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追光】书中自有黄金屋

清风阁

<p class="ql-block">图文/清风阁(3图)</p><p class="ql-block">音乐/《如水年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703964</p> <p class="ql-block">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犹如黑夜里的一座灯塔,引领我们畅游于美好的梦想,点燃人生的希望之光,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直达人生的风光巅峰,收获一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后的成功与喜悦,享用辛勤劳动的丰硕果实。</p> <p class="ql-block">  早先时,人们把学习知识本领,懂得做人伦理道德的求知过程,称作“念书”、“上学堂”或“读书”。把老师称作“先生”。读书,就成了人生成长过程中,寻找大好前程的一个新起点,是掌握文化知识与生存本领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读书的成就或成绩,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存模式与生活的质量与意义,是命运的安排与远大志向的最终兑现。</p><p class="ql-block"> 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唯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读书,赋予我们的智慧与荣耀,是无价之宝,受益终生,力量无穷。</p> <p class="ql-block">  儿童时期,生活在建国初期的六七十年代里。父母不识字,连几块几毛钱,也是靠“习以为常”铭记于脑子里的。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将孩子必须送到学堂去念书,长大了会识文断字、走南闯北、高人一等。而且,男儿须读书,才会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重男轻女,根植于家族的观念里,固若磐石。旧时,女性的成才机遇甚少,被封建思想与传统偏见所压制,也与所处时代机遇和时代背景密切关联,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我是哥兄姊妹中排行老三,赶上“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既要学工,还要学农……”的社会主义大好时期。再加之一入学堂,憨憨的土崽子,认真专注,死记硬背,一古脑儿地把读书练成了“念经”,能将课文倒背如流。我们坐在严师威严的教鞭之下,望着木黑板之上的毛主席可亲可敬的画像,体验着小学的“红小兵”时光,感悟着快乐的读书童年与成长记忆,咀嚼着伟人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语重心长。哪是多么美好的时光馈赠与回味无穷啊!</p><p class="ql-block"> 脸色严肃得如钢铁般的启蒙张老师,偶尔也会在父母面前夸奖我学习认真,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小楷字写的漂亮。</p><p class="ql-block"> 不过,老师没少告状和警告我父母:说我老偷偷地用铅笔画毛主席的大贝头像,哪可是要犯大政治错误的!母亲吓得日夜念叨,时刻告诫我“金盆洗手”,避免给中农成分的家庭扣顶“反党反革命”的批斗帽子。</p><p class="ql-block"> 我一边刻苦念书,一边涂画着懵懂的人生理想与儿时的天真无邪的远大追求;那是发奋读书的梦幻色彩,是立志成才,保家卫国的宏伟蓝图。</p> <p class="ql-block">  至于小孩子为什么要勤学苦练,立志读书?幼小的我们一帮屁孩子,懵懵懂懂的,如坠云海。我知道,那是家家户户家长的责任,是祖上之圣命。父母,只监督你背着书包,早去晚归即可。至于念书的成绩与作业情况,他们置若罔闻,不管不问。</p><p class="ql-block"> 我在半夜说梦话时背课文,被劳累过度的父亲蹬了一脚:“和尚念经呀!还让人睡安分不?”受打击被惊醒来的我,委屈得满眼泪水。因为第二天背不过课文,是要跪石板、扣学堂的。</p><p class="ql-block"> 事后,母亲安慰我说:“你爸太疲倦不堪了!起早贪黑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少8张嘴,他也不容易啊!有老娘支持娃读书,别怕!”我又伤心又叹念父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请山背后远近闻名的几先生占卜了两三次,说我将来是守屋场的“先生命”。母亲就一直很支持我念书上进,指望我长大了光门耀祖,出人头地,甩掉“土巴命”。这也在我童年的脑海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并生根发芽了。</p><p class="ql-block"> 念到四五年级时,我从二哥借弄回的连环画和《西游记》、《铁道游击队》、《水浒传》等书籍中,半生字半猜测,半看图识文,了解到了千千万万、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外面世界。童年时光里的梦想,早飞出了被大山重重包围的山疙垃,如梦游神仙蓬莱仙境一般,异想天开,废寝忘食,自我陶醉与痴人说梦。有时又被《岳飞传》中的奸臣气得破口大骂,被《西游记》中的唐僧的软弱和糊涂气得捶胸顿足,被八戒的贪吃贪色逗逼得傻笑不止……也是在连环画中,让我羡慕上了“大学生”这一新鲜名词,问得连上初中的二哥都无法解释得清楚明白。人才与大学生,成为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模糊不清的知识理想概念、追光的名词。</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读书时光,死记硬背放第一位,背课文、背段落大意、解词和拼音、背毛主席语录;写是放第二位,写大小楷生字,写铅笔、蘸水笔字,写作文和拼音……回家太阳落山了,便放下书包,吃过饭了,赶快去打猪草,推石磨子,洗碗和帶弟妹。有时到地里帮父亲拔承揽了的一大块麦地豆草。至于写作业,就甭自讨没趣挨骂了。晚上听广播《东方红》、《红湖赤卫队》、革命样版戏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念书回家的第二大文娱乐趣,神往而美丽,好比天籁之音,悠扬于耳畔。</p> <p class="ql-block">  初中寒窗苦读三年。因没同学伙伴,我独自一人,背着干粮和包谷粉,提着酸菜桶翻山越岭,胆战心惊地走过一片荒山野岭“黄子沟梁”,步行到20余里外的他乡“马台中学”求学。</p><p class="ql-block"> 喝照人影的玉米糊汤就酸菜,睡草铺床,有幸啃着包产到户时的细麦面饼子。爬到校外核桃树杈上背水一战,克服小胖子爱瞌睡的毛病。在树上背政治、英语和公式定律,终于在层层海选中,成为全县百名中专生之一的幸运儿,也是马台中学首届考走的三位中专生当中、唯一一位本校迎届生。被当时人们称赞为给学校“放了一颗卫星”。</p><p class="ql-block"> 当回忆起帮父亲牵牛耕地时,中学捎信去填报志愿做体检时,父亲一句“体个屁检,念书能干啥!”让我伤心难过,又怜悯起像父辈一代老黄牛式的苦行僧来。母亲斥责了父亲,说儿子终于当“脱产干部”吃“商品粮”了!喜出望外,扬眉吐气,说一大早喜鹊树头叫喳喳,终于喜事临门了。我当时无奈地望了望失落的父亲,他一心关注他的黄土地种不完,担心我的中专学费昂贵而负担重。我是哭笑不得,既高兴又伤感。母亲一句:“天塌下来有我撑着!”让我腰杆挺直了大半生。</p><p class="ql-block"> 从此,读书让我由“土豹子”变成了师范生,应验了算命先生预言的”先生命”,即教书生涯。读书,载着我通向了知识的海洋;知识,成就了人生的事业;工作,改变了命运与生活的质量。我感恩师长与父母,感谢党与时代改革的人才发展好政策,感激人生路上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与贵人相助,鞭策与鼓励。众人拾柴火焰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成功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我依靠勤奋读书,突破大山重围,带着儿时的梦想,飞出了大山深处,实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虽然职业平凡无奇,无炫耀和辉煌之荣光,但能不忘初心,耐住凡尘寂寞,守望三尺讲台,呕心沥血,诲人不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此生也就心满意足、不负韶华、不负读书的黄金好时光了。</p>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书为马,驰骋事业职场,读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驶向知识的彼岸花开,构建一道用知识编织出的靓丽风景线,才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平凡的人生,因为读书而光彩照人,足迹绵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