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两个馆区:双峰馆区先前已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月初我们去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西湖区翁家山268号的</span>龙井馆区,颇有心得,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馆区看看。</p><p class="ql-block"> 龙井馆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建于2015.5,比双峰馆区(建于1991.4)迟了一点,占地面积7.7公顷。该馆区旨在互动体验为主,是一带一路国际茶文化交流的窗口,它具有以下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 环境与氛围:依山而建,毗邻龙井村,茶园环绕,山林覆盖率达70%,是一座秀美的山水园林,适合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设有“茶和天下 芳传古今”专题展,展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结合图文、多媒体和实物器具,内容丰富。</p><p class="ql-block"> 互动体验:设有民俗体验街区和非遗技艺体验区,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传承。</p><p class="ql-block"> 观景体验:馆区内有真逸亭、问茶亭、迟桂亭等休憩处,最高处设有观景平台,可以俯瞰西湖山水和茶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两个馆区各有千秋,双峰馆区更适合深度了解茶文化,龙井馆区则更适合享受自然与休闲。</p> <p class="ql-block">🔽主馆区:世界茶展厅。</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惠及世界。这样一片神奇的树叶,历经波澜壮阔的路程,从中国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也被太阳底下的人们广为接受。人们用珍贵的器皿泡茶,将茶视作贵重之物。数百年来,茶饮作为健康的提神饮料,为减少人类疾病作出贡献,也为紧忙的生活提供些许恩藉。在当今社会,茶亦为世界各地的茶农与茶业工人提供了生计。茶关联着数亿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茶的故乡。无论是产茶国抑或是饮茶国,其茶树品种、栽制技术、饮茶技艺、茶礼茶仪、茶风茶俗等,虽各具特色,亦可在其中寻觅到中国的影子。在品茗间隙,欣赏各国茶汤的酸郁香气与茶具的斑润色彩,想象茶叶经历的时空旅程,思索茶引发的历史变革,亦可体会其带来的力量与自信。</p><p class="ql-block"> 茶与茶文化,中国馈赠世界的珍贵礼物,真香恒久。</p> <p class="ql-block">🔽芳茶远播:</p><p class="ql-block"> 茶叶植根于中国大地,枝繁叶茂,葱翠可喜。千百年来,历史的机缘使其走出国门,远播海外,同行的还有中国的茶叶加工工艺、植茶技术、饮茶方法、茶事礼俗、精美茶具等等。世界各地的茶叶,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茶叶之路,亦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茶风所至,许多事物悄然改变。</p> <p class="ql-block">🔽茶——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在丝绸之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茶叶的陆路传播,茶叶贸易的发展,以及气候、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消费大国,近年来茶叶的每年人均消量保持在1.5公斤以上,其中茶炊是他们</p><p class="ql-block">日常饮茶的重要器具。</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浙江访问期间,专程到访中国茶叶博物馆,并赠送哈萨克斯坦传统茶炊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牌坊牌”米砖茶:米砖茶是中国传统黑茶的一种,以茶叶碎片或末为原料压制而成,清代晚期(19世纪)创制于湖北赤壁羊楼洞,最初专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古)。</p> <p class="ql-block">🔽清·清花书唐诗铭文瓷茶盘、茶盅(左)清·青花书朱夫子家训铜柄瓷茶壶(右)。</p> <p class="ql-block">🔽民国·锡胎包揶壳雕杂宝纹茶具。</p> <p class="ql-block">🔽晚清·龙纹竹节双耳银糖缸(左)晚清·<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纹竹节银奶杯(中)晚清·龙纹竹节银茶壸。</span></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晚清茶饮器具。</p> <p class="ql-block">🔽万里茶路:</p><p class="ql-block"> 自从人类发现茶,认识茶的妙处之后,茶便为人们所青睐。与此同时,饮茶习俗、茶树栽培与加工技术等逐渐开始扩散。中国茶文化向国外传播,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并在现代进一步发展。其对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两条路线,即陆路传播与海路传播。</p> <p class="ql-block">🔽陆路传播:</p><p class="ql-block"> 中国茶叶对外输出一般分为两条线路:陆路和海路。茶叶在10至12世纪时,已经由吐蕃传到高昌、于阗和七河地区。进入13世纪,中西陆海交通打开,茶进一步在中亚和西亚传播。</p> <p class="ql-block">🔽海路传播:</p><p class="ql-block"> 茶叶,丝绸、瓷器等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物品,7世纪,茶计向东传往朝鲜半岛和日本,13世纪之后,茶叶销往东南亚,17世纪之后,航海技术的发展促使东西方贸易住来频繁,茶叶也传往更遥远的欧洲、美洲、非洲等地。</p> <p class="ql-block">🔽茶音远播:</p><p class="ql-block"> 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字的读音,都和中国茶的传播和出口地区人们的读音相近。大致说来,可分为两大读音体系:一是中国普通话语音“茶”一“Cha”;一是中国福建厦门地方语音"的”一Tey”。两种语音,在对外传播时间上有先有后,路径亦不尽相同,与中国茶向外传播的路线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五洲茶话:</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茶叶漂洋过海,走进异国他乡后,便逐渐融入异域文化,在异国生根、繁衍、蔓延,开出似锦繁花。世界茶文化的篇章,由中国书写在前,笔墨酣畅淋漓:其他国家与地区提笔在后,风格独树一帜。各种涓滴细流,最终汇成茶文化的巨川,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亚洲的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虽然地分东西南北中,人们却拥有共同的语言:茶。以茶消乏解渴,以茶助兴佐谈,以茶言志表情,以茶入诗入画,茶在亚洲常有不一般的地位。茶中有“艺”,茶中有“礼”,发展到极致时,茶中有“道”,有说不尽的意蕴。</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日本茶文化虽然源自中国,但经过本士文化的滋润,别具风格。作为日本文化的结品,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最主要代表,集美学、宗教、文学及建筑设计等为一体,重视通过茶事活动来修身养性,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意境。</p> <p class="ql-block">🔽待庵是日本千利休的自作茶室,属于“二迭茶室”,即除去床间,茶室面积为二迭榻榻米。待庵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日本茶室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韩国:</p><p class="ql-block"> 韩国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茶礼。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68)以后,茶最早通过僧侣往来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代(918-1392),茶礼正式成为国家的重要礼仪之一,并传承至今,其基本精神为“和、敬、俭、真”韩国茶礼种类繁多,有“叶茶法”、“五行茶礼”、“成人茶礼”、“接宾茶礼”、“佛门茶礼”、“君子茶礼”、“闺房茶礼”等。</p> <p class="ql-block">🔽韩国白釉茶具组合。</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伊朗、也门、土耳其的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p><p class="ql-block"> 斯里兰卡主要出产红茶,其红茶与印度的大吉岭茶、阿萨姆茶和中国的祁门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斯里兰卡的茶叶按生长的海拔高度分为三类:高地茶、中段茶和低地茶。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的不同,所产茶叶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茶具。</p> <p class="ql-block">🔽伊朗和也门:</p><p class="ql-block"> 伊朗: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南路要站,伊朗茶文化与中国有着渊源关系。饮茶是伊朗人生活上的一大享受。伊朗人喜欢饮茶,尤其是红茶。每当客人到访之时,更是要准备好精美的茶具和托盘,将煮好的红茶奉上,这才算是待客之道。</p><p class="ql-block"> 也门:也门人的饮茶风俗很早就由中国传入。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这里人民多以饮红茶为主。也门人煮茶一般会加入炼乳、豆蔻和丁香,格外香甜。</p> <p class="ql-block">🔽伊朗铜制茶具。</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是世界茶叶生产、消费大国,茶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大中城市,或是小城镇,到处都有茶馆。土耳其人饮茶以煮饮为主,讲究调制的功夫。</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茶具。</p> <p class="ql-block">🔽印度:</p><p class="ql-block"> 18世纪之后,印度成为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印度所产的茶叶以阿萨姆和大吉岭为代表。印度人喜欢喝调饮红茶,通常在茶汤中添加香料、砂糖和牛奶等。</p> <p class="ql-block">🔽印度人调制红茶模拟。</p> <p class="ql-block">🔽英国:</p><p class="ql-block">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远嫁英国,这位嗜茶王后把祖国葡萄牙的饮茶习俗一同带到了英国。由于她的推动,饮茶成了英国宫廷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王室贵族的引导而普及,茶成为英国人喜爱的饮料,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式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英式下午茶:</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初期,茶在英国日渐普遍,著名的英国下午茶就出现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一1901)。斐德福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常于下午四点左右邀请朋友喝茶聊天,之后这一活动逐渐流行于各阶层。如今,下午茶已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休闲文化。</p> <p class="ql-block">🔽英式下午茶现场模拟。</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p><p class="ql-block"> 茶从16世纪开始传入俄罗斯及东欧诸国,17世纪后期,饮茶风习已传播到各个阶层。</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人爱饮红茶,并习惯加糖、柠檬片或牛奶,还伴以蛋糕、烤饼、甜面包等茶点。茶炊即茶汤壶,是俄罗斯人饮茶必备的茶具,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着火加热。通常为铜制,有球形、桶形、花瓶状、罐形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饮茶现场模拟。</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茶具。</p> <p class="ql-block">🔽乡村茶会:</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如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就有俄国乡间茶会的记述。现今,俄罗斯的茶室遍布都市、城镇及乡村。</p> <p class="ql-block">🔽法国:</p><p class="ql-block"> 茶叶于17世纪传入法国。18世纪,饮茶开始流行于法国社会各阶层。最早进入法国的茶叶是绿茶,随后有乌龙茶、红茶、花茶及沱茶。如今,法国人所饮的茶叶主要是红茶,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和“调饮”。“清饮”和中国目前的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p> <p class="ql-block">🔽法国茶壶。</p> <p class="ql-block">🔽法式煑水器。</p> <p class="ql-block">🔽德国:</p><p class="ql-block"> 茶叶大约于17世纪中期传入德国。175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市北郊的无忧宫园林内,特地修了一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茶亭。如今,喝茶已经越来越受到德国人的青睐,其中红茶消费量最高,其次是绿茶。</p> <p class="ql-block">🔽瑞典:</p><p class="ql-block"> 瑞典与中国茶叶的最早联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其历史见证就是“哥德堡号”远洋商船。176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瑞典的乌普萨拉率先试种茶树,并获得成功,但因为气候原因并未普及。由于价格昂贵,只有上层社会的贵族才会大量饮茶。直到袋泡茶的出现,茶叶才开始真正在瑞典普及。如今,瑞典人会饮用各种茶,但红茶始终是最流行的。</p> <p class="ql-block">🔽芬兰:</p><p class="ql-block"> 芬兰人日常饮料以咖啡为主,但是爱饮茶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东部地区18-19世纪时茶叶消费量曾一度超过咖啡。现在芬兰茶叶市场品种颇多,以红茶为大宗,绿茶仅占10%左右,另外还有各种果味茶。芬兰人虽然饮茶不多,但是很有特色。至今还有不少芬兰人使用一种叫“沙莫瓦尔”的俄罗斯式铜茶壶煮茶,加上专门茶具和饮茶礼仪,文化气息浓郁。</p> <p class="ql-block">🔽非洲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非洲,一片热情、遥远、古老、神秘的土地。如果要为非洲画一幅速写,炽热的阳光、无垠的沙漠、茂密的雨林、纵横的河流,或许是不可缺少的线条。而葱茏的茶园和清甜的茶饮,也值得仔细勾勒,它们滋养了非洲人民,舒展了他们的身心。</p> <p class="ql-block">🔽埃及:</p><p class="ql-block"> 埃及是茶叶进口和消费的主要国家。埃及人好饮红茶,采用煮饮的方式,喜欢在茶中加糖,调成香甜甘醇的糖茶。</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是北非地区仅有的绿茶消费国,茶对于摩洛哥人的重要性仅次于吃饭。</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是世界上进口绿茶最多的国家,大部分茶叶从中国进口,仅在其北部的丹尼尔地区有少量的茶叶生产。摩洛哥人喜欢喝浓茶,不仅茶叶量大,薄荷和糖也加得多。当地人认为,只有本地出产的糖,才能泡出最好的茶。</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茶具。</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p><p class="ql-block"> 肯尼亚茶文化极其丰富,肯尼亚人受英国人的影响,有喝下午茶的习惯。民众主要饮用红碎茶,一般会在红茶中加糖调饮。</p><p class="ql-block"> 位于东非的肯尼亚是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植茶区城遍布全国,海拔均在1000一2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1℃左右,光线充足,雨量丰富,略带酸性的火山灰士壤极其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洲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大洋彼岸的美洲,茶叶曾经引发一场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战争。小小的叶子掀起的波澜,一重重推进,最终影响了国家的命运。硝烟早已散尽,美洲人民对茶叶的热情不减,如今,他们依然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茶、利用茶、亲近茶,延续美洲的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美国:</p><p class="ql-block"> 北美与茶的渊源可追溯至17世纪。远在1690年,波士顿就有定点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1773年,因拒绝上缴增加的茶税而引发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美国独立之后,于1784年派遣第一艘“中国皇后号”商船,开始了中美贸易,其中茶叶是重要的货物。到18世纪60年代,美国进口的茶叶已经达到120万磅。</p> <p class="ql-block">🔽波土顿倾茶事件,又被称作波士顿茶会事件。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茶税法案》,这个税法引起了英国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1773年12月16日,东印度公司满载中国茶的船到达波士顿港口。殖民地人民拒付茶税,兴起抗税运动,数千之众向船只涌去,其中一些伪装成了美洲印第安人。抗议者们把342箱茶叶抛入海中。此举成为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倾茶事件图。</p> <p class="ql-block">🔽中国皇后号:</p><p class="ql-block"> 中国皇后号是一艘三桅帆船,1784年2月22日自纽约启航,5个月后抵达广州,成为美国立国后第一艘抵达中国的船只。装满茶叶后,中国皇后号于次年5月11日返回纽约港。这次航行是中美历史上的首次通商,开辟了两国的贸易之门,亦鼓舞了美国的商人和水手们。</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饮茶习惯:</p><p class="ql-block"> 美国人最早饮用的是绿茶。20世纪初,随着冰茶的出现,红茶在北美的销售量超过了绿茶。1920年,红茶和绿茶各占40%,鸟龙茶占20%。后来,红茶成为美国人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威廉·乌斯克所著的《茶叶全书》,该书为作者历时30余年搜集资料、访问众多产茶国家和地区,写作10余年而成,于1935年出版。全书共60余万字,对茶叶的各个方面及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都有丰富详尽的记述,堪称20世纪的茶学巨著(以下照片2张)。</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p><p class="ql-block"> 阿根廷人有饮用“南美仙草”——马黛茶的习惯,所谓马黛茶,其实是一种“非茶之茶”,马黛树一般树高3-6米,野生的可达20米,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枝叶间开雪白小花,阿根廷人对这种叶子的处理方法和中国的茶叶相似,所以中国把这种叶子称为马黛茶。</p><p class="ql-block"> 马黛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维生素C、B1、B6、镁、铁、钾、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马黛茶也具有药用价值,因此被称为“健康之饮”“快乐之茶”,成为阿根廷的一种标志文化。</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马黛茶茶具:</p> <p class="ql-block">🔽大洋洲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大洋洲人民的饮茶习俗,由来亦久。茶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量也重。在饮茶方式上,大洋洲人民形成了自己的偏好。无论饮茶方式和茶味浓淡与其他地方有何异同,在这里,一天之中总有一段或更多的时光,留给茶。</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p><p class="ql-block"> 澳大利亚不仅产茶,也是茶叶消费大国,所产茶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受英国影响,澳大利亚人喜欢红碎茶,红碎茶占消费总量的85%。红茶的饮用为调饮式,常在茶中加入糖、牛奶或柠檬。</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的饮茶风俗与澳大利亚相似,习惯饮红茶,喜爱加糖加奶,甚至加入甜酒、柠檬饮用。新西兰原本不产茶,茶叶消费完全依赖进口,20世纪初,中国人在新西兰开辟了茶园,才开始发展茶叶生产。如今,新西兰已有茶叶万余亩,其生产规模还在持续扩大中。</p> <p class="ql-block">🔽世界茶业:</p><p class="ql-block"> 在茶为中国举国之饮的今天,世界范围之内,茶亦被列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是全世界人们普遍欢迎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的绿色饮料。从全球茶区的地理分布看,种茶国家遍及世界五大洲,茶产业早已成为全球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世界茶业大事记(每个方块可旋转查阅)。</p> <p class="ql-block">🔽世界茶业现状:</p><p class="ql-block">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主要集中于北纬49°到南纬33°之间,主产区在亚洲和非洲,其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除了中国,目前世界主要产茶国还有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日本、越南、埃塞俄比亚等。</p> <p class="ql-block">🔽世界茶区:</p><p class="ql-block"> 根据世界茶叶生产的分布,结合气候、生态等条件,可将全世界划分为六大茶区。</p><p class="ql-block">1、东北亚茶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p><p class="ql-block">2、西亚茶区: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士耳其、伊朗等国:</p><p class="ql-block">3、南亚茶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p><p class="ql-block">4、非洲茶区:包括肯尼亚、马拉维、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马里等国;</p><p class="ql-block">5、东南亚茶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p><p class="ql-block">6、南美茶区:包括阿根廷、巴西等国。</p> <p class="ql-block">🔽2022年全球茶叶市场概况:人均茶叶消费量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左上)茶叶产量前十(右上)茶叶进口前十(左下)茶叶出口前十(右下)。</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茶,人类利用已有数千年之久。沧海浮沉,世事变迁,人类进步,科技发展,人们饮茶、用茶的方式日益丰富,对于茶的热爱始终不变。相信在未来,茶会以它独有的魅力,赢得更多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颖秀居内展出的《茶和天下,芳传古今》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茶和天下,芳传古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专题展,是以全国15省(区、市)44个涉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为主体,从“唯有佳茗不负光阴”“味久而淳香远益清”“良法精制茶人匠心”“寻茶问水咀华啜英”四个单元展开,运用不同展现手段,多元化、活态化呈现中国相关制茶技艺和饮茶习俗风貌。</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茶,是人与草木的互相倾心。</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茶类最全、茶品最多的国家,茶之于国入,既是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还是彰显“谦、和、礼、敬”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中国制茶技艺和饮茶习俗经历岁月积淀和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种类丰富的手工制品,并通过海外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让全球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1、唯有佳茗,不负光阴:</p><p class="ql-block"> 茶有真香,芳名远播。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识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多样性实践。在传承至今的同时,中华茶文化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和中华文明对话世界的桥梁纽带。</p> <p class="ql-block">🔽2、味久而醇,香远益清:</p><p class="ql-block">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制茶技艺传承千年,从古到今众多的茶品犹如灿烂繁星,不可胜数。其制作技艺和技巧以及因此而出现的茶风茶俗更是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截至2021年,共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个传统技艺类及民俗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项目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也是地域文化的缩影,蕴含着弥足珍贵的研究和保护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44种茶叶制作传统技艺可供查阅。</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竹编茶叶储存器具。</p> <p class="ql-block">🔽径山茶宴:</p><p class="ql-block"> 径山茶宴主要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一种大堂茶会,堪称中国博茶文化的经典样式。其发源于唐,兴盛于宋,融入僧堂生活和禅院清规,并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p><p class="ql-block"> 径山茶宴的仪式程序有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期间可“看话禅”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见,以茶参禅问道,成为径山茶宴的精髓与核心。</p> <p class="ql-block"> 茶博馆龙井馆区依山而建,毗邻龙井村,茶园环绕,占地7.7公顷,山林覆盖率达70%,是一座秀美的山水园林,里面琼台亭阁众多,适合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游览。因时间关系,只能跑马观花,下面作一简略介绍。</p> <p class="ql-block">🔽余闲是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门口供游客休息的“淡然小筑”。</p> <p class="ql-block">🔽山川灵稟居。</p> <p class="ql-block">🔽千香雅苑。</p> <p class="ql-block">🔽杭州茶人高濂提出:“西湖之泉,虎跑为最;两山之茶,龙井为佳”,虎跑泉水泡龙井茶被称为“西湖双绝”。</p> <p class="ql-block">🔽迟桂亭。</p> <p class="ql-block">🔽澄怀亭。</p> <p class="ql-block">🔽鸿渐阁。</p> <p class="ql-block">🔽学茶堂。</p> <p class="ql-block">🔽茶有真香亭。</p> <p class="ql-block">🔽佳茗亭。</p> <p class="ql-block">🔽真逸亭。</p> <p class="ql-block">🔽非遗交流展示中心:本区城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非遗交流展示中心”,集交流展示、专题培训、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茶技艺传授,茶习俗体验,茶器具展示、茶知识分享,综合展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中丰富多元的活态元素以及蕴含其中“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现场示范照片3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