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二十七日,趁参加清华大学校114周年校庆之机走进了清华大学工字厅。工字厅平时不对外开放包括校内非工字厅内办公人员,校庆日例外。进入工字厅之前,可游览厅前厅后景色。厅门前两棵具有植物化石之称的珙桐树,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据</span>说为四川某高校所赠送。这两棵珙桐,也是姚期智夫妇很喜欢的植物。“每年四五月,珙桐开花,我们总会去看看。”姚期智说。珙桐树花朵盛开时,就像白鸽展开的翅膀,微风拂动,宛如满树白鸽振翅欲飞。多年来,小树已渐渐茁壮,扎根大地,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厅门前不远处有清华校训校歌石雕篆刻碑,我认真识别和领会字中要义并与之合影,有练棍的清华武术爱好者告诉我不要忘了看碑后的校歌和格言。他教我认出了“行勝扵言”四字。望着不远处有甲所掩映在葱郁的树萌下,那曾是校友返校下榻的地方。还有校友驻足题词“清芳挺秀,华夏增辉”石处,赞叹清华校园风景的秀美,成才之树的挺拔和优良的育人环境。</p><p class="ql-block">工字厅是校园内一座兼具历史价值与建筑特色的核心建筑,现为学校行政办公及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以“工”字形结构得名,融合中西建筑风格,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的双重使命。</p><p class="ql-block">一、历史沿革与名称由来工字厅原名工字殿,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由康熙帝长子所建,占地面积约2750平方米。道光年间被赐予皇五子,得名“小五爷园”;咸丰时期,因悬挂皇帝御笔“清华园”匾额,成为清华园名称的起源。建筑群因前后殿以短廊相连,俯瞰可呈“工”字,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二、建筑艺术与设计理念工字厅以青砖灰瓦的外墙展现古朴气质,内部装饰考究,兼具中式庭院布局与西方建筑元素。庭院内绿植错落有致,长廊、假山与水池相映成趣,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共生”的设计哲学。其“工”字主体结构不仅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还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工整对称”的美学追求。</p><p class="ql-block">三、功能定位与文化价值作为清华行政中枢,工字厅承担日常管理职能,东厅等空间定期举办高端学术论坛与国际交流活动。200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印证其历史建筑保护成效。近年更成为校企合作签约地,如与中国残联的战略协议签署,凸显其持续发挥的桥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