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今诫—中国前贤箴言集萃今译》(941—945)

周天红(无悔斋主)

<div>九四一</div>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br>求乐。<br>〖今译〗饮食必须保证总能吃得饱,然后再追求吃得好;穿衣<br>必须保证总能穿得保暖,然后再追求华丽;居住必须保证总能安定,然后再追求安乐。<br>〖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反质》。<br>九四二<br>忠者不饰行以徼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br>〖注释〗饰行:矫饰其行为。徼荣:求荣。食言:不履行诺言。人不会违背自己的诺言来获取私利。<div>〖今译〗忠诚的人不会矫饰自己的行为来谋求荣誉,守信的<br>人不会违背自己的诺言来获取私利。<br></div><div>〖出处〗[西汉]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第四状》。<br>九四三<br>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br>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br>〖注释〗治:治理。乱:杂乱。圣贤:圣人和贤人(圣人,被公认的品德最高尚,具有大智慧,对世人有着巨大影响的人;贤人:德才兼备,言行足以成为世人为人处世准则的人)。<br>〖今译〗学习就能使人增长知识变得聪明,不学习就会使人<br>变得越来越愚笨;学习做事就会有条不紊,不学习做事就会杂乱无章。从古代以来的圣人和贤人,品德高尚的,成就伟大事业和高深学业的人,没有不是经历过刻苦学习而成功的。<br>〖出处〗[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五》。<br>九四四<br>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br>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br>〖注释〗辱:羞耻。荣:光荣(与“辱”相对。)<br>〖今译〗贫穷、地位低下并不是可耻,因为贫穷、地位低下,而谄媚奉承别人的人,最为可耻;有钱、地位高尚并不光荣,有钱、地位高尚且能够帮助他人,用他的财富救济穷人,作有利于世的人,最为光荣。<br>〖出处〗[清]王永彬《围炉夜话》。<br>九四五<br>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br>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br>〖注释〗谗夫:心胸狭窄、喜欢挑拨离间的人。毁士:诽谤或<br>诬陷他人。媚子阿人:指谄媚取巧、阿谀逢迎的人。媚,谄媚;阿,阿谀逢迎。隙风:指从门窗、墙壁的缝隙中吹来的风。损:伤害。<br>〖今译〗那些心胸狭窄、喜欢挑拨离间,诽谤、诬陷他人的人,如同一小片云彩遮蔽日光,不长时间日光就会自己重现;喜欢谄媚、阿谀奉承的人,就像从孔缝中吹进来的风,虽然侵害人的肌肤,却感觉不到它的伤害。<br>〖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