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九团通信连 参战老兵边关行

山水世家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一0九团通信连参战老兵,重踏旧土,忆烽火岁月,家国情怀再燃边关路。</p><p class="ql-block">46年前,他们热血奔赴战场,用生命捍卫家国尊严。如今,参战老兵们重归边关。当双脚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往昔战火纷飞的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闪回。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身影仿佛还在身旁,那些牺牲的兄弟,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抚摸着斑驳的城墙,他们的眼眶湿润,边关见证了他们的青春、热血与忠诚。此刻,心中的家国情怀如烈烈火焰,在这熟悉的边关路上再度熊熊燃烧,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一、【活动开启仪式】4月22日,一0九团通信连边关行活动在重庆举行开启仪式,原连长张永兴主持活动开启仪式,老兵代表林毅、79年时任老连长梁官荣分别在活动开启仪式上致词和讲话。</p> <p class="ql-block">二、【参观邱少云纪念馆】4月23日,先期到达重庆的战友,参观了邱少云纪念馆。踏入邱少云纪念馆战友们神情肃穆,泛黄的遗物、珍贵的影像,无声诉说着英雄烈火焚身时的坚毅。凝视那定格的历史瞬间,仿佛看到邱少云为了胜利,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意志。走出纪念馆,大家目光坚定,英雄的精神已深植心间,激励我们继续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三、【老兵相聚开远】4月24日,战友们从各地赶到开远,五湖四海的归心化作车轮滚滚。迷彩绿的身影跨越山海,在开远军供站重聚。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拥抱时的力度却不减当年,那些未说完的军旅往事,在重逢的热泪中又滚烫起来。</p> <p class="ql-block">【新老战友共同分享战斗英雄故事】在当地营房,参战老兵张永兴、刘善兵、冯飞,重庆国防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明星,给大家分享了我团战斗英雄以及我连战士骆家媛的父亲(支前模范骆友德)和她的哥哥骆家明(战斗英雄)、弟弟骆家发(战斗英雄)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四、【重返余家寨,故地重游】蒙自余家寨,老兵们休整的地方,还记得村头的老水井吗?它仍在村头守望。推开斑驳的木门,昔日房东眼角的笑纹里藏着熟悉的温度。这里曾是通信连返回休整的地方,井台边的欢笑、屋檐下的闲谈,在重逢的刹那苏醒。岁月流转,情谊依旧,每一块青石板都记得我们并肩的时光,当年的孩童如今已是50开外的中年大叔。</p> <p class="ql-block">五、【屏边烈士陵园祭战友】烈士陵园,松柏肃穆,战友们手捧白菊,伫立在昔日战友的墓碑前,无声的凝视中,往昔战场上的呐喊、抢险时的并肩仿佛重现,颤抖的指尖轻抚碑文,滚烫的泪水砸落,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老伙计,我们来看你了。”风掠过墓碑,似是故人回应,那份生死与共的情谊,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六、【里头寨】里头寨,战火淬炼的南疆前哨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中,里头寨如同插入前沿阵地的一枚钢钉,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国土的坚固屏障。这个位于边境线的瑶族村寨,在枪林弹雨中成为最前沿的作战阵地,战士们与当地百姓并肩作战,用热血与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时,里头寨独特的地形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既是天然的防御工事,也给作战带来极大挑战。部队抵达后,迅速与瑶族同胞携手构筑防御工事,利用寨中石墙、巷道构建火力网,将民居改造为临时作战据点。战士们与时间赛跑,昼夜不停地加固战壕、布设陷阱,在陡峭的山壁上开辟隐蔽通道,让这个宁静的村寨化作铜墙铁壁。</p> <p class="ql-block">七、【河口印记】河口的风裹着水汽掠过耳畔,我们沿着河岸漫步。红河与南溪河在此交汇,一浊一清的水流缠绵奔涌,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不远处的河口老车站静静伫立,斑驳的墙体、锈迹斑斑的铁轨,无声记录着往昔的繁华。战友们并肩走过,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每一步都踩出对过往的敬意与对当下相聚的珍惜。</p> <p class="ql-block">八、【青山埋忠骨,战友情长寄】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松柏苍翠,丰碑林立。我们手捧花圈,缓步走向烈士墓前。每一步,都似踏在记忆深处的鼓点。庄重地献上花圈,鞠躬默哀,眼眶不禁湿润。昔日并肩的兄弟长眠于此,风过陵园,仿佛还能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这份跨越生死的情谊,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间。</p> <p class="ql-block">九、【重攀老山】石阶蜿蜒入云,老战友们相扶相携,踩着岁月的褶皱向老山攀登。迷彩服早已褪色,步伐却不减当年坚毅。沿途草木摇曳,似在诉说往昔烽火。登上峰顶,山风掠过白发,眺望曾经守护的热土,目光依然炽热如初,白发与旗帜一同飘扬。</p> <p class="ql-block">十一、【天保小镇】踏入天保小镇,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战友们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商铺间,挑选特色纪念品,笑着回忆当年趣事。街角的异域风情建筑、色彩斑斓的招牌,都成了绝佳背景。快门声此起彼伏,将开怀大笑的瞬间定格,也将这份跨越岁月的情谊,深深印刻在天保小镇的烟火里。</p> <p class="ql-block">十二、【头里寨】头里寨,战火淬炼的南疆前哨,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中,头里寨如同插入前沿阵地的一枚钢钉,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国土的坚固屏障。这个位于边境线的瑶族村寨,在枪林弹雨中成为最前沿的作战阵地,战士们与当地百姓并肩作战,用热血与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战斗打响时,头里寨独特的地形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既是天然的防御工事,也给作战带来极大挑战。部队抵达后,迅速与瑶族同胞携手构筑防御工事,利用寨中石墙、巷道构建火力网,将民居改造为临时作战据点。战士们与时间赛跑,昼夜不停地加固战壕、布设陷阱,在陡峭的山壁上开辟隐蔽通道,让这个宁静的村寨化作铜墙铁壁。</p> <p class="ql-block">十三、【坪寨】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烽火岁月里,坪寨,这个滇南边陲的宁静村落,曾化作一座坚固的后方堡垒,为浴血奋战的英雄部队撑起一片休养生息的港湾。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战士们的血汗与温情,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战争的硝烟弥漫之际,平寨的村民们以最质朴的热情接纳了疲惫的战士。部队抵达时,村寨里家家户户主动腾出房屋,将原本宽敞的堂屋、温暖的床铺收拾妥当,只为让战士们能有个安稳的栖身之所。那些斑驳的土墙、木质的梁柱,见证了战士们卸下沉重装备时的疲惫与放松,也见证了他们在此短暂休整时的坚韧与乐观。</p> <p class="ql-block">十四、【曼棍洞(将军洞)】1984年,老山战役打响,战局需要一个隐蔽又坚固的前线指挥所,曼棍洞被部队相中,成为作战指挥中心。在十年轮战期间,这里先后走出了55位将军,因此被称为“将军洞”。岁月的苔藓爬满曼棍洞斑驳的岩壁,战友们的脚步叩响尘封的记忆。当年的作战地图、行军痕迹虽已模糊,却依然在洞壁上勾勒出烽火岁月的轮廓。我们抚摸着粗糙的石壁,耳边似又响起战前的动员声、电台的呼叫声。昔日在此运筹帷幄的紧张与热血,在重逢的目光中悄然苏醒,这处战场原址,永远是镌刻在生命里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十五、【驻足落水洞】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洽巧路过落水洞,领队叫师傅把车停靠在公路边,战友们走进路边的小径,在落水洞石碑前留影,荒草漫过石阶,残垣与碎石仍在诉说往昔硝烟。战友们静静驻足,以沉默致敬永不褪色的战场记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热血;每一块岩石,都见证过英勇无畏。落水洞宛如一座天然的纪念碑,凝固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承载着对牺牲者的缅怀,也时刻提醒着后人:和平来之不易 。</p> <p class="ql-block">十六、【边关回响,战友情长】七天的重走南疆路参战老兵边关行活动结束了。重走昔日战场,每一步都踏响青春的记忆。分别时刻,白发苍苍的老兵们紧握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浑浊的眼眶里饱含着不舍。那些炮火中凝结的情谊,岁月无法冲淡,时光愈久愈醇。再见不是终点,战友情,永远镌刻在祖国的边疆,铭刻在彼此心间。</p> <p class="ql-block">【老兵风彩】</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短暂的7天相聚,如白驹过隙,很快就结束了。但这7天的回忆与感动,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离不开筹委会和每一位战友的支持与付出,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热情帮助。</p><p class="ql-block"> 这次边关行,不仅是一次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让我们的战友情谊更加深厚。我们深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的经历,将永远把我们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约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保持联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们。2029年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精彩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