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周一游】2025年4月26月冒雨游览福州乌塔公园~林则徐纪念馆~黄巷小黄楼~塔巷二梅书屋~郎官巷~严复故居~天后宫-南后街林觉民、冰心故居民。</p> <p class="ql-block">周游快乐群今天的游览线路第一站为“乌塔”。</p> <p class="ql-block">“石塔寺崇妙保圣坚牢塔”,年代始建于唐代,原名“无垢净光塔”,后在唐末毁坏。五代闽王王延曦重建,更名为“崇妙保圣坚牢塔”,俗称“乌塔”。</p> <p class="ql-block">“石塔寺”是一座干年古刹,墙口有门洞,将寺庙与石塔相连,石塔寺因乌塔而生。</p> <p class="ql-block">石塔高3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建制,塔基台为须弥座,四周雕刻兽类、花卉,转角处有手持琵琶等乐器的佛像。塔身用花岗岩青石所砌,石块之间用赤泥粘合,因而能牢固长久。</p> <p class="ql-block">每层之间修有佛龛,全塔共有佛像46尊,皆是五代时期的雕刻珍品。部分雕像在风化作用下,面部或身体缺失,显得残缺破败,但正是这种残缺,反而加深了石塔的真实性。</p> <p class="ql-block">相传闽王王审知父子,在福州建了七座塔,分别为: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和阿育王塔,后人写诗赞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那时的福州城,想必更为典雅大气吧,如今七塔中仅剩白塔和乌塔两座。</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一块巨石前,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山”石刻,石面上的三个红色大字“是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的真迹。春天来这里最好,满山桃花盛开,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乌山天皇岭</p> <p class="ql-block">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 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原北京市副市长、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书画收藏家。</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是“福州古厝”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林文忠公祠”。“林文忠公祠”,在福州三坊七巷旁。朱红墙壁,金字门楣,显得庄严肃穆。此馆为林氏后人自建。</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庭院有“御碑亭”,赫然立着“圣旨碑”,皇恩浩荡,庙堂重任,皆赋予一身。“林则徐纪念馆”1961年开始筹建。1982年成立。1983年元旦对外开放。2008年扩建林则徐纪念馆新馆部分,将原有3500平方米扩建至8500平方米,并进行了展陈更新。2009年6月26日,林则徐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林则徐史绩展”完成提升改造,同年6月16日起,重新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字少穆、石麟,福州人,为晚清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严禁鸦片,义胆销烟,辅佐社稷,担当国运,有“民族英雄”之誉。2010年,福建省纪委监察厅命名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为第一批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2020年12月21日,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史绩展”是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该展分为序厅、A展区“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B展区“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C展区“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D展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E展厅“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并设置有休息区、阅读区、观影区。</p> <p class="ql-block">“展厅基本陈列”基本陈列用史绩展以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讲述林则徐的生平史绩,解读林则徐精神。</p> <p class="ql-block">A展厅:以沙盘+灯箱形式重点绘制了林则徐进京受命,奉旨钦差,南下禁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封十三行,收缴鸦片。并修建炮台,编练水勇,积极备战。</p> <p class="ql-block">B展厅“宠辱皆忘”场景:搭配大型原创手绘油画再现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指挥查禁鸦片的历史以及被贬谪后的林则徐“风雪征程”艰难徒涉果子沟。</p> <p class="ql-block">C展厅的“固我海防”场景:重塑视察五虎礁大型手绘壁画,以清代铁铸古大炮模拟海防炮台,场景效果丰富。</p> <p class="ql-block">D展厅中“虎门销烟”场景:用七台先进的投影仪进行宽荧幕的电影再现,讲述虎门销烟的前因后果,配合声、光、电、造雾等手段全方位解读虎门销烟;而在“临危受命”场景中,借鉴历史场景复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于虎门销烟。他亲自监督,所缴鸦片淋上桐油,进行搅拌,堆起焚烧。</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36岁至52岁16年间,官运亨通,从浙江杭嘉湖道,官至湖广总督,历官14省,统兵40万。他曾历江苏、湖北、湖南、陕西、河南等地,兴修水利,赈济救灾,整顿吏治,兴办盐务,改革弊政,为国禁烟,义薄云天,功铭汗青。为官者,不易;好官者,更不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因禁烟而被贬往伊犁。途经嘉峪关。登上嘉峪关,回顾来路,瞻望前程,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到达新疆后,他并未静养治病,而强撑病体,调查民情,修水利,垦荒漠,固边防,行程三万里,勘复南疆,屯田戍边。“坎儿井”,最被百姓乐道。林公借山前雪水,建地下银河,修暗壕拼接,每隔数丈,以明井相连,地下横渠纵横,雪水奔腾。涓涓清流,流进荒漠深处。</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现有藏品392件(套),文物藏品341件(套),未定级藏品51件(套),其中馆藏珍贵文物151件(套),1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中国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领导者,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中国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报刊第一人,中国近代倡导自铸银币第一人,中国近代倡导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中国近代倡导商人集资开发矿业第一人,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制造武器技术第一人,中国近代主张保护利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朱红院墙,宽大院落,坐西向东,有仪门、御碑亭、树德堂、海纳厅、云左阁、临水亭园等。楼阁亭台,花木扶疏,池塘映月,为一隐身养性之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祠堂内还有鱼池、假山及曲尺楼、竹柏轩等建筑,清静幽美。</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有福州典型的花厅园林建筑,园内假山、鱼池和各种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幽静清澈的园林风景中,亭台楼阁简练但不失雅致,青砖黛瓦沧桑却也辉煌。</p> <p class="ql-block">更思林公一生功德,令人感慨万千,伫立园内,沐浴阳光明媚,林木环翠,盎然绿意,见澄潭碧渚,小径曲折,为幽丽奇境。</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景区是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境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及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15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被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是位于福州市5A景区三坊七巷黄巷,“小黄楼”相传为唐黄璞故居旧址。黄璞字德温,一字绍山,唐昭宗大顺二年(西元891年)进士,避党争辞官归隐,潜心著述,著有《雾居子》、《闽川名士传》等。黄巢军过福州,以“璞有儒行,戒勿毁其居”,令士卒灭炬夜行。小黄楼,相传黄璞少时攻读的祖居旧屋,就在小黄楼附近。</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古巷深处的诗情画意,在南后街黄巷,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宅子。自门而入,穿过天井,抬头便可见墙头的灰塑和彩绘,给这古朴的庭院平添了几分生气。林则徐师兄、官至江苏巡抚的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旧居进行全面修葺,并建了西花厅小小黄楼,以及与之配套的旧居东侧园林小筑"东园"。该花厅为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粉墙黛瓦、翘脊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讲究,雕刻精巧。</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相传黄璞少时攻读的祖居旧屋。林则徐师兄、官至江苏巡抚的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旧居进行全面修葺,并建了西花厅小小黄楼,以及与之配套的旧居东侧园林小筑"东园"。另外琉球册封使赵新、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等曾居此,黄巷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厅堂往右而入便可到东花园。东花园最大,西花园最美。</p> <p class="ql-block">黄巷“小黄楼”东落花厅前的假山东旁有株让人惊叹的古芒果树“芒果王”,此株古芒果树,传为黄璞手植,可称三坊七巷传说资格最老的树,也是福州市区目前己知最大的两株芒果树之一,胸径一点三米,高十七米,冠幅二十一米。</p> <p class="ql-block">花园假山上也有个小沧浪亭,独自钻山洞登临了假山,坐在了小沧浪亭,整个园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走过东花厅上下两层的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见到了三棵古树,芒果树和白玉兰树及苹婆树,百年苹婆树,枝繁叶茂,煞是好看啊!</p> <p class="ql-block">东花厅名藤花吟馆,多么诗情画意的环境。东花园转悠完,厅堂往左而入,就是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有一狭窄的雪洞通道,从中穿过,两旁峥嵘突兀,顶上嶙峋莫测,十分奇特。走出雪洞,眼前的景象颇有几分《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这儿便是西花厅小黄楼,双层楼阁,面阔三间,二楼走廊的露台连接着南面的假山,假山由太湖石堆垒而成,鱼池上有一小石拱桥横跨其上,桥栏板上刻着“知鱼乐处”四字,有一番江南园林的味道。此番美景确实使人心情舒缓,不过它的由来也有几分不易。</p> <p class="ql-block">该花厅为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粉墙黛瓦、翘脊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讲究,雕刻精巧。</p> <p class="ql-block">东侧垂柱上刻有松鼠、燕雀、蜻蜓、谷穗、玉米等,亭周12个悬钟,各尽其致。庭内修竹数行,花木扶苏,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相传黄楼为晚唐诗人黄璞故居旧址,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领兵进福州时,适逢黄璞正在悉心侍奉病卧在床的老母,无法逃离。黄巢对黄璞的博学多才早有所闻,见其侍母至孝,也就不加害其母子,并下令“此儒家也,厌炬弗焚”,使黄楼得以安然保存下来,黄巷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清初时,黄楼毁于一场大火,后来在清代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楹联大师梁章钜的修葺下,才有今日这番模样。不过修葺好后的黄楼,梁章钜并未取名“梁楼”,而唤“黄楼”,许是为了纪念那位为天下读书人争光的黄璞前辈吧。凉亭不大,但却占尽黄楼最佳位置,园主人在凉亭上,凭栏坐憩,极目远眺,整个黄楼内的园林佳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望着池塘里鱼儿的嬉戏,面抚着春风,听着鸟儿们的鸣叫,不得不感叹梁章钜能不厌其烦地捣鼓自己的庭院,今人们才能在这闹市之中,欣赏到如此的“世外桃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人和亲友等在内游憩觞饮,以诗会友,闲庭漫步,镇是韵味高雅,幽雅静谧,乐趣无穷。 </span></p> <p class="ql-block">也许梁章钜也曾在月挂树梢之时,三两好友陪同之下,与友人对诗饮酒,暂离官场是非,畅说着心中的烦恼,世间的不公,最后又畅饮着美酒,听着虫鸣,乘着月光,相视而笑。</p> <p class="ql-block">能得此园,大概与梁章钜的仕途生涯有所关联。二十岁中进士的他,告别了故乡前往宦海蹈涛,快六十岁的他因病归乡。大概是人老了都有落叶归根的念头,同时也感觉自己的仕途无望,决意终老家乡因此对自己的新宅有意装饰一番。</p> <p class="ql-block">不过生活处处充满意外,道光十五年(1835年),已经六十岁梁章钜再被重用,于是他鼎力配合朝廷的任命,参加了广东的禁烟运动,配合林则徐查禁鸦片。然而好景不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梁章钜旧病复发,不得不主动请辞,最后在温州溘然长逝。这精心修葺好的园子,他还没机会回来看,便被荒置冷落了,直至杂草丛生,园子也终望不来那位老先生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花厅”桥对岸假山内,岩洞曲折,洞壑深幽,峰回路转,蹬道迂回,沿石阶盘旋可登上假山之顶,东侧上有一座木构的半边亭,三面悬空,一面靠墙,宝珠结顶,四檐翘角,亭内的斗拱桥、垂柱上刻有松鼠、燕雀、蜻蜓、谷穗、玉米等动植物题材,亭周装饰有12个小悬钟。</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建筑分布紧凑,园内亭台楼阁建筑,具有鲜明的福州地方建筑风格;园内小桥流水,清幽雅静,颇能体现出江南园林的特色,是福州市目前保存最秀美、且小巧玲珑的古式花厅园林。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楹联展”九十多块清代、民国时期的名人牌匾与六十多幅对联挂满了小黄楼的厅堂、厢房、院门。小黄楼老宅内举办着匾额楹联展,都是收集而来的古旧文物。</p> <p class="ql-block">“楹联展”除了雅致清幽的环境,琳琅满目的字画精品,以及这百余块的牌匾,都值得大家了解。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牌匾中,有清雍正、乾隆、嘉庆等十个皇帝所颁的圣旨匾,有慈禧太后题词的牌匾,有刘墉、纪晓岚等三十多位清朝名臣题词的牌匾,有林则徐、沈葆桢等福州名人题词的涉台牌匾三十多块,有民国袁世凯,蒋介石等五个大总统题词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塔巷旧名修文巷,因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的部属琅安远使募建木塔(育王塔)而得名,该塔象征“文运兴盛”。宋代知县陈肃因科举不利,改巷名为“兴文巷”,后又称“文兴巷”,最终因育王塔的象征意义定名“塔巷”。育王塔:原为木塔,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尚存,后毁废。巷内曾有旌孝坊(纪念明代者惟一),现存历史建筑包括二梅书屋、小黄楼、王麒故居等院落。与塔巷相关的名人有宋代知州陈襄、清代浙江巡抚王有龄、民国林长民与林徽因父女等,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塔巷二梅书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福州的三坊七巷内。始建于明朝,是清代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旧居,印书摘名为“二梅书屋”,故而成为这座宅院的代名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大修过,是福州著名的古书屋之一,定位为“福建民俗博物馆”,由福建省文物商店陈列明清时期的家具。约有2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书屋格局”坐南朝北,东、中、西三座毗连,是一座单层土木结构的屋子。 门头双重大门,第一重朝街六开大门,原门额中挂“进士”金字匾;入门,中间小厅,两侧耳房。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东西两廊宽2米,安放仪仗、执事牌。</p> <p class="ql-block">廊下天井,中为走道,两旁栽花。从天井上三层台阶为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两侧厢房房门四开,窗用木格编排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部楠木构成。</p> <p class="ql-block">二进建筑与首进大略相同,所不同的是厅前庭院略小,天井两侧有披榭。</p> <p class="ql-block">东侧墙外即是“二梅书屋”,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小院落。院内尚有坐南向北三间排与坐西向东五间排小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洞(七星洞)通连一、三进。</p> <p class="ql-block">各主落门、窗、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p> <p class="ql-block">厅前小花园有两座古亭,并有一株100多年的荔枝树和一株棕树。</p> <p class="ql-block">“占地使用”二梅书屋占地2000多平方米,院共五进,后门通塔巷。四进花厅原为主人书房,房前植有两株梅花,取斋名为“二梅书屋”。</p> <p class="ql-block">树后假山和塔巷仅一墙之隔,由东侧小门连结东侧开门塔巷的前后两座建筑,均为七柱三间排厅堂的庭院。各进之间围墙相隔,过道露天处用覆龟亭遮雨。是福州市保存较好的一座五进大院。</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为三坊七巷之一,在杨桥巷(杨桥东路)南侧,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往福州闹市区东街口(东头巷口原直通南街,后修建福州东百大楼而截短至东百大楼后侧)。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尽管严复于此的居住时间不长,但仍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严复孙女严停云,笔名华严,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她出生、成长在郎官巷。她在《吾祖严复》、《郎官巷里的童年》等散文中,曾娓娓动听地讲述她的郎官巷故居和她外婆的杨桥巷“台湾林”宅院。</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严复故居的前天井宽广,庭院两侧为回廊,西廊有边门一扇,通向西花厅。后天井,仅3~3.5米,左右有披舍。花厅南面临坊巷围墙不开门,东侧小门与主座西廊通连。西墙设便门出入。前庭院宽8.1米,深0.5米,原有假山。花厅靠北,为双层楼平房。楼下为敞厅,构架采用新式三角架结顶。楼上为一单开间,室内白灰平漫天花,前后走廊、栏杆均为民国时期流行仿西方建筑纹饰,梯位一内一外。楼后另有两间小平房。1991年市政府挂牌保护,并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北起杨桥东路达明路口,南至吉庇巷和澳门路交叉路口,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福州三坊七巷自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周围分布了许多名人故居或祠堂,其中对外开放的故居有严复故居、冰心和林觉民故居等近5处,其余的还在整修中。在南后街口(南)附近的澳门路上还有林则徐祠堂。</p> <p class="ql-block">“林觉民冰心故居”位于福州市杨桥路86号(南后街北口,双抛桥东侧),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故居位于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p> <p class="ql-block">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p> <p class="ql-block">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p> <p class="ql-block">【每周一游自愿参与,户外风险后果自负】 4月26日(星期六)上午8:15分在乌塔广场集中,行走乌塔公园、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黄巷小黄楼、塔巷二梅书屋、郎官巷严复故居、南街林觉民冰心故居。可乘公交线路:①86、16、125、77、117、122、303、106、K3、97、103、173、171路乌山路口站下车。②8、20、66、117、121路道山路口站下车。③地铁1、2号线南门兜站(A2西北口)。</p><p class="ql-block"> 为庆祝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五一节劳动节,从4月28日至5月5日期间乘坐福州地铁公交全部免费,欢迎大家来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游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