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中国智慧?</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智慧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认识与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思想强调慈悲、舍己为人、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家思想则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念上。</p><p class="ql-block">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利益是整体利益的基础。而中国文化更重视群体的价值,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生命观。中世纪以后,西方的生命观都有基督教的文化背景,认为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都应该对上帝负责。</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则一直认为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所谓天地合气。阴阳之气一合,万物就生长,所以天地是生命的根源。进而生命是分类的,每一类都有他自己的根源,天地是生之本,祖先是类之本,所以每个个体生命只是价值生命链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整体的生命链中,才能体现个体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体生命有生有死,但族类生命是不断延续的。我们常讲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中国人做事情一定会想到给后人留有余地,给后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不是我这一代用完就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有很多独特的东西,比如说,强调考虑问题要从全局出发;强调思考问题、读书、倾听别人讲话时,不要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而是要去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精神、含义。因为中国人讲“文以载道”;强调在动态中看待问题,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文思维方式为主,它确实缺少像西方近代理性主义那样的科学思维方式,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实证科学思维模式到了20世纪相对论出现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物理学中大量使用庄子所谓混沌理论、模糊逻辑的理论,把中国的阴阳、道家的自然、禅宗的修禅这样的概念都用到现代物理学中去,科学的研究把很多动态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关联进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还体现在生活样式上。</p><p class="ql-block">衣食住行的方式,以及信仰习俗等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样式不同。生活样式、信仰习俗是可以看得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相对来讲则是隐藏在背后的一种文化,这四个方面两两相生。</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要真正树立起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必须从这四个层面来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样式和信仰习俗),要有意识地把它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实践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整体的、相互联系,是整体性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整体认识某个事物之后,就可以在面对各种情况、现象时加以区别对待,解决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有时候,在理论上不需要特别的说明,但在应用上必须创造,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实践中的创造、创新。苏东坡曾说, “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我们明白了事物的根本意义和精神,用到哪个地方都可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近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是西方实证科学最为兴旺的时期,理性至上与逻辑推理、实证至上与普遍有效等被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从目前的趋势看,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自然观,正越来越被全球有见识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重视和接受。</p><p class="ql-block">因此,在我们致力于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同时,应当积极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做出合于时代精神的诠释,以贡献世界未来的发展与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人还留恋静态的、逻辑的线性思维模式,所以,他们难以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智慧思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树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重新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的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儒释道核心思想:</p><p class="ql-block">儒家的“仁爱”、“中庸”之道;</p><p class="ql-block">道家的“自然”、“无为”之道;</p><p class="ql-block">禅宗的“悟道”思想。</p><p class="ql-block">共同构成了中国智慧的哲学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精神 :</p><p class="ql-block">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体现了中国人对持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 实践:</p><p class="ql-block">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学以致用,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融通性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强调对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融通性认识和把握。强调从事物因素的有机融通中提升事物的生命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的具体特点包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阴阳智慧 :强调天地人万物一体的生生观念,强调阴阳平衡的思维方式。体现中华文明的思想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儒家智慧 :以“中庸”为实践智慧,强调“时中”的大局观和“明礼”的实践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家智慧 :倡导“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与时俱化”的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家智慧 :追求内心的觉悟与解脱,强调慈悲与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纵横家智慧 :注重权谋策略,强调国家利益和实用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合智慧 :追求和谐,体现在家庭、社会乃至国际关系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生智慧 :强调生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追求生命的持续发展和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核心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智慧的丰富内涵,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最关键的认识方法,是强调站在整体的角度,协调的角度,融通的角度认识把握事物,认识把握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要强调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认识和表达往往都带有片面性,荀子在《解蔽》中一开始就讲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多人往往有一个根本的毛病,就是容易被片面的认识遮蔽,因而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看到近处的东西,就用这种固有认识去看远处的东西,这就错了。比如说我手边有一根筷子,远处的山上有一棵大树。但我放眼望去,远山这棵树就像一根筷子一样,就有可能把大树当作一根筷子一样看待,这是错误的。一些古代的事物,我们把它当作现代的,会影响我们对现代的认识;而一些近现代的认识,也会影响我们对远古的认识。总之,人在认识上经常会有各种遮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认识有偏蔽,人的语言表达也具有片面性。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很深刻的问题,即关于“言意”的讨论。“言”能够尽意还是不能尽意?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言可以尽意,语言可以把所有事情都说清楚。而大部分学者则认为言不尽意,特别是以王弼为代表的学者就讲语言的局限性,认为语言不能把所想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它只能表达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是圆通的,不是线性的。现在我们很多困惑就是因为线性思维造成的。这里涉及到中华文化一个根本的特征,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性。我们要用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要知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部分里有整体、整体里有部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孤立于整体之外,更不能用部分来说明整体的问题。部分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同样,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人心目中,无论有多少事物,无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这就是“道”,唐宋以后也说“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要求道、悟道、证道、传道,用“道”来贯通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