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2024年陕西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参与者,在培训的第四天,我经历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收获了满满的启发与思考,内心的触动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组专家周业虹老师带来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备考策略”讲座,犹如一盏明灯,为身处高三教学一线的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周老师紧扣高考评价体系中“情境载体”的功能定位,以2022年“碳中和实验设计”、2023年“新型储氢材料分析”等典型真题为依托,深入剖析情境素材的筛选原则与应用策略。通过真题溯源,一步步还原命题情境构建过程,这让我对“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周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在今后的高三教学里,我应当积极引入更多贴合生活实际、紧跟科技前沿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同时,周老师系统梳理的“电解质的概念”“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等高中化学教学中高频出现的科学性错误,以及结合高考评价大数据揭示的教学盲点与备考薄弱环节,都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更加严谨细致,不容许任何知识漏洞的存在。而周老师提出的双向四维衔接策略,更是为我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框架,让我明确了如何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更好地与高考要求相衔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午的同课异构活动在西安市庆华中学精彩呈现,庆华中学马文毅老师与第八十三中学孙瑜老师围绕人教版必修二《原电池》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展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文毅老师以“浐灞区发电厂”这一生活场景为情境导入,巧妙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利用的思考,一下子就拉近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马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逐步揭开原电池的神秘面纱。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认识了原电池,深入了解了其工作原理,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课程结尾,马老师将原电池在日常生活、科技前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融入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社会意义的认同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孙瑜老师的课堂则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她创新性地利用AI助手简述电池的发展史,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孙老师以一辆会动的小汽车为切入点,巧妙地串联起整节课的学习任务,使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师生携手合作,从认识铜锌硫酸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到运用微观视角探析原电池原理;从规范书写电极反应式的符号表征,再到通过模型建构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构成要素。孙老师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元的学生活动,将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实现“知识结构化”,在互动交流中达成“思维显性化”,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课后的评课环节,西安市庆华中学仝鹏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全面且专业的点评。他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围绕同一教学内容,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展开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参与度、知识建构、思政融合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亮点,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思维。同时,仝鹏老师也客观地指出,若在教学时间分配和学生个性化指导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将更加完美。在学员们的热烈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让我对这两堂课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从其他老师的观点中汲取到了新的教学灵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感染下,我灵感迸发,现场即兴创作了三首打油诗。创作的初衷,一方面是被现场学生们专注探究的热情所打动,被两位老师精彩的教学展示所震撼,心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于笔端;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这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记录下这次培训中那些珍贵而美好的瞬间,为严肃的教研活动增添一些别样的趣味。没想到这些打油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这让我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在今后教学中积极创新、不断探索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培训,从上午高屋建瓴的理论讲座,到下午精彩纷呈的课堂实践,让我对高考命题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学习到了众多实用且创新的教学方法。我将把这些宝贵的收获带回学校,运用到实际的高三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提升他们的化学成绩。同时,我也会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陕西省的高中化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期待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培训,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更多的知识与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