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瘦西湖南北全长4.3千米,四面皆有园门,南北通长走下来,就把瘦西湖走遍了。一般游客游览瘦西湖,只是在五亭桥,二十四桥一带中心景区看看,就结束了,我们是南门进,北门出,看遍了瘦西湖的旖旎风光,水光春色。尤其北部园区,游人寥寥,可风光不减,秀美如画。<div><br></div> 走进瘦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碧波荡漾的湖面。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周围的景色倒映其中。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悠然划过,船桨轻轻拨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站在湖边,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那种宁静与惬意,瞬间便能让你忘却尘世的烦恼。 历史上李白、杜牧、苏轼、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很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 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石壁流淙又称水竹居,位于望春楼以北的湖东岸,北接锦泉花屿,是奉宸苑卿、歙县盐商徐士业所建私家园林。始建于乾隆年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赐名“水竹居”,并赐联、额。《平山堂图志》《扬州画舫录》等历史文献记载,园中有两景“小方壶与石壁流淙”。 今石壁流淙部分保留了原景中有“夹河”的地形特征。1991年和2007年,分别于遗址南部及东北侧复建静香书屋和石壁流淙两组园林建筑群,其建筑名称均与文献记载相符。复建后的景观以黄石叠为假山,引水由石隙泻于池中,基本延续了石壁流淙一景“以水石胜”的景观特征。 静香书屋,曾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金农的画室,近年重建。匾额上四个大字乃集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先生的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院落里,凿池堆山,架桥构屋,曲廊逶迤,小径通幽。“静香书屋”周围植梅花上百株,院中种植腊梅、春梅;书屋、家具、栏杆上雕着梅花,静香书屋的院门造型也是梅花。 卷石洞天即古郧园,位于瘦西湖河岸北侧,原清代北郊二十四景之一,该园归清朝奉宸苑卿衔洪徵治所有。清嘉庆、道光年间毁于兵火,20世纪80年代重建。该景点由东部水庭,中部山庭和东北部平庭等部分组成,以怪石和老树为特色,是以叠石假山为特色的园林,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的都是围绕山石堆叠后形成的地形特点所安排的。 西园曲水位于卷石洞天的西侧,瘦西湖曲折向北之处,先后为西园茶肆、张氏和黄氏故园,清乾隆年间归安徽歙县盐商鲍诚一所有。西园曲水是清乾隆年间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清咸丰年间被毁,20世纪80年代初重建,成为扬州盆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瘦西湖北区,包括香雪亭,春雨亭等楼台亭阁。瘦西湖‘神仙滤镜’实景,随手一拍都是国风大片! 一路上,打卡了桃园花溪、石壁流宗、锦泉花语等主要景点,还参观了扬派盆景博物馆、疏林观风、水系微缩园、书画坊、波光亭等。相比南部区域,这里的游客稀少,游览体验非常棒! 瘦西湖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的内涵。它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记录着扬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它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描绘着江南园林的绝美风光;它是一首悠扬的诗篇,吟唱着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抱负。 而瘦西湖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人,除了它本身的美之外,还与扬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扬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它曾是古代运河的重要枢纽,也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使得扬州的园林建筑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韵味。而瘦西湖作为扬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更是将这种特色和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瘦西湖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扬州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江南园林的魅力和韵味。 瘦西湖景区,是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这里的景点众多,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讲述着历史与自然交织的故事。 2010年,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扬州市第1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瘦西湖,这个名字就充满了诗意与画意,它如同扬州城的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运河之畔,闪耀着独特的光芒。<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