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 济 桥</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之说。桥粱专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广济桥 “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甘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观 艳</p> <p class="ql-block"> 凌 波</p> <p class="ql-block"> 听 涛</p> <p class="ql-block"> 凤 麟 洲</p> <p class="ql-block"> 云 衢</p> <p class="ql-block"> 该牌坊是桥上唯一牌坊,特为大子刘浔、分司吴均而建。</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廿一年(1841) 韩江洪水,冲垮桥墩若干,次年又泛滥,冲崩江心东墩及墩上鉎牛,大守刘浔、分司吴均发动盐商及富户重修广济桥。因工程浩大,经历数年始告完工。百姓不忘刘、吴功绩,建坊以作记念,寄托对先贤的崇敬和追忆。</p> <p class="ql-block"> 为了看到浮桥是怎样搭的,特意赶在开门之前就来到广济桥东面等待。到了时间后,跟随着游人就走到桥的中端等待。</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两只拖船前后分几次拖着用来架桥的木船,从东往西依次摆放好后,然后借用机械用粗绳拉直船只,工作人员再将船之间用螺栓固定,这样一来,河面的东西两端就连接起来了。游客就可以通过浮桥往返河岸的两边了。</p> <p class="ql-block"> 十八梭船(浮桥)</p><p class="ql-block"> 浮桥,潮州人称梭船。广济桥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始建,初为八十六艘梭船及一个桥墩,以后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形成了”十八梭船甘四洲(墩)”的格局。浮桥开启时,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利通行。故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称誉道: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 鱼儿也欢快地穿梭而过。</p> <p class="ql-block"> 古石梁,长度约13到15米,截面长、宽约1.2米,重约50到60吨。在古代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架设这样巨大的石梁,其难度超乎想象,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建桥艺术。</p> <p class="ql-block"> 鉎牛是生铁铸造成的,它是广济桥的标志性雕塑。</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再修广济桥时,铸鉎牛两只,分别立于东、西两桥墩之上。意为“镇桥御水”,以祈求避免洪灾。道光二十二年(1842)洪水,冲垮东桥鉎牛所在桥墩,鉎牛也坠入江中,潮州遂有“两只鉎牛一只溜” 的民谣。</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后多次修建。2003年,广济桥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广川利涉开新运,杰阁重楼见日仪”(饶家颐先生联语)。修复后的广济桥,染舟结合,联阁重瓴,宛若长龙嬉水,复道行空。其独特之风姿与高雅之造型艺术,令人成为观止。而桥上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更让人恍若置身于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中。</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是一座美轮美奂、活色生香的文化古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