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浙江山海(-)

老王

<p class="ql-block">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最美人间四月,参团浙东南8日游。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接受了一次人杰地灵的浙江人文与历史的浸润。</span></p><p class="ql-block"> 此行到杭州参团,去了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嘉兴等地。感受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南海观音道场佛教氛围,<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略了中国三山五岳之一的雁荡山以及李白笔下"云霞明灭或可睹"的神仙居迷人风光,</span>游览了两位历史名人蒋介石与鲁迅故居。每个景点都引人无限遐想,足够长时间回味。</p> <p class="ql-block">4月18日(第一天)乘火车遂宁~重庆~杭州。</p><p class="ql-block">4月19日(第二天)阴.17~24度。乘旅游大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游鲁迅故居,宁波老外滩。住舟山。</p> <p class="ql-block">绍兴是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杭州湾南岸,2024年末常住人口542.9万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7603.38亿元。人均14.02万元。</p><p class="ql-block">绍兴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也是东部重要城市。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铜、金等中型金属矿藏;交通网络发达;是中国著名的黄酒之乡;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绍兴已成为中国东部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鲁迅故里。</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末,来这里的学生特别多,跟随学校的导游,增加了不少对鲁迅的了解,找到一些他思想形成的基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鲁迅 (1881年9月~1936年10月)是周树人广为人知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家道中落,1898年赴日本留学,先学习日语,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弃医从文,在日本东京开始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工作,翻译了众多外国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回国后,先后在多所学堂任教。1918 年,他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他积极倡导白话文,批判封建旧文化。</p><p class="ql-block">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1927 年后,鲁迅定居上海,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与国民党政府及文化“围剿”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以犀利的笔锋批判时弊,涉及哲学、文艺、历史等诸多领域,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尊为“民族魂”。</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包含周家祖居、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多部分。</p><p class="ql-block">周家新台门是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光绪年间建造的。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鲁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p><p class="ql-block">这里基本保持了鲁迅当年生活时的风貌。陈列着他当年使用过的家具,非常简洁。</p><p class="ql-block">百草园位于周家新台门的西北角,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它进行了生动的描写。</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鲁迅12岁至17岁就学的地方,与鲁迅故居相邻。它是鲁迅启蒙老师寿镜吾的私塾。书屋陈设古朴,鲁迅自带的桌椅在书屋的东北角,书桌上面有他提醒自己不迟到而刻的一个“早”字。体现了他严谨自律的学习态度。</p><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见证了鲁迅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能来这儿缅怀鲁迅、了解鲁迅,甚为欣慰。</p> <p class="ql-block">鲁迅笔下的乌篷船。</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内人潮涌动,每一个点都要排队进入,老、中、青、少年都有了解鲁迅的强烈兴趣,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的野草</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外的一个路牌,显示了绍兴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与鲁迅故居相邻,仅距100米就是陆游与前妻唐婉相遇,在墙上写下"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留下凄惋爱情故事,令古今无数人唏嘘的沈园。可惜行程中没有安排,导游也没提示,看到路牌时正上车离开,不然挤时间也必去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书圣王羲之故里距这儿2.6公里,公元353年,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中举行“曲水流觞”活动,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成为中国文化史不可忽略的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还有距此1.3公里的周恩来祖居,有周恩来纪念馆,其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一家训深深影响着周恩来,​可惜也无缘得见。</p><p class="ql-block">跟团游的局限由此体现,但一转念,大中华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我等平民能远行探寻一些精华,已属不易,挂一漏万,再所难免,就知足吧。</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离开绍兴,驱车约120公里到宁波市老外滩。</p><p class="ql-block">宁波老外滩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是浙江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老外滩和上海外滩是姐妹滩,这里还是宁波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宁波城市的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辖副省级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总面积 9816 平方千米。2023年末常住人口 961.8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054.1 亿元。人均16.69万元。</p><p class="ql-block">宁波轻纺工业实力雄厚;机械五金制造业发达;电子信息和石化工业发展迅速。港口经济强劲。舟山港是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 12 亿吨的超级大港。</p><p class="ql-block">宁波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庆安会馆、慈城古县城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拥有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宁波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p> <p class="ql-block">老外滩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1842年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1月1日正式开埠,比上海外滩开埠还要早20年。</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老外滩成了五方杂处的洋场,有大英领事馆、天主教堂、巡捕房、银行,还有码头、轮船公司、夜总会、饭庄、戏院等,是宁波对外通商贸易的核心区域。</p><p class="ql-block">老外滩保留了大量1844年以来的欧式建筑,包括宗教建筑、洋行商号、名人宅院、石库门等,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值得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老外滩是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时尚地标。</p> <p class="ql-block">对行程中安排的宁波老外滩,本不以为然,身临其境越品越有滋味。</p> <p class="ql-block">离开老外滩,驱车约100余公里往舟山群岛上的朱家尖。以便于明早乘船去普陀岛南海观音道场。</p> <p class="ql-block">宁波—舟山高速公路(简称甬舟高速)</p><p class="ql-block">西起宁波市江北区,东至舟山市定海区,全长约67公里。1999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主要包括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其主体部分舟山跨海大桥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使舟山完全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p><p class="ql-block"> 线路经过金塘岛、册子岛、富翅岛后至舟山本岛。其中金塘大桥连接宁波市镇海区和舟山市金塘岛,跨越18.27千米海面,全长26.54千米。西堠门大桥连接舟山本岛与金塘岛,主桥长2.58千米,是世界第二长的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舟山市景</p><p class="ql-block">舟山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区。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群岛,由1390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是舟山本岛。舟山东临东海,北濒长江口,西靠杭州湾,南邻宁波,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港口城市和旅游胜地。是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深水良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p><p class="ql-block">舟山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朱家尖是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当晚住舟山朱家尖民宿。接近佛国,已见仙气漂渺。</p> <p class="ql-block">朱家尖海滩的沙雕闻名遐迩,可惜下午5.30闭园。我们未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浙江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同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p><p class="ql-block">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以观音菩萨道场闻名,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88.2米。</p><p class="ql-block">普陀山共有寺院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最大的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p><p class="ql-block">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香会、朝圣盛典,众多的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普陀山以其神秘的佛教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朱家尖蜈蚣峙码头候船大厅。这是到普陀山的两个出发码头之一,轮渡20分钟可到,乘快艇仅需10分钟。摩肩接踵的人群已显示了观音道场的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为什么叫“南海”?因佛教中的观音来自印度比补怛洛迦山,地处南方海岛,有了南海一说。又因先秦时期,我国曾称黄海为“东海”,而将黄海以南泛称为“南海”。在普陀山被称为南海普陀山之前,观音菩萨就已经被称为南海观音。普陀山也借用古“南海”一词,使之与普陀山地理环境相吻合,以符合佛教文化中国化需求。</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供奉观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传,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欲带回日本,但船行至普陀山莲花洋时,因风浪无法前行,慧锷认为观音菩萨不愿东渡,遂将观音像留在普陀山潮音洞侧的民宅中供奉,后称“不肯去观音”。</p><p class="ql-block">此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供奉“不肯去观音”的民宅基础上建立了“不肯去观音院”,这是普陀山最早的观音供奉寺庙。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宋宁宗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普陀山正式定为观音菩萨道场。</p> <p class="ql-block">登岸普陀岛</p> <p class="ql-block">远眺南海观音塑像。</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因这一带为近海,所以海水不那么清澈。</p> <p class="ql-block">观音塑像高33米,普陀岛环岛线路也长33公里,象征观音菩萨有32种化身。</p> <p class="ql-block">观音塑像侧面看到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不肯去观音院。</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寺庙围绕佛顶山脚而建,完全不用爬山就可到达每一个寺庙。是极少不用爬山的佛教名山。</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也称宝佛塔,高18米,用太湖石砌成。此塔系元朝元统三年(1335)僧人云游募化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资助修建而成,故又名太子塔。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普陀山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景区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中枢,由普济寺、海印池、多宝塔、百步沙、仙人井、朝阳洞、法华洞等二十多处景点组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融合。普济寺为佛教协会所在地,多宝塔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池夜月”、“法华灵洞”、“朝阳涌日均在普陀山十二景之列。</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外观完全被浓密的绿树掩盖,走到大门口才能见其真容。</p> <p class="ql-block">在普济寺之中,人如潮涌而秩序井然。不论男女老幼,贫穷富贵,不管是诚心礼佛,还是旅游打卡,都同样心平气和。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没有卑微愁苦的囧态,没有小偷之虑,没有喧哗之声,尽显佛教圣地的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联想世界几大宗教,其宗旨都教人向善。宗教规范似乎比法律更容易被人遵循。</p> <p class="ql-block">去宗教场所,人们都会自觉遵从宗教规矩,如可拍摄露天佛像,不对寺庙内佛像拍摄,不喧哗等等。</p> <p class="ql-block">百步沙海滩</p> <p class="ql-block">再见南海观音。</p> <p class="ql-block">下午13.30乘船离开普陀岛,返回朱家尖,随后驱车近150公里,到宁波奉化区溪口镇,开启蒋氏故居之旅。</p> <p class="ql-block">到达溪口镇,车过蒋氐故居景区大门。住溪口。</p><p class="ql-block">下段行程记录于《浙东山海》(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