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27日,辉县义工中心组织50名志愿者走进辉县市上八里镇关山村,看望慰问百岁老人孙兰英,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践行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开场鼓舞。</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锣鼓喧天温馨而热烈,志愿者们纷纷与老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新乡好人好事榜、辉县义工中心副会长王慧燕主持关爱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温馨的氛围中,孙兰英老人的长子马金龙向在场众人深情讲述了母亲的百年人生故事。1925年4月26日,孙兰英出生于南村镇新村,婚后扎根关山。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南村镇新村设立医院,1943年林南战役打响,孙兰英毅然投身支前工作。她和村里的妇女日夜赶制军鞋,穿梭于田间地头筹集军粮,更不顾危险地护理伤病员。当时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受伤战士痛苦的呻吟声时刻揪着孙兰英的心。她与村里姐妹们主动承担起照顾伤员的重任,日夜守护在伤员身旁,细心地为伤员擦拭伤口、喂水喂饭。当时条件艰苦缺医少药,孙兰英便向精通中医的父亲孙秀山学习医术。她翻山越岭采集草药,利用祖传医术和中药救助伤员,这些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军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中国好人”、辉县义工中心秘书长卢新河、关山村党支部书记任同花共同为孙兰英老人颁发“长寿之星”牌匾和证书。</p> <p class="ql-block">辉县义工赠送给老人的写真照片。</p> <p class="ql-block">辉县义工中心副会长秦光东代表义工团队和辉县市交通局,向老人赠送国家一级美术师金月作品《喜上梅梢》。</p> <p class="ql-block">非遗剪纸国家级传承人李爱荣精心创作“牛”“福”剪纸作品,赠送给孙兰英,表达对老人祝福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李爱荣老师精心创作的《军民抗战》系列剪纸作品,生动展现了太行山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抗日场景,以艺术形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李爱荣为大家一一讲述剪纸作品场景故事。</p> <p class="ql-block">“和天安门合影”的特别礼物,让老人圆梦北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金龙看着母亲天安门合影照片,特别激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孙兰英和丈夫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携手养育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尽管十多年前丈夫的离世给她带来沉重打击,但这位历经风雨的老人凭借顽强的意志重新振作,坦然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孙兰英老人已是五世同堂。“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啊!”老人感慨地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仅是她教育子孙的家训,更是她一生坚守的信仰。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家族中已有7名中共党员、3名军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践行使命。孙氏中医祖传医术的传承更是家族的骄傲,孙兰英和老伴多年来种植党参、黄芪、丹参等中药材,并将治疗疼痛、伤口不愈合、消渴病、中风等祖传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如今,家族中从事中医事业和药材种植的家人多达16人。孙子辈更加优秀,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其中,孙子马磊担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还是上海市“浦江人才”,被聘为“辉县市招商大使”。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积极为家乡的招商引资和发展建设牵线搭桥。家族成员各自发挥所长传承中华文明、践行救死扶伤使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孙氏中医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老母亲安享晚年,长子马金龙立下“家规”:夫妻间的矛盾绝不在母亲面前表露。一家人默契地遵守着这一规矩,用清晨的一杯温水、傍晚的一次散步、平日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老人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氛围。</p> <p class="ql-block">中国好人孔祥卫来到活动现场,表达对孙兰英老人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南村镇妇联副主席路保旗参与关爱活动。</p> <p class="ql-block">李志明航拍关山。</p> <p class="ql-block">从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到如今的和平盛世,孙兰英老人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鲜活的历史缩影,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此次辉县义工中心的慰问活动,不仅为老人送去温暖,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动和鼓舞。这种跨越世纪的坚守与传承,必将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