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东先生的随笔《不要错“位”》

文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不要错“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刘汉东</b></p><p class="ql-block">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位”字,是个会意字,由“人”和“立”组成,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是 为人所站立的地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位”指在朝廷所站的位置,可见“位”示尊贵。最后“位”演变为一个表敬意的人称量词,如“诸位”、“列位”、“各位”等等,如“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p><p class="ql-block"> 确如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所提倡的“一词说”那样,名家大师对于“位”的运用,都注意准确。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写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时,“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这个水手指晚年穷困潦倒的于勒,一用“位”,一用“个子”,点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简直不能置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下,不少人执笔为文“抓到篮子便是菜”,褒贬失当,长幼失序,敬谦失妥,出现乱用量词“位”的现象。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1,“邻水县人民法院根据游、李两位被告人的犯罪事宝,情节和悔罪态度,依据刑法有关规定,判处游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判处李某拘役六个月。”(见《光明日报》)此句“位”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可改为“个”。出于修辞的需要,有意褒词贬用,那应另当别论。</p><p class="ql-block"> 2,“这位女婴存活二十天。”(见《文汇报》)“位”的运用要注意对象的年龄特征,此处用“一个”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3,“我们是四川省雅安市的几位教师,假期中,我们结伴外出旅行参观。”(见《光明日报》)这句话语法正确,意思清楚,但以修辞和语言美的尺度来衡量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量词“位”使用不当,似有失谦之嫌:凡自称必须用谦词谦称,至少得用常规语言,不应用敬称敬词。</p><p class="ql-block"> 以上各例“位”的运用,有的是感情色彩用反了,有的没有考虑对象的年龄特征。写作时应当避免。</p><p class="ql-block"> 江西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考试,学生能准确运用个体量词“位”的,只占考生的百分之五,说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还得铆足功夫。</p><p class="ql-block"> 诸位众亲,言“位”写“位”,得慎然处之,莫要错“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