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蔡之青 善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手机随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关于未来学校“长相”的讨论(二十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按:2月22日,本人在“教师交流园地”发起了主题为“未来学校‘长相’”的讨论,两个多月来,多位老师参加了话题讨论,尤其是得到善德老师的积极回应,他的讨论精彩叠出、充满智慧,非常感谢善德老师。为方便美友们阅读,现将讨论内容整理成美篇,分期在“教师交流园地”发布,希望美友们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一方面说明党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之所以难,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与产业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当然也有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的成份,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学到与岗位相适应的技能。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必须建立在产业链上,教室应搬到生产现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党和国家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及时出台意见,尽显民生关怀与战略眼光。当下就业难,确实是教育与产业适配度不足这一关键问题在作祟。不过,毕业生自身也需自省。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破局良策,将教室搬到生产现场,既能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也能让产业及时吸纳适配人才,实现双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在人工智能时代,整个教育链或将发生重大变革,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体系化、递进化,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注重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起点是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习模式将从传统的班级集中学习转向项目的问题学习,把解决一个个问题作为学习主线,这一学习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岗位、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合作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传统教育重知识体系,而新趋势以问题为导向,让学习更贴近现实场景。这种转变极具价值,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思维活力与合作意识。期待教育界能顺应潮流,推动创新实践,为学生成长开辟更广阔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用到许多跨学科知识,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已经掌握,有的则还没有掌握。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网上检索、同伴帮助、老师引导来突破知识障碍,从而完成相关知识学习。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必然会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会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拓展思维的边界。团队成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享受到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呈现了项目学习的魅力。它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探索未知,借助多元方式攻克知识难关。团队协作里的思维碰撞,不仅拓宽思路,更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收获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极具价值的教育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当下,老师们为了应付考核,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考试成绩,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科本位、考试本位、考核本位的现象,从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利益的兼顾上往往有失偏颇,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甚至会出现,凡是考试不考的,那怕课程标准中有的内容也会被忽略,而那些难以用试卷度量的德育内容就更会被高高挂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考核压力使教学偏离正轨,学科、考试本位现象凸显。但我们也应理解老师的无奈,这并非他们本意。要扭转局面,需优化考核体系,减轻不合理压力,引导老师回归育人初心,让教育兼顾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真正践行国家教育方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之青: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大学有五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按照本人粗浅的看法,社会服务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助力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建设。特别是一些应用型大学,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把课堂作为服务企业的战场,把更多的企业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交替、岗位实习、产品加工、作品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工作技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老师对现代大学功能的解读精准且深刻,尤其点明社会服务功能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对应用型大学的建议更是切中要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让学生无缝对接职场,有效提升实践能力。这不仅为学生就业铺就坦途,也为产业输送适配人才,助力经济建设,是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共进的良策,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善德:同时,这种模式还能促进高校教育内容的更新与优化。企业的前沿技术和实际需求反馈到课堂,促使教学紧跟行业动态。而且,工学交替等形式能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增强职业认同感。长远来看,这对提升大学整体社会服务效能、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qdpirx"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420:未来学校的长相(26)</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pghwy3"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419:未来学校的长相(2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oemjcv"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418:未来学校的长相(24)</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ne4pfj"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417:未来学校的长相(2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mdyqb7" target="_blank">晨行悠思416:未来学校的长相(2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