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黎明即起读圣贤书”为什么能坚持?自己想要才是坚持的燃料!

中医和传统养生总部基地

<p class="ql-block">有自己的立场和方向,有自己喜欢的具象,还能够始终持之以恒,不松懈、不倦怠。今天学习《论语》,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如何让坚持变得可持续? 答案在于:以热爱抵御辛苦,以利他超越孤独,以动态平衡守护初心。就像颜回在陋巷“不改其乐”,我们也可以在纷繁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箪食,一瓢饮”,在成全他人时照见更辽阔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辛苦,心不能苦。辩证的看苦乐观,辛苦一些真的不是问题,但是真正的“不苦”在于选择为热爱而承担,自己在自由的驾驭心神,而不是被绑架,被控制。若内心抵触、价值观动摇,则会陷入“心苦”。在孔子眼中,颜回的“不惰”源于他对学问的热爱与对道的认同,这种内在驱动力让外在的清苦变得值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悦自己,这是兴趣与意义的统一。“黎明即起读圣贤书”为什么能坚持?自己想要才是坚持的燃料,要赞美自己好学或努力吗?其实真相是对圣贤经典本身的愉悦感!这里面有瘾头,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才能像颜回一样“乐在其中”,在最初的克服挑战中获得了习惯养成的满足感。 一个是不得不做,另一个是自己想做,后者才是心不苦的根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全他人,垫高自己,利他是更高维度的坚持。颜回的“不惰”不仅为己,更指向“克己复礼”的社会责任感。成全他人能拓宽生命的意义感,让坚持不再局限于个人得失。 如果做一件事的意义,可以将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结合,这是很幸福的选择,这样的坚持并非盲目硬扛,而是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清楚方向后,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若方向错误或方法僵化,执着反而会变成枷锁。真正的始终如一,是目标坚定而方法灵活。</p> <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1,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p><p class="ql-block">2,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p><p class="ql-block">3,摸鱼</p><p class="ql-block">4,赏识,共识</p><p class="ql-block">5,对“黎明即起读圣贤书”是有共识的(坚持的理由)</p><p class="ql-block">6,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p><p class="ql-block">7,追光的人。</p><p class="ql-block">8,放松的情形下,或许更有能量。</p><p class="ql-block">9,不是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是每天马不停蹄。</p><p class="ql-block">10,别让生命的齿轮早早被磨损</p><p class="ql-block">11,苗而不秀,秀而不实</p><p class="ql-block">12,在抱怨中耗尽了元气(无怨)</p><p class="ql-block">13,在自己的日子里,春光正好</p><p class="ql-block">14,未来可期,岁月知味(代代传家时光仓)</p><p class="ql-block">15,主观努力,客观磨砺</p><p class="ql-block">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p><p class="ql-block">17,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p><p class="ql-block">18,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p><p class="ql-block">19,墙边草,顺风倒</p><p class="ql-block">20,好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