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扬州城坐拥一座名山,名曰蜀冈。在老一辈扬州人的口中,这蜀冈被形象地喻为扬州的龙脊,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这条象征着城市灵魂的龙脊之上,自然分布着东、中、西三座峻峭挺拔的峰峦。</p> <p class="ql-block">在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曾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对扬州的清幽古朴之美深感倾心,遂在蜀冈中峰之上筑造一座堂舍。坐于堂上,举目远眺,只见长江对岸的镇江诸山,拱手列于堂前,仿佛触手可及。正因如此,便将其命名为“平山堂”。</p> <p class="ql-block">“平山”二字,或许更深层地寓意着堂主人那宽广无垠的胸怀,以及那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无奈心境。驻足于平山堂前,举目远眺,细细品味那“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景象,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堂主人那份超脱世俗、豁达不羁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更是悠悠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它曾是士大夫与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的专属之地,承载着无数风雅往事。然而,岁月流转,元代时期,它一度陷入了荒废的境地,幸而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至1619年),得以重新修葺,重焕生机。</p> <p class="ql-block">苏轼于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履新扬州之际,在平山堂之后构筑了一处名为“谷林堂”的雅致居所,以此深情缅怀并致敬其敬爱的恩师欧阳修。</p> <p class="ql-block">提及平山堂,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这里的名胜古迹一一细数:西园的幽静、谷林堂的雅致、乾隆御碑的庄严、栖灵楼的巍峨、天下第五泉的清冽、石涛墓的肃穆,以及欧阳柳的风姿、鉴真纪念堂的庄严,等等,这些景点共同构成了平山堂的独特魅力。人们习惯将这些瑰宝统称为“平山堂”,这一称谓背后,足见其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重要而崇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虽不算巍峨高耸,却胜在堂上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匾额与对联,尤为引人注目。堂前那幅楹联,字迹遒劲有力,上书:“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横批“放开眼界”四字,尽显豁达与豪情。</p> <p class="ql-block">堂中悬挂着一方牌匾,其上镌刻着“风流宛在”四个大字,细观之下,不难发现“流”字之上竟少了一点,而这一点巧妙地被添加到了“在”字之上,如此巧妙的布局,寓意深远,似乎在告诫世人,应少一些浮华的风流之气,而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作为。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堪称半部扬州文化的生动写照,巍然屹立于扬州城蜀岗中峰之巅。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年至464年),历经千载风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尽管岁月流转中,寺院曾屡遭战火侵袭与兴废更迭,但时至今日,它依然保持着那份“淮东第一观”的非凡气韵。</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南朝时期的古刹,既非江南水乡常见的那种精巧玲珑、婉约柔美之姿,亦无北国寺院那种雄浑厚重、气势磅礴之态,然而,在历经1500年悠悠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后,它却独具匠心地孕育出了一种别样的“运河气质”。晨钟暮鼓,声声入耳,回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这座古刹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秘。而那栖灵塔,更是矗立于九重云霄之外,静静地俯瞰着千年的变迁。这座九层佛塔虽重建于1995年,却完美复刻了隋唐时期的风韵与精髓。</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在中日佛教文物交流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鉴真法师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在鉴真法师担任大明寺住持期间,他为此寺的佛教文化传播与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鉴真大师在历经六次艰难险阻,终于成功东渡日本之后,为那片遥远的国度带去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佛学智慧、精湛的医学技艺以及绚烂多彩的语言文学等先进文化精髓,其深远影响至今为人称颂,留下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一传颂千古的佳话,彰显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厚渊源与美好情谊。</p> <p class="ql-block">鉴真纪念堂为缅怀鉴真大师之卓越贡献而精心构筑,其设计方案由建筑大师梁思成亲自主持。</p> <p class="ql-block">鉴真纪念堂无疑是大明寺最具特色与标志性的建筑之一。这座纪念堂不仅承载着对唐代高僧鉴真东渡传法伟大事迹的缅怀与敬仰,更是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踏上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时,依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平山堂与大明寺所弥漫出的浓郁历史气息与深邃文化韵味。它巍然静立于斯,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悠悠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沧桑故事。</p> <p class="ql-block">摄于 扬州</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