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李晔书记与“莱州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文/耿庆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油洲绿洲德难书,胜利东营泪感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4年1月18日,山东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东营市奠基人、第一任市委书记、胜利油田原党委书记李哗同志于东营逝世。闻得噩耗,习近平、刘云山等中央领导以各种方式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作为见证人,回想起李晔书记与“莱州湾” 的故事,不由泪流满面。</b></p> 李晔到基层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莱州湾”是胜利油田原一个二级单位的简称,全称是胜利油田莱州湾基地建设挥部,现在的东八路与黄河路交叉处的大片区域。该单位于1976成立,1990年底由于社会供应得到极大满足及时转型并入刚成立的油田农工商总公司(现胜大集团)。我于1984年7月于胜利石油学校机械专业毕业分配到该指挥部下属的机械队任技术员,这年底,调入指挥部党委办公室,从事秘书及宣传工作,直到该单位转并方调入到油田机关一部门。六年多的时间内,见证并亲身体验了“莱州湾”发展最关键、最辉煌的时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第一次见到李晔书记就是在调入指挥部党委办公室不久。当时聆听到的老人家对单位全体领导班子的几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你们虽然是养鱼、养虾的农副业单位,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你们单位同钻井、采油单位同样重要。为了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这片荒滩开发建设,老人家还把爱女安排在我曾待过的最艰苦的“莱州湾”机械队,当了一名推土机手,参加了鱼池、虾池、水库等多个项目的建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可以说在当时的油田四十多个二级单位中我们“莱州湾”是李书记到的较多的一个单位,连续十一个春节来这里给职工拜年,更是我原单位职工至今常谈论的话题:每年大年一一大早,许多职工站到楼顶,往西方望去,见常见的那辆黑色皇冠轿车由远及近、由小变大,边异口同声地高喊:“来啦!来啦!”边下楼准备鞭炮。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您会问,你单位为何这么重要?油田“一把手”年年去拜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养鱼、养虾、养鸡、养鸭、养牛、养羊、 种水稻!”谈起我的出身,至今还有些朋友以此与我开玩笑,但这确确实实是我们当年“莱州湾”的主业。油田为何要专门成立这样一个二级单位,如今许多年轻人,会感到不可思议。但假如您读过我刚发表的散文《怀念莱州湾》,就会理解油田当时所为及老人家教诲的深远意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文中的两则实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1986年底的一个大雪天的上午,我在党委值班室接到一个电话,向我哭诉道:儿子出生一个多月,由于怀里没奶,托了好几个人都订不上鲜牛奶,奶粉又不喜欢喝,饿得直哭!同时我从电话中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当时我单位奶牛场为整个东营市和胜利油田最大的奶牛场,虽然每天都有专车往四面八方送奶,但一般的家庭想申请一份鲜奶是有难度的。油田制定的供应顺序为:重病号、体弱者、老干部、离退休人员。我把电话记录呈给党委主要领导,现在看来不可理解的一件小事,领导却为此打了三个电话,在我极力劝说下,方签了字。十八年后我已在油田教育部门工作多年,那年金秋时节,举办了一个油田子女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座谈会,有位家长无意中谈到了这件事,我说了这个过程,母子二人给我鞠了深深一躬。现在想来这一“躬”应恭恭敬敬地献给我们敬爱的李晔书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5年的金秋时节,我与工作在油田机关附近的现在的妻子相识,由于在当时看来她的单位最好,我的单位最偏,加之两个家庭家境差距较大, 两人相处遇到各方的压力较大。在关键时刻,领导特批送去的两袋经过挑选的活鱼、活虾震动了妻子所在单位和她父母所在小区。当时我在基地所有市场转过几圈,就没见一条活鱼、一只活虾。“震动”自然变成了“成就”。“成就” 的何止是我一人, 两年后,我单位分来一位大连水产学院的小伙,恋爱对象分到故乡青岛,也是在相处艰难时刻,他陪同领导去青岛出差,随车带去了一些活鱼、活虾、活鸡及大米,只实事求是的一句话:“这些东西单位每年都分好几次。”让其父母知道了油田条件并不差。</b></p> 李哗与石油工人谈话交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是铁,饭是钢,吃不饱,吃不好,再大雄心壮志,也难为国家多贡献原油!”这是李晔书记说过的一句话。1986年春,李晔书记陪同原农业部部长林乎加来我单位视察时,在座谈会上我了解到,当时油田粮食产量已达到全国总产量的四百分之一,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有十几万石油工人“吃国家供应”,不但不给国家要一粒粮食,还要向国家贡献粮食。但鱼、虾、奶、肉的供应还是个大问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和李晔书记接触的几次,确实感到了老人家胆略、气势及一心为民、清廉作风。老人家意识非常超前,他提出的目标当时往往感到不可思议,经过努力都能实现。“大胆地想,大胆地试;摸石头过河,滚石上山。”是常挂在老人家嘴边的一句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目前市场上司空见惯的“罗非鱼”其实就是非洲了尼罗河里的“鲫鱼”,温度低于零上12度就难以存活,环境要求较高,国内多地试养均无成功,在老人家的要求下,80年代初,我们“莱州湾”开始大面积试验,一举成功,并获得当年“胜利油田科研成果一等奖”。老人家为解决油田职工的急切需要,向我单位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养鱼亩产要创国内长江以北纪录;养虾亩产要创全国纪录;日产鸡蛋要过万斤;奶牛场要成为全省最大的奶牛场, 平均每位职工两天一斤奶。我当年的同事至今还记迎,时得我们在养鱼、养虾方面顺口溜:“万亩连片要过说这是千(粗放),千亩连片要半万(粗养),百亩连片老要过万(精养)”。针对技术、环境、资金等方面洁、朴的困难及部分人的消极情绪,老人家在一次职工大陪同来会提出:“别人能做到的我们石油工人一定要做家听到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们石油工人也要做到!” 活蹦舌老人家提出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一实现,国此议内外同行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各级领导来的更一个多,当年有句话在油田比较流行“领导到油田,必饭, 到莱州湾”,我在莱州湾的几年参与接待省部级以了,目上领导就达三十余位。老人家的强烈事业心表现在酒更方方面面,就是在接待客人时,也很少有官场的客套,多是谈事业、谈发展、谈信息,尤其是像接待费孝通、钱伟长这样知识型的国家领导人时。记得1985年底后来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伟长, 在老人家的陪同下到我们“莱州湾”视察,在“万亩养鱼池”施工现场,钱老提到其故乡江苏无锡有项网箱养鱼新技术,能大幅提高产量,老人家马上让人拿来笔和纸让钱老写下具体地址和联系人等其他信息,第三天我和两位技术人员便赶往无锡。随后我还拿着这张纸条到了国家农林渔业部等部委, 及北京的农业大学、上海的水产大学、青岛的海洋大学,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收集到的几大包资料, 对我们“莱州湾”的事业起到极大作用,油田为此给我记三等功一次。 </b></p> 1988年8月20日,油田领导李晔、东营市市长李殿奎在孤东垦利北汊河察看黄河水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老人家的直接关心下,随着我单位各个养殖项目产量的不断提高,油田职工的餐桌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按照油田的统一要求,一些大的二级单位在我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因地制宜也开展了相同项目的生产养殖。全油田基本实现了鱼、虾、 肉、蛋等食品的定点、定时供应。80年代中期油田开展了“孤东大会战”,我多次受领导的安排, 把一车车鱼、虾、肉、蛋送往前线,保证了会战顺利进行。这个时期胜采22队已成为全国石油行业学习的标杆队,作为奖励油田特批了一车肉、蛋、 鱼、虾,当我们带车送到队上时,全队职工列队欢迎,时任采油厂党委书记的黄敏也在欢迎队伍中, 说这是对该队的最好激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人家走了,其身着黄军衣、脚穿草鞋的廉洁、朴实形象却在我眼前历历在目。有一年老人家陪同来视察的上级领导来到鱼虾捕捞现场,当老人家听到旁边有人小声讨论:是否给远来的客人带些活蹦乱跳的大鱼、大虾,这可是城里人看不到的。 此议论无意中让老人家听到了,铿锵道:“不行, 一个也不行!”老人家到“莱州湾”来基本不吃饭,有一次确实要吃饭了,只炒了一个菜就不让炒了,自己却点了两个菜:一小碗炸辣椒,一小碗酱。 酒更是不沾。在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下,我单位上下也形成了廉洁、实干的氛围。有一次,老人家带领油田农副业处、科技处等处室的领导来现场办公, 一下车见几个人对几扇冷冻猪肉砍来砍去,称来称去,感到纳闷,站在旁边的我单位主要领导说,我们单位定了一项制度,不管分什么东西,我们当指挥、书记的,要和当司机、炊事员的一样多。老人家忙说,这就对了,打铁要靠自身硬,带队伍更应是这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莱州湾”虽属油田的一个后勤服务单位,在李晔书记的直接而又悉心关怀下,为当时会战时期的胜利油田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李晔书记也没忘掉我们“莱州湾”人,多次向我们指挥部领导交代一定要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家属家庭中遇到的困难。有一年元旦我们指挥部大院内正为一年轻职工热热闹闹地举办婚礼,这个时候李晔书记带着几位领导突然光临,我也拿着我那部尼康相机,从婚礼现场来到老人家身边。老人家问,怎么在这里办婚礼?指挥部领导汇报说,我们这里绝大多数年轻职工家都在外地,又是会战时期,自己婚事,自己都没时间筹备,我们就以单位名义来筹办,但限制四桌,个人承担两桌,单位承担两桌。老人家连声说,这样好!这样好!并向身边的报社领导交代,这个做法,要向全油田推广。 根据要求我写的一组稿件配发照片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1987年底,油田在召开的全油田宣传科长会议上,要求在全油田推出100名先进个人, 从中再推出10名先进标杆,呈报为全国劳模或省级劳模,并由各二级单位制作成电视片,在油田电视台滚动播出。会后,我向指挥部党委主要领导汇报后,领导指示,由于我们是后勤辅助单位, 而且又无电视制作设备,对"10名先进标杆”的推荐就放弃了。然而,推荐日期截止两天后,油田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煜良亲自给我打电话让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趟,问我为何没推荐?我汇报了党委领导的意见。李部长说,油田主要领导有要求, 油田是一个整体,勘探、钻井、采油、作业等一线单位固然艰苦重要,后勤单位同样艰苦重要, 你们单位一定要推,没有制作设备,油田电视台可帮助。这样我单位就推荐了一位长年累月在荒滩上奋战的渔业技术员,一推便中,其当年还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后来,我方了解到,是李晔书记的特意交代。老人家对我们“莱州湾”的深情厚谊,可见一斑。 </b></p> 1986年,孤东会战牵马坠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莱州湾畔奏挽曲,黄河岸边留英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6年刚开春,李晔书记再次来到我单位"“万亩虾池”施工现场,在交谈时几名刚分来的大学生抱怨这里条件艰苦,老人家眺望着一望无际的荒滩扬起手臂激情道:“只要敢于拼搏、奋斗,一切都会变好的!”收回目光对陪同的领导深情地说:“将来在这里给我盖两间茅草房,我的晚年要在这里度过!”当时就有很多传闻,说老人家要到北京或省城高就,就是陪同的领导也没把此话当回事,老人家不久当选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十多年后离休的老人家,放弃省会城市的优厚条件,在我们“莱州湾”附近选择了一个地方,盖了一座普通的小楼,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老骥伏枥,志在干千里。离休后的老人家, 仍为祖国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油田的发展、东营市的发展操劳,规划着“莱州湾”这片广袤的土地。经过考察,浑身是宝的银杏树适合这里生长,便亲手规划了几片银杏林。到今天,当年我们“莱州湾基地建设指挥部”三位常委中的两位--年过七十的张君智及年过八十的吴佐臣, 为完成老人家的遗愿仍奋斗在即将长大成材的银杏林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出差外地,没能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前日我来到黄河岸边,在众多坟墓中找到了老人家那座不大的坟,我有些不理解:按老人家的级别和身份, 最后的安居地不应在这里。最后的几天一直陪在老人家身边的原“莱州湾”一领导说:“老人家始终要和群众在一起,和油城人民在一起.....”说话间,几人已泪水涟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晔书记,俺“莱州湾”人永远怀念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作者:中国石化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85年,解放军海路空支援油田建设,李晔书记慰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88年8月20日,油田领导李晔、东营市市长李殿奎在孤东垦利北汊河察看黄河水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93年1月,油田领导来孤东视察黄河冰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11年6月9日,老领导李晔在家中书房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广北籍兵团老战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左起程金英,张建敏,刘淑珍,周华荣,张玉俊,侯光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广北籍兵团老战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前排左起张玉俊,王俊英,徐春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排左起马爱萍,张建敏,周华荣,程金英,侯光英,刘淑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