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p><p class="ql-block">“外”,夜晚(夕)时分起来占卜算卦(卜)。商代诸多大事都会占卜问吉凶,大多都是在白天进行。有时候一些突起的战事或者意外若出现在晚上,就要马上起来占卜。指例外、疏远。例外、意外之事稀有,较日常之事为疏远。由事的例外、疏远,引申为时间、方位的远。</p><p class="ql-block">“受”,是一只手(又)接受另一只手(爫)送来的用布巾(冖)盖好的礼物。甲骨文中间类似于舟,像人登舟时重心不稳,授手他人,以便搀扶。后来演变为用布巾蒙上的礼物。本义为此付彼受。</p><p class="ql-block">“傅”,一个懂得用手(寸)往田里插禾苗(甫)的人(亻),懂得让禾苗生长的技术,引申为懂得培养人的人,尊称师傅,能够教给别人专业技能的人。傅本义为辅佐、辅助。引申为老师、师傅。教知识为师,教做人为傅。</p><p class="ql-block">“训”,出言(讠)教导,教导使人明白通达,如川之贯通、顺畅。用言语(讠)教导人要有像川水(川)一样的品格。上善若水,周流备至,柔弱处下。</p><p class="ql-block">古时,父亲在外打拼,养家糊口,抚养教导孩子的重责就落在了母亲身上,相夫教子便是母亲的职责。</p><p class="ql-block">“入”,是房子的入口,是房门的象形字;也像木根入地形,与出像草木上出相对,木根入地,即自上入下也。“入”像由上往下而入内形,本义为进入,指从外(上)到内(中、下)。</p><p class="ql-block">“奉”,是众手捧着丰美(丰)的粮食作物祭祀上天。古代庆丰收感谢上天的恩赐会祭神,开始是双手,后来又在下面加了一只手,表示众人捧作物祭神庆丰收(也像两手恭敬承接)。奉本义为承受、接受,引申为侍奉、奉养、奉命等。</p><p class="ql-block">“母”,是一个有哺育能力的女子,为了突显她在孕期还画出了哺乳的乳房(女字上加两点),这也是女与母的区别。</p><p class="ql-block">“仪(儀)”,象仪仗队员(亻)头戴羊角(羊)手持戈矛(我)形。義是在我(三齿叉兵器防御,借代为我)头上披一个羊头(羊)装饰,表示具有羊的温顺知礼的品格。在祭祀上天时具有羊的品格是合适的。義引申为合乎礼仪之意。“儀”为人仪容举止有法有则,本义为法度、准则。法度是人遵守的典范,故引申为典范、表率。</p><p class="ql-block">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尊敬姑姑、伯伯、叔叔,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侄子侄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p class="ql-block">“诸”,从言从者(之、曰),者是去到(止、之)他国传话(曰)的使者。一国派出使者去别国,不论是交好或者谈判,都要能说会道,尽力说服对方。诸就是本国派去在他国辩论、传话的使者。使者是本国的,而不是他国的,有区别义。“者”也像有篦子作区隔的冒着热气的蒸锅,引申为区别事物之词。“诸”就是用言语(讠)区分辨别(者)。事物有诸多区别,故“诸”引申为众、多个。</p><p class="ql-block">“姑”,是从女从古(十代人口耳相传,引申为久远、古老),姑就是父亲家比自己年长(古)的女人(女),最早指父亲的母亲,后来指父亲的妹妹。</p><p class="ql-block">“伯”,是指头发花白(白)的人(亻),引申指年长的人。“白”也像拇指象形,手脚大拇指都居首位,有显明、首位义。长子、兄长居首位,年龄地位皆显明。古代兄弟排行用伯仲叔季,父亲的哥哥就叫大伯,表示年长受尊敬的人。</p><p class="ql-block">“叔”,是用手去捡拾(又)射出去的细小(小)散落的弋箭(弋,带绳的箭射穿大雁的象形)的人,引申为地位卑微、年纪小的。古代诸侯君王常有畋猎,年长的、地位尊贵的会射出箭,年纪小的位卑的便会去捡掉落的箭或者猎物。“尗”像茎下有实(豆粒、芋头)的样子,“叔”像用手(又)拾豆(尗),也像以手(又)持戈(杙)掘芋。是否因为小孩(年龄小)干不了重活,而干点拾豆掘芋类的轻活,尚未确定。叔,本义为收庄稼、拾取。后指丈夫的弟弟,又指父辈中年龄比父亲小的男子。</p><p class="ql-block">“犹(猷)”,是一条狗(犬)像人一样在溢出香气的酒坛子旁边(喝酒),引申为像、类似等。“猷、猶”本为一字,后作区分。犬在右的“猷”有计谋、谋划以及道术义;犬在左的“猶”表语助词,也指同、相似。</p><p class="ql-block">“子”,是有头有双手的小孩,没有突出他的双腿双脚,代表他还不能独立自主,还需要父母保护,引申为孩童、未成年人。</p><p class="ql-block">“比”,像二人侧身紧密相挨形。两个相互竞赛的人并排站着,两个人完全一样,像是在比赛做什么事情,引申为紧挨着、比较等。二人相随(顺)为“从”,二人相挨(紧密、相并)为“比”。“反从为比”。相听则和顺、从容,反之则紧迫、紧密。</p><p class="ql-block">“儿(兒)”,是张大嘴(臼,口张大)嗷嗷待哺的人(儿),这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也可看作头还没有发育完全(臼,囟门未长合)的人(儿)。小孩的头部还没有完全闭合,未发育完全,所以用臼(囟)表示,这是囟门未长合的婴儿。从兒(襁褓中的婴儿)到子(需要靠父母不能自立的孩童)到人(大,双脚站立的成年人)再到老(手拄拐杖的秃发老人),记录了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