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江苏: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师傅236657630

<p class="ql-block"><b>撰稿人:三师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因蹭邻居冯老弟单位福利之邀请,我们一行乘坐大巴从绍兴出发,疾驶多条高速一路北上烟花三月游扬州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历三月的扬州古城,是瘦小西湖柳烟绿,是琼花如雪满巷深;是流水古韵大运河,是东关街口游人忙;是众人千里来相会,共度“二十四桥明月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吴夫差十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一路伴随着文化的兴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自然而然列入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起溍(1906—1931),字建虞,化名鲁士英、陈君豪,江苏扬州人,是中共扬州地方组织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扬州临时县委书记、泰县县委书记等职,为扬泰地区的革命斗争奠定了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故居位于东关街338号,2009年修缮后作为党史教育基地开放。其事迹被列入“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曹起溍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至今仍是扬州地区重要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代的扬州,已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国际大都会,连日本的遣唐使也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和扬州学习中国文化。诗歌中大量出现了扬州意象,李白、杜牧、徐凝、张祜等人便将扬州推向了巅峰。张若虚的一曲《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虽未直接描写扬州,但融入了江南的无数意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早知道扬州,源于读书时期历史老师的讲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乾隆皇帝下江南;史可法扬州保卫战。后来又陆续读到了“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慢”、“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充满扬州意象的诗句。瘦西湖、五亭桥、大明寺、个园、何园、东关街、大运河漕运码头,这些实景变得高大而立体起来。而秦观、鉴真和尚、扬州八怪郑板桥、朱自清、汪曾祺、梅兰芳、江上青这些名人和扬州炒饭、三丁包子、扬州“三把刀”使扬州血肉丰满,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向往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南京打工时,曾经和打工同事小万乘坐绿皮火车到访东关街,因设卡需要门票,与何园、个园、瘦西湖失之交臂。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瘦西湖、五亭桥,烟花三月的风景像一幅幅水墨画,不停地在我眼前交替展现,迎风招展。李白、杜牧的诗,张若虚的曲;隋炀帝的游山玩水、史可法保卫扬州城的前仆后继,结合我自己的浅薄认知;去寻找“玉人何处教吹箫”的隋唐演义,催醒了那一场缠绕心头的“十年一觉扬州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工无赖是扬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