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慕苏:烽火巾帼的绚丽人生

紫百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的大姨严慕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严家满门忠烈人物记之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严慕苏(原名严金秋,因从事地下战线隐蔽工作而改名)</b></p> <p class="ql-block"><b>  严慕苏,又名严金秋(1903—2000),是贵州严伯寅长女。其父严伯寅开设的同康医馆是贵州省工委的秘密联络站,他以开明思想熏陶子女,家族中多个儿女投身革命。严慕苏一生跨越救亡图存、隐蔽战线斗争、新中国建设三大历史阶段,以智慧与胆识书写了革命女性的传奇篇章。</b></p><p class="ql-block"><b> </b></p> 一、启蒙觉醒 <p class="ql-block"><b>  30年代初期,严慕苏于贵阳达德小学任教。校长黄齐生(王若飞烈士之舅)思想开明,校内汇聚新思潮之士。在此环境中,她逐渐觉醒,与三弟严华龙(严金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星光书店”与《贵阳晚报》,传播进步思想,组织学生游行、募捐,成为贵阳抗日浪潮的中坚力量。</b></p><p class="ql-block"><b>  1934年,她倾力协助黔东南最早的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之一李长青之妹李建华(后参加战地服务团)摆脱封建婚姻桎梏,为其逃跑提供钱款和安身之处,彰显早期革命者的担当。</b></p> 二、锋芒初露 <p class="ql-block"><b> 1935年1月,贵州省工委成立。严慕苏任贵州妇女会理事。国民党在《新黔日报》副刊“新生活周刊”上,刊载侮辱贵州妇女的文章,激起了贵阳群众特别是妇女界的愤怒。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严慕苏面对《新黔日报》副刊对贵州妇女的污蔑,她率众在《惊蛰》发表檄文反击,引发社会震动。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砸报社、打编辑,作为贵阳妇女会理事的严慕苏,却以凛然正气直面质问,痛斥其暴行。</b></p><p class="ql-block"><b>  同年“五四”前夕,她起草《纪念五四、五卅告同胞书》,呼吁全省团结抗日,成为贵州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推手。1937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b></p> 三、隐蔽战线 <p class="ql-block"><b>  1938年,严慕苏转战四川,任《四川日报》记者,以笔为武器,宣传抗日。后至重庆参与南方局干部训练。</b></p><p class="ql-block"> <b> 当得知其15岁的儿子陶铜仕(与其已病逝的前夫所生)被二弟袁超俊引上革命之路,参加贵阳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与她的父亲严伯寅一样,坚决支持。</b></p><p class="ql-block"><b> 1939年,她以香国寺支部书记身份领导隐蔽战线斗争。利用职业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组织学生走访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b></p><p class="ql-block"><b> 1939年,因受日寇封锁,中国汽油非常紧俏,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一滴汽油一滴血”,简直比黄金还要珍贵。在这种环境下,川东党组织开办了大华炼油厂,成为党的一个经济据点,并在各地成立了分厂,其中大华重庆炼油厂位于江北香国寺。 严慕苏组织大华炼油厂,提炼桐油为党筹措经费,打破日寇封锁;在民生机器厂、华鑫钢铁厂组织多次罢工,为工人争取权益 ;组织该支部党员秘密保护江姐(江竹筠)之子小云,展现隐蔽战线的斗志、温情与智慧。 </b></p><p class="ql-block"> <b>1939年8月,严慕苏到江北县委工作,分管民生机器厂、香国寺附近的华鑫钢铁厂等多家工厂党的工作。在民生机器厂,她与支部书记幸常益研究,组织工人开展多次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华鑫钢铁厂也组织多次罢工斗争。</b></p><p class="ql-block"><b> 1940年初,她指导学生排练抗战剧本并演出。三八妇女节前,动员妇女做军鞋,节日期间带领妇女群众拿着军鞋参加重庆市三八妇女节纪念游行活动。</b></p> 我的外公严伯寅 <p class="ql-block"><b> 1940年春,严慕苏父亲严伯寅在重庆的住处,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是一个又高又瘦的中年男子,见面就喊:爸爸你老人家好!听他解释才明白了,他竟是大女儿严慕苏的丈夫赖绍尧。此人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过由毛泽东组织的农会,参加过秋收起义。后参加红军。1932年3月红13师划归红15军改称红45师,师长黄永胜,政委张际春,第39团改称第136团,团长杨得志,政委赖绍尧。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攻打龙岩、漳州的战斗和水口战役。战斗中不幸受伤致残。组织上安排他带领伤残人员打游击,后被打散。他听说共产党已经在重庆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就不辞辛苦,艰难徒步千里跋涉终于找到了重庆。党委任他为巴县中心县委书记。要开展工作,首先要找到一个安身的处所。那时国民党管制很严,单身汉租房极为不易,党考虑到他同严慕苏都是单身,决定将他俩结合起来。就这样起先是假扮夫妻,后在工作中建立感情,成为真夫妻。严伯寅见面的这个陌生人竟在一瞬间就成为了他的大女婿。</b></p><p class="ql-block"><b> 赖绍尧与组织失掉了联系,陷入走头无路的绝境。如何争取与组织接通关系,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他想到严伯寅是一个同情支持革命的可靠人,迫不得已情况下,他找到严伯寅, 告诉他与严慕苏结合的经过。还说,他现在急于联系上组织关系,却缺乏一个可以为他联络的人。他想写信告诉他的联络人,以严伯寅的住所作为联络的地点。严伯寅不顾危险,爽快地接受他的要求,冒险帮助联系地下党组织。见到他寒酸之极,生活艰难。就拿出了三子严华龙给他的未用完的钱,全部给了这个刚认识的大女婿。后来赖绍尧说,这真是救了他的命。要不然他身无分文,真不知如何生存和工作下去。对这位刚认识的老丈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激不已。</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姨夫赖绍尧是老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b></h3> <p class="ql-block"><b> 1940年,受党组织指令,严慕苏与赖绍尧【(1906—1992)湖南边城人。1926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南省汝城县热水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自卫部长,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中共湘粤赣边特区委书记、中共上犹县委、崇义县委组织部长、书记,南康、信丰赤卫队总队长,红二十六纵队直属政治保卫队队长,红四军十三师连长、团长、团政委,红军残废医院院长兼政委,1931年11月,毛泽东指派他担任中华苏维埃邮电总局局长,后任红军总供给部独立营营长兼政委,中共汝城临时区委书记等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四川巴县县委书记、中共湖南资汝桂中心县委书记、热河省邮电管理局长、民政厅副厅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江西省财政厅、交通厅副厅长,省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工交政治部副主任兼省经委党组副书记,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假扮夫妻,后结为革命伴侣。 </b></p><p class="ql-block"><b> 同年末,因汉奸出卖,国民党特务突袭严慕苏和赖绍尧住所,已怀有身孕即将分娩的她 ,为掩护党内职务较高的四川巴县县委书记丈夫赖绍尧越墙撤离,被国民党特务抓捕,身陷囹圄仍坚贞不屈,始终未暴露其真实身份。因其有身孕可以保释,后在三弟严华龙担保下获释。</b></p> 四、薪火相传 <p class="ql-block"><b> 为了解决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1942年春,在邓颖超的提议下,办了个托儿所,后来孩子日益增多,就在办事处楼外三、四百米的几间小平房办起了托儿所,并安排了专职人员在托儿所工作。严慕苏原准备转赴延安,到重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时,被留在红岩托儿所任负责人。</b></p><p class="ql-block"><b>  红岩托儿所,特别强调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培养他们对革命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感情,使孩子们从小就产生对党、对人民和领袖的热爱。</b></p> <b>  新中国成立后,她转战财经与高教领域:历任南昌市军管会交通接管部副秘书长、江西省财政厅审计处副处长;1956年,主抓江西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党务,推动医疗体系革新。1959年调任江西省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成为该校奠基人之一。</b> 五、余晖永驻 <p class="ql-block"><b> 2000年,严慕苏以98岁高龄辞世。她的一生贯穿近代中国最动荡的岁月,从抗日救亡的街头呐喊,到隐蔽战线的无声较量,再到新中国建设的躬身力行,始终以“多重角色”诠释革命者的使命。其事迹不仅映射出中共早期地方组织的渗透力,更彰显了女性在革命洪流中的独特贡献——既有铁血丹心的刚毅,亦有润物无声的柔情。</b></p><p class="ql-block"><b> 香国寺的硫华菊年复一年绽放,江水奔流如昔,而那段烽火岁月中的巾帼身影,早已镌刻为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丰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严家满门忠烈人物记未完待续</b></p> <b>本文参阅资料:</b><div> 我的三舅严华龙回忆、我的大姨夫赖绍尧回忆、及部分网络史料。</div><div> 老照片由严华龙之子,我的表哥严诏钰提供。部分照片转载自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