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茶文化(新编306)

淡定从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依据哲学思辨和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221)</p><p class="ql-block"> 本篇,继续探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茶德。今天,着重谈谈本人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茶德的(实践方面165)。</p> <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说到学习,几乎,都是抱有特定目标的。尤其是现在,人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说,好的教育资源不够,想学的又太多,所以,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出现了“卷”这么一个词。估计,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是,村里的孩子,都往镇上跑,镇上的孩子去县城,县里的去市里,市里的不过瘾,得往省城挤。他们的目的性就非常的明确,去更大的世界,读更好的学校,幻想着考上更好的大学,将来出人头地,赚大钱。</p> <p class="ql-block">  产生这样情形的原因,实际原因是挺多的。大概的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与我们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很多人,都拿出孔夫子的语录做挡箭牌。</p><p class="ql-block"> 最集中的一句话,就是“学而优则仕”。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是直接用字面的意思,久而久之,好像真的似得。</p> <p class="ql-block">  我简单解读一下,谈点自己的理解。供大家参考。就是如同茶就是用来喝的,那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呢?我就不一样啊,既要喝茶,还要研究,最终是修炼茶德。这与普通的喝茶,确实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实际,它的源头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子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p><p class="ql-block"> 后来是子夏问的问题,是这样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是“优”字。两种解答。</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没有摆脱学习的“贵族化”现状,那就是官员有能力,就有空余时间,就应该去继续学习。学习好了,就可以更好地去当官啊。</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官和学习,“事理是一样”,可性质不同。学都学不好,还当什么官呢?</p><p class="ql-block"> 还有更多的人,为了方便表达,就干脆说“读书好做官”!</p> <p class="ql-block">  现在,就需要重新认知了。社会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就不必一条道走到底(我这里说的是,许多的孩子和家长,都把上一个名牌大学当终极目标,然后还要在大城市、大企业、拿大钱),才肯罢休啊。我个人认为,需要泡一杯又苦又涩的浓茶,慢慢品,摆正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好好读书。学点有用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