品献给晚年结识的好友,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顿亦于1970年为此曲作英国首演。</p><p class="ql-block">第十四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的《死之歌舞》以及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有着相当关连。作曲家完成第十三交响曲后,便着手为穆索尔斯基的作品配器,同时听到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后非常欣赏,因此“死亡”便成了新一首交响曲的主题。加之作者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浪,令他感觉死亡就在身边。这部交响曲巧妙地借诗歌描写死神,探视死亡和冥界的色彩,融入了作曲家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并以此延伸为对暴政和迫害的控诉。</p><p class="ql-block">肖斯塔科维奇虽然对死亡有全然体会,但是乐曲的凄迷中,仍流露浓烈的生之欲望:“虽然生命是悲惨的,你死去之时,一切都会归于平静,可以期待在另一个世界中完全和平。 ”</p><p class="ql-block">第七乐章:柔板(Adagio):“在拉桑特监狱(A la Santé)”(阿波利奈尔)</p><p class="ql-block">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使用了十二音技法,他巧妙地将音符重新排列后,却令听众不容易察觉,要知道十二音列在当时的苏联仍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产物,官方对此类创作并不赞赏。</p><p class="ql-block">大提琴及低音提琴引子后,男低音唱出诗人自己将要被关进监狱的心情。他告别了外面的世界,质问上天为何要他受这样的痛苦,对于不可知的未来以及将长伴他的监牢,唯有无奈。中段是弦弓背击(col legno)和梆子的乐段,表达出冰冷的监狱景况。</p><p class="ql-block">6月1日(星期日)11:00,音乐之友“德国两大音乐节之旅”将出席莱比锡肖斯塔科维奇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安德里斯·尼尔松斯指挥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演奏第十四交响曲“死亡之歌”和第十交响曲。女高音:Kristīne Opolais(捷克女高音,尼尔松斯前妻),男低音:Dmitry Belosselskiy。</p><p class="ql-block">今年是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发布以上音乐及文章以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