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十二大军区将帅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昆明军区</p><p class="ql-block"> 昆明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要一级军区之一,1955年4月1日以云南军区为基础组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负责指挥云南省、贵州省辖区内的陆军和空军部队及公安军。是滇、黔地区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p> <p class="ql-block"> 1.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谢富治 上将</p><p class="ql-block"> 谢富治(1909年9月26日—1972年3月26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镇丰岗谢家垱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政治委员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八纵队司令员、陈谢集团政治委员兼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1955年授上将军衔。历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972年3月26日病逝,享年63岁。1980年10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p> <p class="ql-block"> 2.副司令员:秦基伟 上将</p><p class="ql-block">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年仅13岁,被赞为“红色少年”。1929年,秦基伟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受命组建“秦赖支队”,任司令员,威震敌后,后任太行军区新编11旅副旅长,组建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因其勇猛果敢,获“秦大刀”“秦大胆”等称号。</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15军军长。1951年率部入朝作战,在上甘岭以劣势装备抗击美军43天,歼敌2.5万余人,成为经典战例。受到毛主席单独接见,获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1997年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 秦基伟以胆识过人著称,他一生忠于党和人民,被评价为“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新中国建立、国防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作出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 3.副政治委员:于一川 云南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于一川(1917.1—1990.11.19),原名安积善,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罗家寨村(原属山东省乐陵县)。1936年9月,他在北平师范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投身抗日救亡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7受党组织派遣进入国民党石友三部队开展统战工作,任团政治部主任兼共产党支部书记。1939年转移至太行抗日根据地,从事党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后历任太谷县委书记、黎城县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参与上党战役后勤指挥,任政委,组织动员青年参军和民工支前;后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皖西区党委副书记,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坚持斗争,牵制国民党主力直至淮海战役胜利。</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历任云南省省长、省委书记。1955年昆明军区成立时,被任命为副政治委员,与金如柏共同辅佐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谢富治,负责军区政治工作,尤其在政治动员和组织建设方面贡献显著。</p> <p class="ql-block"> 4.副政治委员:金如柏 少将</p><p class="ql-block"> 金如柏(1909年—1984年3月27日),江西永丰人。1930年7月参加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三军中任团政治指导员、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政治处主任兼政委。后随红二军团长征,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宣传科科长、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及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军政干校政治部主任、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第13军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1965年起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晚年任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治委员及中央军委委员,直至1984年病逝。</p><p class="ql-block"> 金如柏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其生涯以政工领域为核心,其贡献集中于政治工作与军队法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5.政治部主任:胡荣贵 少将</p><p class="ql-block"> 胡荣贵(1913年—2004年2月21日),曾用名张生泉。山西定襄人。1933 年入团,了1936年入中党。1937年起,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干事, 工作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总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决一旅38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第38团政治委员、太岳纵队第一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 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11旅政治部主任, 中原野战军四纵队11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 任云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授少将军衔,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1959年升任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委员。2004年2月21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 胡荣贵在昆明军区任期内,将革命战争年代积累的政治工作经验与建国后的军队建设需求相结合,为西南边疆的稳定与军队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官方评价其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其生平事迹被多次追忆,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范例。</p> <p class="ql-block"> 6.参谋长:鲁瑞林 少将</p><p class="ql-block"> 鲁瑞林(1912年10月—1999年7月14日),甘肃临夏人。1928年底拾柴时被冯玉祥的西北军抓壮丁,成为马夫。1931年随第26路军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历任营长、团总支委员等职,因其勇猛与机智并重的作战风格,被誉为“不败将军”。</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62军政委,参与多场重大战役。</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后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等职,1956年晋升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3年调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晚年定居广州,1999年7月14日病逝,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 按资历和职务,1955年大授衔时,鲁瑞林本应授中将军衔,但因受“林下事件”牵连被降为少将。后经组织审查证实其清白,虽军衔未改,但经毛主席特批享受中将待遇,成为唯一一位“享受中将待遇的开国少将”。</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