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静思悟】《善为士者》

元亨利貞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道德经》“善为士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那种“无身”无患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大道无身无形,却能功于天下造福天下。今天这章就是对“无身”无患的圣人进一步的说明,善为士者就是有大道一样德性和功用的人。</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u>:<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u></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u></b></p><p class="ql-block"> 解释:古代善于治道之士,幽微精妙深奥通达,深邃得难以认识。</p><p class="ql-block"> 点评:大道(规律)提供“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功于宇宙造福万物,却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辩若讷,让人无法迎接也无法尾随,自然也就无法歌功颂德。大道(规律)对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道德经》说的“善为士者”和《庄子》讲的“古之真人”一样,就是拥有大道德性及功用的人,也就是拥有大道玄德的人。精通大道的圣人为什么深邃让人难以琢磨啊?因为他像大道(规律)一样“无身”无患,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没有任何私心私欲,只有天下公心,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您真的理解并发自内心付之行动吗?我们普通人是站在被管理的角度,对党的思想肯定不好理解啊,肯定对圣人的所作所为难以捉摸啊。所以啊,谓之: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u></b></p><p class="ql-block"> 解释:正因为他难以认识,就勉强加以描述吧。</p><p class="ql-block"> 点评: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风险精神、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使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思想。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作为倡导者的伟人,怎么想的啊?他的胸襟是多大的博大啊,他的德性多么淳朴啊,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彻底的。不好表达不好描述,也描述不很全面,只能简单描述一下吧。《道德经》讲的话,只能说是从大道参考物的角度大体描述一下,今天我们也可以从大道的角度,用今天的语言描述啊,我们该怎么称颂领袖呢?领导的思想闪金光,领袖的思想照四方,领袖的胸襟大似海,领袖的眼光如灯塔,等等啊,谁能用语言描述彻底呢!只能说大体描述一下吧,所以啊,谓之: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豫兮,若冬涉川。】</u></b></p><p class="ql-block"> 解释:犹豫不决啊,就如寒冬过大川,战战兢兢。</p><p class="ql-block"> 点评:“豫兮,若冬涉川”。豫:犹豫不决,小心谨慎。这句话意思就是:犹豫不决啊,就如寒冬过大河。这是什么逻辑啊?善为士者,就是道家文化说的圣人,难道一个犹豫不决的人就是圣人的条件吗?做事果断,毫不迟疑就不能成为圣人吗?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该如何对待大道(客观规律)?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都知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一个人思想完善的人,谁敢对大道(规律)轻薄啊?我们每做一件事,难道不需要对市场反复调查吗?我们每做一件事难道不需要反复论证吗?所以啊,圣人有言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事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而不是墨守成规。由此可见啊,圣人是思想成熟的人,对待大道(客观规律)不敢丝毫怠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如冬天过大川,谓之:豫兮,若冬涉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 【犹兮,若畏四邻。】</u></b></p><p class="ql-block"> 解释:心怀畏惧啊,就如害怕四周的邻居。</p><p class="ql-block"> 点评:犹兮,若畏四邻”。犹:原是野兽的名称,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若畏四邻:就像害怕四周的邻居。我们知道啊,《道德经》是一部管理哲学,是给天下管理者长治久安道理的书籍。因此啊,《道德经》的很多词汇语句,就应该站在管理天下的维度思考,应该站在社会管理的高度思考问题。君与臣,上与下,管理系统与天下百姓。显然,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四邻”往往是特指天下百姓,人民大众。“若畏四邻”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理解天下的力量源于天下百姓,社会的伟力来源于天下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可违的,人民蕴藏改天辟地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啊,真正的圣人,深刻理解人民蕴藏改天辟地的力量,敬畏人民的伟大力量。所以啊,圣人执掌国家公器,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公平公正,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这是长治久安之道,是天下太平之道。圣人理解天下的理想源自天下人民,人民的美好愿望不可违,圣人之在天下就如畏惧四邻的力量一样,谓之:犹兮,若畏四邻。</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俨兮,其若客。】</u></b></p><p class="ql-block"> 解释:恭敬严肃啊,就如外出做客。</p><p class="ql-block"> 点评:“俨兮,其若客”:恭敬而严肃啊,就如在外做客。一个人在自己家里总是很随便的,无拘无束,而到了别人家里一般都是会拘谨,这是人之常情,《道德经》是教给天下管理者长治久安道理的圣典,单纯这么理解显然是很肤浅的。“客”的深层内涵思考是什么呢?对于宇宙来说,太阳和地球是匆匆过客;对于地球来说,万物生灵是匆匆过客;对我们来说,花开花落,细细的流水,失去的光阴也是过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个封建王朝就如匆匆过客,旧社会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不正在诉说这个道理吗?对于历史来说,管理者是匆匆过客,天下不是哪家王朝的私产,而是天下人民共同的家园,人民是江山的主人。所以啊,圣人有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管理者恪守为客之道,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立政为公、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就能汇聚天下民心,深得百姓拥护;反之,视天下为自家私产,公器不公,公权私用,就会失去人心,沦为天下之贼。圣人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大公无私、公平公正,真心实意把国家公权造福于民,服务于民,这就是恪守为客之道,谓之:俨兮,其若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 【涣兮,若冰之将释。】</u></b></p><p class="ql-block"> 解释:化解社会矛盾啊,如春来冰将融释,悄无声息完美解决。</p><p class="ql-block"> 点评:“善为士者”(圣人),敬畏天地苍生,把天下百姓视作真正的主人,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疑虑和隔阂,就像冰块消融流散一样,无声无息,自然顺畅。为什么会这样呢?参考对象大道就是这样啊。大道(规律)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让天地万物能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对于天下百姓来说,管理者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带领天下百姓过上和平昌盛的日子,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让百姓都能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生活,胜过一切教化。仁义礼教,普世价值观难道不是世俗之论吗?不失去仁义,哪里需要倡导仁义?不失去民主自由,哪里需要倡导民主自由?天下不失道,哪里需要教化,教化天下的至高境界是不用教化,就如冰之融化,悄无声息。因此啊,圣人教化天下,好像没有教化,如冰之将释无声无息,自然而然。这就是《道德经》“涣兮,若冰之将释”的内在逻辑,谓之:涣兮,若冰之将释。</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敦兮,其若朴。】</u></b></p><p class="ql-block"> 解释:德性敦厚啊,就如朴材未经雕刻。</p><p class="ql-block"> 点评:至高无上的德,让人感觉不到有德,德性淳朴自然,让人不知道怎么称赞有德。什么样的德是敦厚朴实的啊?是大道之德。大道有什么样的德性呢?大道是怎么展示德性的呢?大道(规律)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来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没有任何私心私欲,她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器免成、大辩若讷,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这就是至高无上的大道啊,这就是大道展示的德性啊。她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无身无形,不知道让人怎么歌功颂德,圣人管理天下也是一样的道理。圣人执掌国家公器,就如大道管理宇宙万物一样,没有任何私心私欲,大公无私、公平公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自己甘做人民的公仆,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把天下功劳推给人民,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立场就是管理者德性敦厚朴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旷兮,其若谷】</u></b></p><p class="ql-block"> 解释:胸襟宽阔啊,就如博大的山谷。</p><p class="ql-block"> 解释:这句话显然说“善为士者”(圣人)博大的胸襟。大道(规律)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大道(规律),囊括整个宇宙,大到几百亿光年的外太空,小到六极之内的原子核内部,它无处无在,无处不有,没有谁能脱离它的管理。宇宙万物在大道(规律)的作用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运行,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能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音希声,让人不知道怎么来歌功颂德,这就是大道(规律),这就是大道(规律)博大的胸襟啊!圣人胸襟宽旷啊,能包容万物生灵,福泽天下苍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政见和发展理念的人,和谐相处,共存共生。圣人管理天下就如天地大道(规律)一般,胸襟宽阔,能容得下天下人民。圣人管理天下以天下之德,顺应历史潮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一切热爱和平的民族,团结一切热爱正义的人民,和平相处,共同繁荣,共谋发展,与世界各族人民一起为世界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这是天下之德,这就是圣人胸襟。</p><p class="ql-block"> 【混兮,其若浊】</p><p class="ql-block"> 解释:浑厚含蓄啊,就如犹如浑浊的江河。</p><p class="ql-block"> 解释:浑厚含蓄啊,混同一切,就像浑浊的江河一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政见和发展理念的人就如浑浊的江河,圣人治国理政,总能找到大家公共关心的和平与发展,生存与繁荣,和谐共存共生。自作清高者,搬弄是非,容不得别人半点瑕疵,是管理不好天下的,世俗之学高举道德,以道德标榜自己,容不下别人不同的意见,哪有天下之德啊?以民族为界,就会站在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对立面;以普世价值为界,就会被孤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之外;以肤色为界,和自己不一样肤色的人民都是对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求同存异,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圣人注定不会选择无数的“是非”、“彼此”之分,而是把天下万事揉成一团(这是庄子原话),在混沌的天下中寻找共识,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民族,凝聚一起热爱正义的人民,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世界人民大团结,以天下之德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圣人之德犹如大道,混同天下万事万物,所以啊,谓之:混兮,其若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u></b></p><p class="ql-block"> 解释:谁能让浊流不再汹涌,在安静中慢慢澄清?</p><p class="ql-block"> 解释: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有2000多个不同的民族,有多种不同的肤色人种,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每个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政见,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阶层,整个世界混混沌沌、浑浊一片。复杂的形势给奸诈邪恶之徒提供了为非作歹的机会,欺压百姓的机会。仁义礼智成了大地主既得利益集团欺压百姓的工具,普世价值观成了帝国主义祸乱世界的遮羞布,霸权主义者利用“民主自由”这个遮羞布,制造民族对立,挑拨民族关系,为了一己之私,到处输出战争,导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天下该怎么走向太平啊?谁能让浊流不再汹涌,在安静中慢慢澄清呢?只有大道之德,圣人之德。在复杂的世界,凝聚共识,和平与发展,生存与共荣,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民族,凝聚一起热爱正义的人民,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世界新秩序,让天下人民都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样天下人民都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这个天下就会逐步凝聚为一,就如我们56个民族逐步会融为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这样世界就没有战争了,天下也就持久太平无事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u></b></p><p class="ql-block"> 解释: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又让她不断萌动生机?</p><p class="ql-block"> 点评:这句话显然是紧接上句话的,动荡不宁的社会,百姓怎么能安心发展呢?假如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怎么能萌动生机呢?天下只有安静太平了,天下一切热爱和平的人民都能和谐共生共存,这样就没有了战争,没有了社会动荡,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条件。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鸟儿自由自在飞翔于蓝天,人民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圣人之在天下,没有私心私欲,一切以天下公心为念,公平公正、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天下人们才能在和平安定中,繁衍生息,生存发展。圣人管理天下,就如巨轮的舵手,能包容天下一切热爱和平的人民,团结一切热爱正义的民族,让天下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长治久安,和平昌盛。共产主义理想不就是这种崇高追求吗?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又让她不断萌动生机?唯有合道而行的圣人。什么是合道而行的圣人?就是合大道德性和功用而做的人,大公无私、公平公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就是这种圣人思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u>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u></b></p><p class="ql-block"> 解释:保有此道的人永远不想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才能驱旧图新。</p><p class="ql-block"> 点评:保有大道之德的人,内心就如大道管理万物一样至虚至静,对外物没有任何贪婪之念。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无身无形、大器免成、大象无形,也就不用让人们歌功颂德。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立政为公、执政为民是初心和担当;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公而忘私、为天地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是责任和使命,这就是保有此道的思想。德性敦厚的人,没有对外物过度的占有欲望,不被外物(名、利、权)所累所伤,视功名粪土、视虚名为桎梏、视财货为累赘。这样的圣人执掌国家公器,必然能公平公正,公而忘私,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在当今时代,内心向党,忠于人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人民而作,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真心实意造福一方百姓,这就是《道德经》的思想灵魂,这是道家文化在新时代的真正内涵。</p><p class="ql-block"> 题外话:《道德经》是一个有机整体,看似说东道西,实则是紧密相连。前面很多章节阐述了圣人至虚至静的道理,一个人没有任何私心私欲、争心至柔之弱,对外物没有任何贪婪之念,才能从内心深处进入下一章天下为公的道理。《道德经》第十六章是如何推导出“天下为公”的道理呢?我们敬请期待。《道德经》的语言比较精简干练,当然也让人不好理解,《庄子》的话故事性强,思想是一样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固步自封、刻舟求剑就背离了大道的精髓。至道课堂的话比较啰嗦,基本都是使用我们耳濡目染的大白话,是从不同角度反复阐述一个长治久安的道理。我们都没有任何私心,问心无愧,希望天下人们都能自由自在忘记自我的生活,都是这个思想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