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故里话济公

陆廷荣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天台山笼罩在一层薄纱般的晨雾中,我们几位好友驱车来到这方净土,只为一睹济公故居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济公是僧非僧,入俗不俗,虽是佛教中人,也斥佛中之恶;虽常佛道斗法,也友道中之善。电视剧《济公》中歌曲“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唱的就是他。</p> <p class="ql-block">  济公俗名李修缘,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出生于天台。李家祖上是名门望族,世代仕宦,为官清正,且历代多佛教信士。济公的父亲李茂春,南宋初归隐天台,为人仁厚,乐善好施,每遇灾荒,即捐粮捐物给乡亲,人称“李善人”。</p> <p class="ql-block">  济公少时聪明颖慧,嫉恶如仇;又居天台宗祖庭国清寺附近,耳濡目染。弱冠之年,他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赴杭州灵隐寺,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法号“道济”,后居净慈寺。</p> <p class="ql-block">  传说他皈依佛门后,不循常规,出入市井,假装癫狂,锄恶扶善,深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被尊为“济公活佛”。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一片幽谷深处的济公故居,青砖灰瓦的院落悄然坐落,透出岁月沉淀的典雅。穿过斑驳的门槛,迎面而来的是济公的铜像,他盘膝而坐,神态安详,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微笑。铜像旁是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枝干虬曲,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室内摆放着几件古老的物件,油灯、木桌和竹扇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是济公的禅房,房内陈设极为简单,仅有几案、蒲团,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站在蒲团前,仿佛能感受到济公当年打坐时的那份宁静与超脱。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两旁的山花烂漫,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与山间的溪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人的山林交响曲。我不禁想起济公临终前的那首偈语:“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璧,如今收拾归去,依旧水连天碧。”短短几句,却道尽了人生的起伏与超脱。</p> <p class="ql-block">  济公年轻时才华横溢,本可仕途坦荡,却毅然决然遁入空门,成就一段奇缘。他不拘小节,嗜酒如命,却又心怀慈悲,济世度人。他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如今,站在他的故居前,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的风采,那份对世事的淡然与对众生的慈悲。</p> <p class="ql-block">  离开故居时,我回头观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济公的故居,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让人思考的场所。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历史的痕迹,更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或许,这就是济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让人们在纷扰的世事中,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