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耕数学教学沃土,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2025年4月28日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三里坡东校区四楼录播室,开展了一场充满智慧与创意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课堂实践为基石,以研讨交流为纽带,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助力学生数学素养进阶,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p> 《用比例解决问题(2)》 <p class="ql-block"> 颜文依老师执教的《用比例解决问题(2)》一课,以复习判断不同情景下的正反比例关系巩固复习旧知。接着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已知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在总用电量一定的情况下,每天用电量和天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数据表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逐步归纳出反比例的特征,进而建立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精心设计阶梯式练习,层层递进。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出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归纳已知条件、判断关系、设未知数、列比例式、求解并检验。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反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p> 《鸽巢问题》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花姗姗老师带来的《鸽巢问题》一课,以“给你3个弹珠,只要有2个或以上的弹珠进入同一个抽屉,即可中奖”的游戏开场,瞬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再将3个弹珠变成4个弹珠,引出今天的例题。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实物操作、画图、列式等方式,从简单的“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的含义。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最不利原则”的思维方式,以及题中“总有”“至少”的词语含义。并通过大量实例来验证并加深了结论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中,教师们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对两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p><p class="ql-block"> 罗丹老师在《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评课中,指出,颜文依老师对教材的把握精准,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小组合作环节,可进一步明确分工,提高合作效率。对于《鸽巢问题》一课,罗丹老师高度评价了教师新颖的导入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建议在讲解抽象的鸽巢原理时,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p><p class="ql-block"> 童玲老师在《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评课中,指出,颜老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但在总结解题方法时,可让学生自主提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另外,童老师认为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参考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今天的例题。而且还应将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进行对比总结,两道例题是有一定的通用性的。对于《鸽巢问题》一课童玲老师提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但在课堂时间把控上还需更加精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落实。</p><p class="ql-block"> 高红霞老师对于鸽巢一课也高度认可,肯定了花老师对于人文素养的深入。但是对于“总有”“至少”二词的理解教学过渡太快,学生还没有太深入理解。肖娟老师对于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指出,学生依旧会写出比例方程,那我们其实也可以说它依旧是乘法数量关系式。对于花老师的动手能力表示肯定,课堂有趣,但是对于弹珠游戏的概率不太严谨,尽量不要改变教材例题。“总有”“至少”概念解释过于靠后,教学顺序可以改善。</p><p class="ql-block"> 张主任对两堂课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学生引导方面的亮点,同时也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主任强调,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知识的本质,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对于第一堂课。张主任指出,本节课颜老师建立模型较好。但是正反比例解决问题两节课有紧密联系,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解答环节不能与正比例解决环节一样,要有新的生长点。另外要合理安排课堂各环节授课时间,平时教学中就要合理分配复习、新授、练习等环节时间。第二节课张主任表示听课很轻松,花老师补充了大量例子构建,并且进行了跨学科理念的融合。另外,本节课应该要先枚举,再得结论会更好。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观察理解。</p><p class="ql-block"> 最后许主任对两次课堂进行了总结评课。第一节课,对颜老师有复习以旧促新;学生有交流了不同策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质量;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序推进;学练结合充分等方面进行了肯定。但是,本节课老师应该大胆放手,还是要培养学生类推和迁移能力,要培养学生基本策略训练。第二节课,许主任表示花老师是有追求的老师,对于本节课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整堂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思维碰撞中,深刻理解鸽巢原理的本质。但是,许主任提出,在探究规律环节,花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将问题拓展到“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通过不断增加铅笔和笔筒的数量,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发现“只要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一规律。要通过多种枚举进一步深化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的思路解决问题,理解“至少数 = 商 + 1”的原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听评课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展示、评课研讨,教师们对《用比例解决问题(2)》和《鸽巢问题》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学教研组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学校数学教学工作迈向新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杨瑞玲</p><p class="ql-block">审稿人:张谊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