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馆

熊妈

<p class="ql-block">2025.4.27,参观了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手机ViVo X100s pro拍摄</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总面积40万平方米,于1988年3月开始兴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展示周恩来一生的综合性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周恩来纪念馆开始兴建。</p><p class="ql-block">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邓小平题写。</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5月18日,周恩来纪念馆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距周恩来故居二华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军委书记。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36年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同蒋介石谈判,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194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第二、三届主席等职。1976年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由于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p><p class="ql-block">祖上曾在淮安做官。</p> <p class="ql-block">1992年1月6日,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增建了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馆中70%为水面,整个馆区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留学时,常去“花神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像埃及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外观庄重肃穆,与四周的清波绿水交相辉映,高26米,与南京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同一等级高度。象征着周总理无私奉献,一生为中国人民着想,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二层为瞻仰大厅,设计者独具匠心,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揉合到一起,用无声的建筑语言描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馆区建筑都由花岗岩外贴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砖铺盖,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p> <p class="ql-block">内设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坐像一尊,基座高4.7米。</p> <p class="ql-block">主馆呈四方形,内八角。四方八面体寓意着周恩来的精神普照着中华民族。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恩来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四坡屋顶,看上去可使人联想起古老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牛车棚,寓含着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四根柱子支撑四坡屋顶的造型还像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待渡亭。周恩来清宣统二年(1910年)离家赴东北时曾在运河边的待渡亭候船,然后登舟北上。以待渡亭的形状作为他的纪念馆寓意周恩来从淮安待渡亭走出,最终又回到了他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四周那边看都是“周”字。</p> <p class="ql-block">公仆</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p> <p class="ql-block">空中俯视是“八 一”,象征着他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因其小叔父周贻淦病危,故过继给周贻淦。两个月后,周贻淦去世。周恩来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四岁时,嗣母就教他识字;五岁起,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把他叫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空暇时,就教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p><p class="ql-block">1904年,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1907年上半年,生母一病不起;1908年7月间,嗣母被肺结核夺去生命。</p><p class="ql-block">1910年春,到奉天省银州(今辽宁省铁岭县),入银岗书院读书。秋,到奉天府(今沈阳市)入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东关模范学校)学习。课余常爱读《史记》《汉书》《离骚》等书。他的作文常被教师批上“传观”二字,贴在学校的成绩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1912年10月,他写了一篇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认为中国要图强,应该从根本做起,把教育办好。</p> <p class="ql-block">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周恩来纪念馆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铜像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铜像由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创作,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铜像重量两吨多。其姿势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仿西花厅占地面积1万千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它和湖对面南边的剑碑、半岛上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的铜像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建筑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仿西花厅的上层上层为晚清风格的北方四合院,按照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格局,以一比一比列设计和建造。</p> <p class="ql-block">西花厅简介</p><p class="ql-block">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是一座典型的晚清时期建筑位于中南海的西北角,原是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登基后为其父一摄政王载沣修建的摄政王府的西花园,后为北洋时期的国务院,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北平特别市市政府。</p><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后不久,周恩来移住西花厅,将其作为办公和生活的场所,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周恩来故乡淮安按一比一比例仿建了西花厅局部,并按周恩来,邓颖超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原貌陈设,于1998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院内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总理卫士值班室、后客厅、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和周恩来卧室。东西两侧厢房分别为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下层为纪念馆文物库房和办公用房。</p> <p class="ql-block">小球与大球</p> <p class="ql-block">小黑板上写着周总理一天的行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车内的密封挡板玻璃</p> <p class="ql-block">尼克松评价</p> <p class="ql-block">十里长街送别</p> <p class="ql-block">2758号飞机</p> <p class="ql-block">海棠林、海棠路</p><p class="ql-block">心连心艺术团的名演员栽种的海棠林</p> <p class="ql-block">报恩桥</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很大,文物也很多,仔细看估计要一天。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匆匆一瞥。下次应该来好好看看。</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