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的城市中轴线上,藏着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华民族园(中华民族博物院)。将中国56个民族的建筑、文化与生活浓缩于一园,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多样性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最受人欢迎的是,都是按照1:1比例复建了各民族表性建筑,而不是趴在地上的微缩景观。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原住地请来的工匠,用了原住地的建筑材料或园林植物来建设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原汁原味!从傣族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民居、侗族巍峨的鼓楼与风雨桥,到藏族大昭寺、八廓街及坛城设计布局,每一处细节都忠实还原了地域特色。让人仿佛置身于祖国各地的村寨与景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 汉族景区正在维修,闭馆。大门口为海草石屋,景区介绍说是石头筑墙,海草盖顶而得名。取材于山东省胶东沿海汉族民居。屋顶的是由当地海带草覆盖,该种草含有胶质,经雨水冲刷后即粘成一体,既可防风挡雨,又能保温隔热,耐腐抗蛀,阻燃性强,可用八十年不腐烂。山墙附近的海带草加厚,犹如驼峰高耸,美观大方。看了这段话,让人不可思议的海带草还有阻燃性强,难道草不怕火吗?真是长见识了!↓</p> <p class="ql-block"> 撒拉族。↓</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去的时候,槐花飘香,满树的白色花朵缀满枝头,与古老的偏暗的撒拉族建筑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藏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朝圣路。大家都知道,高原藏区是缺氧,但是唯独不缺信仰的地方。这条弯曲而上的石径通往大昭寺,是藏族人朝拜佛祖之路,故称为朝圣路。两侧巨石上遍刻藏传佛教经文和佛像,全部出自本院的藏族喇嘛之手,体现藏族的宗教信仰和原始巨石崇拜。↓</p> <p class="ql-block"> 在藏族博物馆的南侧有一座过街天桥——民族大桥可以通往南园。南园也有多个民族博物馆与景区,例如蒙古族博物馆、壮族博物馆、大理三塔等。南园现在白天不开放,只是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有歌舞表演,被称为“民族之夜”。↓</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转动的大</span>转经筒。由青海省塔尔寺藏族僧侣制作。内藏塔尔寺手印全套经文,外壳镌刻藏文六字真言。又高又大,按顺时针方向将大转经筒转动一周,即等于诵经万遍,会带来幸运吉祥。↓</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是公元七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为供奉唐朝文成主入藏携带的佛像而建。本院大昭寺由来自西藏拉萨藏族工匠,按照1:1比例复原建造。主要建筑材料和构件、壁画、雕塑、经幢等,全部来自拉萨。↓</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大昭寺周围著名的商业街,非常的热闹,民族园里建有的八廓街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室内藏族服饰展览。↓</p> <p class="ql-block"> 傣族博物馆由傣家竹楼、曼飞龙塔、傣寺、僧房、大象水井、孔雀亭、竹桥、寨心、泼水龙亭等组成的村寨形式。并按当地生态环境配置植被。↓</p> <p class="ql-block"> 傣寺 。傣族村寨都有寺庙,傣寺在过去没有学校的时候,还承担着教学任务。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进寺庙,不进寺庙的被认为是没有规矩与教养的人,不能成家立业。</p><p class="ql-block"> 傣寺内供奉的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佛前供奉的各种佛事用品,及佛前两侧悬挂的五彩长幡,也均由当地征集而来。↓</p> <p class="ql-block"> 大象水井 。由大象与佛塔组成的建筑主体,是为水神遮风避雨的神殿,高4.3米。↓</p> <p class="ql-block"> 八角亭。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徒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八角亭砖木结构,通高15.42 米,宽8.6米。檐上挂有铜铃,可随风发出清脆声响。整座建筑玲珑秀丽,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土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土族院子里可以看到对面的羌族村寨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羌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羌族碉楼,古称邛(qiong)笼。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采用了当地建筑原材料,由当地工匠按本民族风俗在北京落建。四层六边形,属防卫型碉楼。大概有4-5层楼高,周围都是绿树掩映,要拍个能看清碉楼的图片真是不好找角度,最后从碉楼旁边的连廊上拍的。↓</p> <p class="ql-block"> 朝鲜族博物馆。村外有守护神木柱 ,朝鲜族最典型的崇拜习俗是在村口、庙门或路边,树立“天下大将军”和“地下女将军”木图腾柱,作为佑护村子,辟邪纳福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锡伯族农家院。↓</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最精彩的我认为就是侗族景区。远远就能看到高高的塔式鼓楼巍峨壮观、漂亮的风雨桥横跨在龙湖水之上,周围是侗族的各式各样建筑,花草葱茏,红碧桃、紫丁香、黄刺玫盛开点缀其中。大型水车群耸立河边,恍惚到了贵州黔东南的侗族村寨。↓</p> <p class="ql-block"> 侗族的塔式鼓楼与风雨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廊桥内部。↓</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下的牌匾上有“龙凤瑞霭”。仰望鼓楼,气势恢宏。在这里,临水戏鱼,大白鹅成群,游人如织。“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景区。↓</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家。↓</p> <p class="ql-block"> 布依族村寨。↓</p> <p class="ql-block"> 满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满族皇堂子景区。景区介绍皇堂子是满族独有的建筑形式,它是皇家进行政治与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建有祭神殿、拜天圆殿、尚神殿和戟门等数座重要建筑。我从外观看与京城的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看来皇堂子主要是功能不同,是祭神用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堂子的台阶上,可以看到北部的鸟巢、奥运五环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室内的佛像展览。↓</p> <p class="ql-block"> 彝族景区。↓</p> <p class="ql-block"> 彝族景区几棵高大的泡桐树淡紫色的花朵,如火如荼,如霞似锦,一串串的在微风中摇曳,甚是惹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两色的黄白忍冬花也开放了,在彝族的带有牛角装饰的阁楼边摇曳生辉。↓</p> <p class="ql-block"> 板凳桥。其实有点类似凤凰古城的跳桥,由一个个的不连接的方块砖组成。↓</p> <p class="ql-block"> 连接哈尼族与阿佤寨的吊桥。↓</p> <p class="ql-block"> 佤寨。↓</p> <p class="ql-block"> 《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老歌许多人都知道,看来阿佤人还是善于载歌载舞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台湾景区。高山族人口40万,主要从事山地农业,兼营狩猎和捕捞,精于雕刻,绘画,信仰原始宗教。↓</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园以建筑为笔、文化为墨,绘制出一幅中华各民族共生共荣的瑰丽长卷。游客穿行于村寨之间,聆听各民族的故事,或许会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正源于这万千溪流的汇聚与激荡。</p><p class="ql-block"> 北园的民族博物馆一共有27个,内容太多了,不能一一展示。</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p><p class="ql-block"> 2025.4.16/4.21/4.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