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校园内,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知州朱洞在前人基础上正式创建岳麓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span></p> <p class="ql-block">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使刘珙重修书院。次年,张栻掌教,作《岳麓书院记》,书院成为湖湘学派重镇。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中庸”之义,开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会讲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山长陈论辑成书院第一部史志《岳麓书院志》。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御赐“学达性天”匾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御赐“道南正脉”匾额。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以岳麓书院为第一院组建省立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现存建筑群多为明清遗构,占地3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中轴对称、纵深多进,体现了儒家尊卑有序的思想。主体建筑有讲堂、御书楼和文庙,体现了书院讲学、藏书和祭祀三大功能。</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人才辈出,南宋有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人才群体;晚清有以陶澍、魏源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等。毛泽东青年时期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对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5日拍摄于湖南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