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志愿军老英雄孙广瑞精心创作了独幕剧《母亲的骄傲》与纪实剧《李勤田》,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热烈的反响,这让我心生向往,也想尝试一下话剧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春节期间,我与孙老闲聊,得知他正筹备创作一部红色话剧,这更加激发了我创作剧本的冲动。然而,从何处入手呢?我思索良久,忽然眼前一亮:孙老宣讲红色故事的事迹,不正是绝佳的素材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写了一个名为《传承》的话剧。该剧围绕94岁的志愿军老英雄孙广瑞展开,描绘了他住院期间仍坚持整理纪实剧文稿的情景。当收到学校六一红色宣讲的邀请时,他不顾上午到医院输液,毅然答应下午前往。五老志愿者担忧他的身体,劝他改期,却被他婉拒,表示要抓紧时间传承红色基因。最后,他邀请五老志愿者一同前往润心书屋指导剧组排练,以实际行动诠释坚守与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剧本发给孙老,孙老看过剧本后,对我说:“写话剧,没有矛盾冲突可不行,平淡无奇的作品难以吸引观众。”随后,他分享了一件真实的事。他曾去车站社区宣讲,因投入而声音嘶哑。社区吴书记心疼他,托人送来一盒茶叶。他却坚决不收,坚守着“三不”原则——不收礼、不收费、不吃请。他建议道:“你可以把这盒茶叶作为‘扣子’,将故事串联起来,定能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立刻按照孙老的建议,重新构思,写出了《一位老兵的坚守》。在新版中,我加入了孙老拒收茶叶的情节,并增强了戏剧冲突。完成后,我又将剧本发给孙老,孙老回复说,比上一稿强多了,但仍有提升空间,人物对话得更生动,冲突得更强烈。他分享了一些细节,具体指导我如何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多次修改,我完成了四稿。孙老终于点头说:“可以开始排练了!不过,若想让话剧更具感染力,还需进一步打磨。”那晚十点多,我正准备入睡,孙老突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他激动地讲述战友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的故事。讲到动情处,他声音哽咽:“我为何死守‘三不’原则?抗美援朝时,十几万兄弟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图什么?什么都没得到!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是希望后人永远铭记那段历史。若借此赚钱收礼,我有何颜面面对九泉之下的老兄弟们?他们定会从坟墓中爬出来骂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着孙老的一番话,我深深感受到他那滚烫的初心与坚守的力量,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眼眶湿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修改了数遍。孙老还亲自逐字逐句地打磨,最终定稿。这剧本不仅浸透了孙老的大量心血,更承载了他对红色传承的赤诚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跟随孙老学习创作的日子,我不仅初步掌握了剧本创作的技巧——从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到跌宕起伏的情节;从激烈的矛盾冲突,到鲜活的人物塑造。更重要的是,我读懂了一位老兵用一生书写的精神史诗:那是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是坚守信仰的炽热初心,更是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红色传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哪里是在教我写剧本?分明是一位以生命践行信仰的老兵,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为我上了一堂震撼心灵、终生难忘的生命教育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