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云水瑶心醉古韵间

明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田螺坑村来到了相距6公里的“云水谣古镇”,这里灵山碧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古镇原名“长教”,包括璞山、官洋、坎下3个村子。因电影《云水谣》在此拍摄取景,从此长教便改名为“云水谣”。古镇以建在沼泽地上的奇楼“和贵楼”、最精美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千年古榕树群、鹅卵石古道和清澈溪流而闻名,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到达古镇时已是下午3点多钟,仍然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游客们穿梭在古老的街巷中,他们或拿着相机捕捉每一个美丽瞬间,或好奇地张望着街边的特色小店,或聚集在导游身边,聆听着古镇的历史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入云水谣古镇,像是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和贵楼”便是书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土楼文化的精髓。“和贵楼”始建于清雍正10年,也就是1732年 ,它静静矗立在璞山村,背靠虎背岭,面向笔架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楼” 。土楼的神奇体现在2个方面,第一:它是福建土楼中楼层最高的,共5层,21.5米的高度;第二:这座方形土楼的地基竟是在一片沼泽地上,当年的建造者用了近万根松木打桩、铺垫,耗时3年才将这座庞然大物稳稳托起,成就了“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这一建筑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楼内还有两口水井,相距仅十八米,却一浊一清,水质截然不同,被当地人称为阴阳井 。阴井水质混浊发黄,只能用来浇地;阳井水质却清凉甘甜,至今楼内住户仍在使用 。围绕着“和贵楼”的是一圈低矮的护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独特布局,在别处土楼中极为少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狭窄的楼梯拾级而上,走进一间间房舍,屋内陈设简单质朴,却满是生活气息。推开窗户,云水谣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连绵,近处溪水潺潺,田园里四季变换着色彩,这幅自然美景与土楼人文相互交融的画面,让人沉醉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楼前的护院不规则的石块铺地,房门框上贴着寓意美好的对联 ,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楼内天井中心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门眉上挂着清道光年间进士简逢泰的“进士”匾,也因此“和贵楼”又被称作进士楼 。学堂内佛堂庄重,过道由鹅卵石与不规则石块铺成“回”字型 ,据说中间用木栏杆围起来的方形空地,踩上去软绵绵的,鹅卵石会随着人的脚步上下起伏,那种奇妙的感觉让人惊叹不已,仿佛与历史产生了奇妙的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镇有座充满浪漫色彩的“情人桥”,横跨长教溪,是一座阶梯式木板桥,是后人为纪念简氏开基祖简德润与夫人张氏的情缘而建,木桥历经多次修缮,才有了如今的模样。“情人桥”象征着恋人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当地有个习俗称情侣手牵手走过情人桥,感情会更加深厚,便算是情定云水谣,有情人终成眷属。“情人桥”造型独特,周围环境优美。桥上绿叶红花点缀,桥下溪水清澈,潺潺流淌,两岸古老的榕树和田园风光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镇内非常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悠悠流淌的“长教溪”,清澈的溪流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在古镇之间,将古镇的美景串连起来。溪水清澈见底,阳光毫无阻碍地穿透水面,水底圆润的鹅卵石与摇曳的水草清晰可见。溪流沿着古镇的地势潺潺流淌,倒映着岸边的千年古榕、古朴土楼和湛蓝天空,美轮美奂。听着溪水叮咚作响,宛如一首悦耳的乐章,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沉浸在这纯粹的自然之美中,惬意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溪水边那架水车格外引人注目,静静伫立在溪边,守望着古镇的悠悠岁月 。水车周身由木头打造,木板的纹理粗糙而质朴,带着自然的痕迹,那是岁月摩挲留下的独特印记。水车的叶片宽大厚实,在潺潺溪水的推动下,悠悠转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片叶片舀起一泓清澈的溪水,随着转动高高扬起,再将水倾洒而下,水珠四溅,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 。水车的倒影在水中晃晃悠悠,与周边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镇里那条闻名遐迩的鹅卵石古道,像一条蜿蜒的绸带,沿着溪边铺展开来,全长10余公里,贯穿了整个古镇 。据考证,它曾是长汀府通往漳州府的必经之路 ,承载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嚣。古道上的鹅卵石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它们紧密排列,大小不一,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青灰如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行走在古道上,犹如翻开了一本古朴的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温柔与宁静,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沉淀,仿佛看见曾经穿梭于此的旅人,他们的足迹与汗水,都融入了这古老的道路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道旁是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构成了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 。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古旧的门板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老街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充满闽南特色的手工艺品、土特产、各种小吃等,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吸引着游客们驻足品尝和选购,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镇的千年榕树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沿着潺潺流淌的溪边依次排开,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它们高大挺拔,树冠犹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将阳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洒落在地面上。13棵古榕枝干虬结,仿佛一条条苍龙盘踞在溪边,其中最大的“榕树王”,树冠覆盖面积近2000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需要十多个大人才能合抱,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近细看古老榕树的树干粗壮而坚实,树皮粗糙且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树干上的纹理纵横交错,仿佛是一本记载着岁月故事的史书,每一道纹理都蕴含着无数的回忆。树枝则如虬龙般蜿蜒伸展,有的粗壮有力,直插云霄;有的则柔软纤细,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生命力与活力。榕树的根系同样令人惊叹,它们从树干底部向四周延伸,有的裸露在地面上,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这些根系犹如龙爪一般,紧紧地抓住地面,仿佛是在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榕树垂下长长的气根,像是要与古道亲密接触 。偶尔有当地居民挑着担子从古道走过,或是游客在古道漫步,手中的相机不时闪烁,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溪边的鹅卵石古道前行,不远处,一座古朴的楼阁便映入眼帘,那便是“秋水阁”。原名“汇泉阁”,因电影《云水谣》而改名 ,承载着电影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记忆,为这座古镇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楼阁为传统的砖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保留着往昔的韵味。木质的门窗纹理细腻,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鸟鱼虫图案,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它静静矗立在潺潺溪水旁,与周边的千年古榕、吱呀水车相互映衬,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秋水阁”前,能清晰地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那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每逢夜晚“秋水阁”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与周边的夜色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宁静而迷人,吸引着游客们在此驻足,感受这份独属于云水谣古镇的美好与浪漫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古镇的鹅卵石古道前行,便能看到“怀远楼”,它建于1905—— 1909年,坐北朝南,是简氏家族的住宅 ,也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 。远远望去“怀远楼”高大醒目,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高达3米多 ,历经百年风雨,墙体至今光滑无剥落。楼门上方,“怀远楼”三个大字刚劲有力,彰显着这座土楼的不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近怀远楼,大门两侧的对联“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笔力苍劲,寓意深远 。进入楼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斯是室,这里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斯是室”精巧秀气,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 。上厅的对联以及外门楼的“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无不体现着客家人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抬头仰望,怀远楼共4层,每层有34个房间,总共136个房间。楼内的回廊相通,房间布局规整 。二楼只开小窗,一楼不开窗,这种设计在防御外敌时有着重要作用。楼内的木雕、壁画精美绝伦,展现着曾经的繁华与精致 。楼前的平地用鹅卵石排成了太极图案 ,与周边的水稻田、茶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田园风光图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怀远楼”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每一道回廊,都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与坚韧不拔。它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见证着家族的繁衍、时代的变迁和这片土地上的动人故事 。土楼和村子被青山绿水环绕,微风吹过,稻田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怀远楼”的宁静与美好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西下,余晖为古镇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坐在这里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听着远处传来的悠扬民谣,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不舍,多么希望能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让这份宁静与美好永远留在心间。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重逢,再次感受那份独属于云水谣的魅力与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