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置的作业被敷衍了事,甚至被视而不见;课堂纪律被交头接耳、小动作打破;精心讲解的知识,换来的却是学生迷茫游离的眼神。即便老师走近提醒,转眼间,他们又陷入开小差的状态。这些画面,是学校课堂的常见缩影,也是教师们日常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面对这些情况,不少新老师往往会拿出十足的干劲,誓要改变这些学生。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单独给这些学生补课;频繁与家长沟通,希望家校联合督促孩子进步;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一次次严厉批评教育。然而,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此时,不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调整心理预期,不再与“差生”较劲。这里所说的“差生”,并非指智力不足的学生,而是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或学习态度上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孩子。“不较劲”,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不过分强求、不过度干预那些暂时不愿主动改变的学生。因为一旦陷入与他们的“较量”,结局不是两败俱伤,就是自讨苦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01 较劲,带来的多重“损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差生”打交道,成就感没多少,情绪的消耗倒是很大</b><b style="font-size:22px;">。每一次苦口婆心的教导换来的可能是学生毫无改变,甚至变本加厉;每一回精心准备的辅导收效甚微。点点滴</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滴的积累,不仅让老师十分挫败,还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b><b style="font-size:22px;">,对教育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对班集体来说,过度与个别“差生”较劲</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还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氛围</b><b style="font-size:22px;">。当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少数学生身上时,其他学生的需求就难以得到及时满足,那些本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取得进步的学生,可能因此错失良机,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此外,过度较劲还可能引发师生关系的恶化</b><b style="font-size:22px;">。当教师不断批评指责学生,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关心和帮助,而是压力和反感,他们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进步,还会让我们的教学工作陷入僵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02</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较劲,实属没必要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们不能仅仅以短期的成绩或行为改变来评判教育的成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度关注个别学生,妄想短期内得到改变,无异于“揠苗助长”,忽略的是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当下的成长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潜力,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开窍较晚,或者在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上存在问题。若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与他们“较劲”,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再者,</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与“差生”较劲上,不如将这些资源合理分配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b><b style="font-size:22px;">。比如,研究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更多愿意学习的学生受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做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03 正确对待“差生”的方法面对“差生”,教师首先要调整心态,以平和、包容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不足。不带有色眼镜,他们可能是学习差,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习惯差,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未成年人。要明白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无法进步。放下改变学生的急切心态,以观察者的身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问题根源。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降低期待,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和基础资源支持,帮助他们从细小的成就感中重试自信心。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当老师能不再较真,予以学生闪光点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主动学习。与“差生”较劲,看似是对学生负责,实则可能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以智慧和耐心,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b><b style="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