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 认知蜕变

嘉陵中秋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 认知蜕变</p><p class="ql-block"> 昨天泽怡在知青群里发了一个用AI制作的视频,并感慨视频再现了昔日我们的知青故居。</p><p class="ql-block"> 确实当年生产队在八角庙后面的庙湾给我和泽怡修建的知青房就是这种小青瓦的土墙房,两间正屋以及正屋两边各一间偏厦共四间。</p><p class="ql-block"> 中国南方的民宿建筑大都是采用穿斗结构,四川也不例外,当年木材非常匮乏农村一般都用土墙代替木质穿斗构架,但建筑尺寸仍沿用穿斗结构的规格。我们的住房就是按七柱两间,旁边再加两个偏厦的规格所建,两间正屋尺寸大概是6x3.3m²,两间偏厦尺寸是6x2.7m²。</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原本的安排是我和泽怡一人一间正屋,一间偏厦。但在修建的时候我们建议将一间正屋隔成前后两间,前面一间作堂屋,后面一间作储藏间,另一间正房作卧室,一间偏厦作厨房,另一间作厕所,用现代的话语描述就是二室一厅,一厨一厕。厨房和厕所看似有点偏大,但农村的厨房要堆柴火,还要挖一个红苕窖,而厕所里要挖粪池还要安装猪圈,这样的面积正好合适。</p><p class="ql-block"> 那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农村非常贫穷落后,但我们公社有一个小水电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社员家还有灯丝比煤油灯稍亮一点的电灯照明,我和泽怡花了整整一年的工分收支结余置办了一台两波段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p><p class="ql-block"> 知青房的环境没有视频中的农舍那样恬静优雅,但也还是有缕缕炊烟缭绕和时不时从收音机里传出来样板戏音乐那种田园农家气息。刚好我和泽怡也喂了几只鸭子🦆,看见视频里的鸭群嬉戏更能勾起对昔日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人眼里那种农家生活好像真有着田园诗般的美好,但当年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却倍感犹若度日如年的煎熬。</p><p class="ql-block"> 邱林写于2025年4月28日</p><p class="ql-block">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p> 请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