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1989年“4.28”海事处理经过

阿勇

(太仓浏河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写在前面</span></p><p class="ql-block">在整理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曾有过思想斗争,要不要整理记录?要不要写出来发岀去?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甚至不好的反应或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我曾犹豫过,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想到现在不整理、不写出来,以后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一些历史资料永远消失了。</p><p class="ql-block">后来我觉得客观事实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调查了解和讨论研究处理具体过程与细节情况,可以说是36年后的首次公布。这件事已经是历史,这些记录是历史资料,整理出来发表或永久保存,对第一船运大队和13分部历史及有的个人提供最原始史料,也许是一份有益的贡献。所以我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敲起电脑键盘打字整理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我自以为自己几乎参与了调查了解情况和讨论研究处理整个过程,上面联系后勤工作组,分部领导,下面联系船队领导班子和当事人,𠄘上启下,分部领导有交待,自己也有随时记录多作记录的习惯,因此我文字记录的东西也许是最多最全的了。</p><p class="ql-block">我只是把当时的客观记录敲键盘打字与整理出来,追忆那次紧张而有序的调查处理事件的过程,更没有想再来分析总结什么经验教训,因为事过境迁36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只是追记,还是追记而已。</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3日,在嘉兴见到原第一船运大队李树松政委,交谈中提到此事,他回忆当年“沉着应战”,细心审慎处理好海难事件,牺牲者家属和地方政府、部队上下,都感到比较满意,得到圆满解决。为此,坚定了我追记“4.28”事件的决心,本着对历史负责的信念,给历史留下原始资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抛开顾虑,客观陈述事实如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处理N1114船海难事故记</span></p><p class="ql-block"> 1989年4月28日下午7时50分,13分部接上海第一船运大队报告,N1114船在江苏太仓浏河口沉没事。</p><p class="ql-block">当晚,分部党委领导紧急开会研究,成立工作组。晚上10点多,茅震耀政委急急的敲我家的房门(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分部茅政委亲自敲门。那天我从南京出差回来,比较早的睡觉了。),通知我赶紧带上笔和笔记本,马上跟皇部长岀发。(茅政委没有讲去干什么事,到哪里?)</p><p class="ql-block">1989年4月28日晚上11时,皇庆堂部长、金锡考参谋、金正勇干事,离开无锡奔赴太仓出事地。(在车上,皇部长心情十分沉重的告诉说,船队一条船在太仓浏河口沉了。我听了,十分震惊,心也随之沉重,一路上除了皇部长因着急,喃喃自语或唉声叹气之外,几乎沉默不语。)</p> <p class="ql-block">29日凌晨1时,皇部长一行到了太仓浏河镇。1时20分,到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浏河水上派出所。方元兴副部长、第一船运大队栾继斌副大队长一行在此前已经到达。皇部长听取方副部长等人介绍情况。太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主任,县公安局杨局长、江苏省渔业公司余经理等人在座。</p><p class="ql-block">向分部战备值班室汇报进展情况。</p><p class="ql-block">第一船运大队胡文杰大队长等人到浏河。</p><p class="ql-block">皇部长、方副部长等去江苏省渔业公司职工医院,看望李拥华妻子和小姨子。我跟随前往。</p><p class="ql-block">凌晨,皇部长在县政府办公室高副主任等陪同下,去浏河堤岸寻找N1114船上落水人员。</p><p class="ql-block">这一夜,大家都通宵未眠。</p> <p class="ql-block">  1989年4月29日</p><p class="ql-block">早上6时50分至7时,南京军区后勤部刘礼贵副部长一行三人从上海到达太仓浏河镇。</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方副部长向后勤部工作组汇报情况。</p><p class="ql-block">将李拥华的妻子袁兆红及其妹送回上海船队。我去医院劝说与组织。</p><p class="ql-block"> 皇部长等去寻找失踪人员。</p><p class="ql-block">上午8时许,接报告发现周宪进遗体。</p><p class="ql-block">太仓县吴副县长等人来看望。</p><p class="ql-block">后勤部徐参谋向后勤部值班室汇报开展情况。</p><p class="ql-block"> 皇部长等陪同后勤部刘副部长去堤岸巡视。</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方副部长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进行人员分工。</p><p class="ql-block"> 栾继斌副大队长等人,发现并确定沉船位置。</p><p class="ql-block">下午,分部王文申处长、邓泽洲科长从无锡到浏河。</p> <p class="ql-block">  4月30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太仓县张书记等来看望。</p><p class="ql-block"> 10时,皇部长召集后勤部政治部秘书处顾秘书、分部秘书科邓科长和我(组织科干事金正勇)碰头会,要求找当事人了解事情经过情况。</p><p class="ql-block"> 接着,邓科长、顾秘书和我找N1114船船长毛志安谈话,了解事发经过情况。</p><p class="ql-block">下午,邓科长、顾秘书和我找N1114船赵仲根谈话,了解事发经过情况。</p><p class="ql-block">下午,后勤部刘副部长、运输部孙部长,分部皇部长、方副部长等人,乘港监“监督39号船”到船沉没水察看,我跟随。上海吴淞打捞队三条船正在组织打捞。(河水暴涨,河面很宽,一望无际。我惊叹这哪是河,像是海……}</p><p class="ql-block">晚上,在太仓县第一招待所,招待感谢太仓县政府的支持和抢救。后勤部刘副部长、分部皇部长、方副部长等参加。</p><p class="ql-block">向分部战备值班室报告,20时40分——21时20分,N1114船打捞起来,并拖到港监码头。</p> <p class="ql-block">5月1日</p><p class="ql-block">上午,分部方副部长请浏河镇、航政处、海洋渔业公司、水上派出所等单位领导商谈并答谢等。</p><p class="ql-block"> 9时多,后勤部刘副部长率领的工作组、分部皇部长带领的工作组等,离开浏河。11时,两级工作组到达上海第一船运大队。之前,N1114船于10时45分,已拖靠到船队4号码头。后勤和分部首长等去察看N1114船。</p><p class="ql-block">下午,分别找N1114船船员曾政群、李拥华妻妹袁兆凤谈话。</p><p class="ql-block">3时,后勤部工作组、分部工作组和大队领导,在船运大队会议室开会,分析沉船原因及性质。</p><p class="ql-block">晚上,分部工作组人员分工。</p> <p class="ql-block">  5月2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船运大队召开会议,分派三个组,到死者家乡</p><p class="ql-block"> 后勤部工作组、分部领导与N1114船四位同志座谈。</p><p class="ql-block"> 中午,后勤部刘副部长一行离开第一船队,回南京。</p><p class="ql-block"> 下午,邓泽洲科长、金正勇干事,找朱明堂谈话,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 李拥军亲属来上海。</p> <p class="ql-block">  5月3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与第一船队政治处赵广琪主任研究周宪进丧事安排等。上海干休所电话报告。方副部长去复兴岛招待所看望李拥华的亲属。</p><p class="ql-block"> 下午,接报告发现李拥华小孩屍体。</p> <p class="ql-block">  5月4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方副部长等到太仓浏河答谢地方有关单位与人员。</p><p class="ql-block">皇部长指示:“今明两天掌握好部队”,要我通知驻沪分部各单位。</p><p class="ql-block">我与后勤部政治部组织处马处长通电话,又与后勤部政治部秘书处顾秘书通电话,皇部长接听顾秘书电话。</p><p class="ql-block"> 13分部政委茅震耀与皇庆堂部长通电话,商量与通报分部党委常委对后勤部党委指示的贯彻意见。(北京及各地部分学生上街游行事)</p><p class="ql-block"> 中午。船运大队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评定烈士、记功、追认等事。</p><p class="ql-block"> 下午,李拥华家乡地方政府来人。</p><p class="ql-block"> 晚上,皇部长指示:电话了解浦西单位情况,通知有关事项。(北京及各地部分学生上街游行事)</p> <p class="ql-block">  5月5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p><p class="ql-block"> 1、凌晨四时,接太仓浏河报,发现李拥华屍体。</p><p class="ql-block"> 2、与船队鞠平中队长、张宏亮干事,一起研究整理周宪进、季和平、李拥华三死难同志的事迹材料。</p><p class="ql-block"> 3、皇部长与船运大队领导去复兴岛招待所,与李拥华家乡政府人员和李的家属商谈善后事宜。</p><p class="ql-block"> 下午</p><p class="ql-block"> 1、胡大队长陪同李拥华亲属和当地政府人员到太仓浏河。</p><p class="ql-block"> 2、周宪进亲属和地方有关领导来队。</p><p class="ql-block"> 3、向分部战备值班室报告有关情况。</p><p class="ql-block"> 4、晚上,胡大队长从太仓回上海船队,汇报情况。1、李拥华的屍体于下午在太仓火化;2、季和平的屍体,下午发现捞起;3、研究季和平屍体处理问题。船队政委李树松,大队长胡文杰先后发言谈了意见。胡大队长通报说,季和平的屍体已高度腐烂,当地火葬场的意见是不宜保存,尽快火化,明天下午三点钟前火化......</p><p class="ql-block"> 5、皇部长指示将情况通报季和平家乡地方政府。我草拟电话稿如下:季和平的屍体,今天下午三时打捞上来,由于浸在水里时间太长,已高度腐化,应尽快火化。火葬场的意见是,明天下午三点钟前要火化。征求你们意见?并转告我部工作人员。请尽快回电话。</p><p class="ql-block"> 打电话通报给江苏靖江县顾副县长。</p><p class="ql-block"> 6、分部宣传科傳尚辑科长一行三人到船队。</p> <p class="ql-block">  5月6日</p><p class="ql-block">船运大队党委研究确定追记功等。</p> <p class="ql-block">5月7日</p><p class="ql-block">下午,1、季和平的遗体在太仓火化。</p><p class="ql-block"> 2、后勤部政治部工作组三人,组织处刘树人干事、宣传处陆永干事、秘书处顾竹林秘书,于晚上到了船队。</p> <p class="ql-block">  5月8日,</p><p class="ql-block">下午,皇部长离开船队到浦西单位。</p><p class="ql-block"> 船运大队领导向后勤部政治部工作组汇报有关情况,分部方副部长、傅尚辑科长等参加。</p><p class="ql-block">刘树人干事说:先向方副部长、大队领导汇报一下我们的来意。刘副部长带的工作组向后勤部党委常委汇报N1114船遇难经过情况后,认为是一起不可抗拒的自然事故。1、向江苏省政府和省军区通报了太仓县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2、该评烈士的评烈士,3、该记功的记功与宣扬。</p><p class="ql-block">方副部长:大队把几位同志评烈士的事迹情况汇报一下。</p> <p class="ql-block">  李树松政委:N1114船遇难后,部队反响很大,议论很多。我们向部队作了通报。1、人员分工:胡大队长、参谋长抓好部队稳定工作;栾副大队长负责答谢、慰问工作;我(李树松)和赵主任负责三个同志亲属来队接待和善后处理;何处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召开军政干部会,通报情况,做好稳定工作,方副部长讲了话。</p><p class="ql-block">慰问地方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工作。方副部长亲自组织指导。1、11面锦旗1个镜框,2、买了一些毛毯等东西。</p><p class="ql-block">安抚工作:1、李拥华妻子、小姨子,安排在卫生所,买了营养品,做好安慰工作。2、死者遗物清理;3、成立招待组,复兴岛招待所65张床位。4、5 月2日,派三个组到死者家乡,向地方政府汇报情况,向家属安慰。5、李拥华家乡政府来沪。靖江县政府很重视,二个副县长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安抚领导小组,民政局长来沪。6、抽调随军干部家属做安抚工作。</p><p class="ql-block">我们大队的意见是:1、建议给周宪进、李拥华、季和平评为烈士;2、追认李拥华、李和平为中共正式党员;3、建议给周宪进、季和平追记二等功;4、建议给李拥华追记三等功;给四位幸存者,毛志安、朱明堂、赵仲根、曾政群,记三等功。对集体记功问题没有考虑。</p><p class="ql-block">季、周、李的事迹,请见材料。......</p> <p class="ql-block">  胡文杰大队长:海难事故是不少的,发生后往往是抢救生设备,各自逃命,我们的战士,千方百计保护舰艇,在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船在风浪区时,进退两难,想到浏河避难,这个想法是对的。采取一些措施,关闭船室门窗,检查船密封情况、求救信号等,没有想到船会沉下去。......</p><p class="ql-block"> 集体适度宣扬,N1114船是光荣的集体,没有一个装熊的,没有一个去抢救生设备。对三个死的同志,党委反复研究,认为不是一般的因公牺牲,应该评为烈士。</p><p class="ql-block">在长江“低压区”,船下沉产生的吸力,会把人全部吸下江底,弃船下水,这样减少到最低的损失程度,保存了6名同志,是不简单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对他们的宣扬要适度。我个人考虑,集体记三等功,在分部范围内宣扬是可以的。三个牺牲的同志,评为烈士是应该的,保护舰艇,与风浪搏斗,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根据他们的表现和突出事迹、有关条款规定,评为烈士,作为亲属的要求和民政部门的要求也是强烈的。</p> <p class="ql-block">  鞠平中队长:浏河港监引航4号紧急启航寻找,一个浪盖过船桅杆,掉头很危险。几个同志的表现,尽到最大努力,尽量减少损失。通讯筒盖拔起来了,可见风浪有多大。求救措施也是及时的,摇旗、对讲机呼救、报警器。曾想到用棉纱点燃报警,但没有成。当时没有想到船下沉那么快。下水报警的同志比船上更危险。救生筏是后来配的,很原始,人工打气,一只打气需要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季和平的父亲说,我儿子是光荣的,我为他自豪,我要做一个坚强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胡文杰大队长:他们来了不少人,就是为见一面,不是来闹的。今天回去一些。人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p> <p class="ql-block">  李树松政委:对李拥华松手的情节要进一步核实,是先松手、一起松手,还是后松手?民政部门对定性,因公和烈士,很重视。季和平父亲讲,是为公牺牲,是光荣的,给我一万元也不要。</p> <p class="ql-block">刘树人干事:三个人的事迹材料再整理一下,特别是李拥华的事迹再核实、充实一下。</p> <p class="ql-block">  方元兴副部长:这事处理比较顺当。性质: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保船、保人,减少的损失问题。在保船、保人,减少损失问题上,船员尽到了最大努力。评烈士,战时与平时,后勤工作执行任务,不是十分明显。是在执行正常任务中,碰到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我个人意见,三位牺牲的同志建议评为烈士。船在遇到前,在特殊气候下,全体船员竭尽全力想保船。自然灾害不可抗拒。船要下沉,生死关头,大家还是尽量减少损失,保人。共性、共同的目标的东西是保船、保人,减少缺失。</p><p class="ql-block">在善后处理中,毛、朱、曾、赵四位同志表现也很出色,如抬李、季两具遗体。</p><p class="ql-block"> 集体记三等功,大队考虑。宣扬问题,前后照应,有的情节可以原则一点。</p><p class="ql-block"> 太仓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宣扬是应该的、拥军。反映了新时期军民关系、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5月9日晚,在船队招待所开会。参加人员:分部方元兴副部长、傅尚辑科长、丁建伟干事、金正勇干事,后勤部工作组刘树人干事、顾竹林秘书、陆永干事,船队李树松政委、胡文杰大队长。内容:通报善后处理情况。</p> <p class="ql-block">  李树松政委:今天上午,周宪进的遗体已火化。止此,三个大人和 一小孩的遗体已处理结束。</p><p class="ql-block"> 三家民政部门等和亲属的思想基本趋于稳定。周宪进的父母很坚强,为公牺牲感到光荣。</p><p class="ql-block"> 李拥华的父母放风,三个不一样,如不能评烈士,要跳楼。</p><p class="ql-block"> 善后处理方案,一是先开追悼会,开过先回去。二是等批烈士再开会。</p><p class="ql-block">下午,先同民政部门商谈。如东县民政局苗部长、乡干部商谈。定性、补助是部队的事。要求部队给李拥华评烈士,家属工作可安排。李的父亲脾气暴躁,建议从四楼调下来,采取防范措施,防“跳楼”。根据从前情况,结论不下,不评为烈士,不会参加追悼会,也不会回去,感到难办。就高不就低。</p><p class="ql-block">仪征县,乡武装部长、村长,对接待、安排没有意见,认为部队那么多领导重视。对优抚政策不了解,尽量评周宪进为烈士,对地方工作,宣扬、征兵有好处。分二步不行,不是烈士,追悼会不参加。虽然工作很忙,但原意等。</p><p class="ql-block"> 结论的时间快,工作可早了结。能评烈士,工作好做。</p><p class="ql-block"> 靖江民政局局长,上午离开了。季和平的父亲很讲究政治荣誉,好在县里大力宣扬,拍录像,烈士陈列。靖江县政府很重视,顾副县长为首组成工作组。靖江是拥军模范县。</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李拥华的亲属,如其他二人评上,李不评上,会出问题。</p> <p class="ql-block">  胡文杰大队长:民政部门说,只要评上烈士,一切工作都由他们包了。包括抚恤、工作安排等,还准备宣扬。</p><p class="ql-block"> 在当前社会风气不大好,商品经济条件下,征兵难的情况下,宣扬烈士保护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季和平的父亲,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很悲痛。但听说儿子因公牺牲,感到自豪和光荣。</p><p class="ql-block">我感到,这些同志是当代的“梁大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p><p class="ql-block">周宪进的父亲60多岁,母亲患心脏病,能顶得住,表现很刚强。 </p><p class="ql-block">我们这种船是硬着头皮装汽油。在那种情况下,没有手忙脚乱,去抢救生器材,没有一个是“熊”。李拥华是在赵仲根第二次抓住救生筏后自动放手。 </p><p class="ql-block"> 李拥华的父亲说,不评为烈士无脸见江东父老,就跳楼。精神就要跨下来了。包括我胡文杰,我的三个战士死了,评为烈士,大力宣扬,振作精神,把一大队建设更好。如果相反……我希望照顾到方方面面,照顾到地方政府和亲属,照顾到部队的情绪、部队建设。 </p> <p class="ql-block">  方元兴副部长:“四二八海事”的善后收尾工作,我们分部和一大队希望尽快结束。结论不来,工作不好做。一是追悼会不好开;二是这些人在这里(现在还有25人在),工作、情力不行。总的意思是,一个是结论性的意见,时间缩短些,一个是能评上烈士就好办。 </p><p class="ql-block">民政部门的补助意见,一千元以上。 </p> <p class="ql-block">刘树人干事:后勤首长很重视,心情与分部、大队领导是一样的。王部长讲,政治部派人去,与分部同步进行,不要待分部的报告来了再下去。傅主任已作了交待。 </p><p class="ql-block">把你们的要求,原原本本向后勤首长汇报。 </p> <p class="ql-block">顾竹林秘书:四二八事件,军区、后勤首长很重视。向司令亲自询问这件事,赵副部长当面向向司令作了汇报。后勤首长进行了研究,与分部通报了情况,派人与分部同步进行。致函江苏省政府和江苏省军区,表示感谢。 </p><p class="ql-block">星期四上午,召开一个座谈会,中队领导和机关干部4至5人。 </p> <p class="ql-block">  5月10日,上午,与顾秘书到复兴岛招待所,找李拥华之妻袁兆红了解情况。顾秘书问了几个问题,李拥华妻子摇头表示不知道。 </p><p class="ql-block">后勤刘干事、陆干事、分部傅科长、丁干事等人到太仓浏河采访。 </p> <p class="ql-block">5月11日,上午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人员:王敏参谋、23艇孙玉华、23艇长韦玉虎、12船陈天宝、22船朱波、13船卜长才、鞠平中队长;后勤组织处刘树人干事、秘书处顾竹林秘书;13分部组织科金正勇干事。</p><p class="ql-block"> 鞠平中队长、韦玉虎 艇长等发了言。(略)</p> <p class="ql-block">5月11日,上午十时开始。参加人员:后勤政治部刘树人干事、顾竹林秘书,分部方元兴副部长、金正勇干事,船队胡文杰大队长、李树松政委、王参谋长、赵广琪主任。</p> <p class="ql-block">  刘树人干事:来之后,听了方副部长、大队领导介绍情况,找了四个幸存者了解情况,顾秘书看望了李的家属,我和陆干事去了浏河现场,上午开了一个座谈会。感受很深,教育很大。1、感到大队、分部对四二八事件的处置很有力。2、感到善后处理很有章。一步一步工作很细。渔业公司佘经理说你们部队做群众工作很有办法,一户一户去慰问、答谢。大队对善后问题的处理顺利及时的。5号全找到四个遗体。9号上午已全处理火化。头绪很多,但工作很细。3、感到干部对战士的感情很深,战友感情很深。</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对一些人员搞的准确一些,具体一些。够不够评为烈士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 一、对三个同志评烈士问题</p><p class="ql-block">周宪进的事迹比较突出。最后一个下船,同赵说:“这个时候你还客气什么!”主动放手,往岸边游去。季和平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下水后主动放手。李拥华的事迹,我们也看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同志在生死关头,总的表现是好的,不是去抢救生设备。</p><p class="ql-block">根据“条例”。周宪进、季和平的事迹。评为烈士是可以的。李拥华的事迹材料比较单薄。李拥华主动松手,是可以成立的。因为两位女同志都拉住了。但症结问题,李拥华为什么松手?在座谈中,赵、曾提不出更充分的依据。现在分析,赵第二次靠近救生舟时,李拥华在,小孩不在,这样李的松手为救小孩的可能性不大、很少。根据李拥华平时表现,李处在舟的尾部漏气,感到浮力不大,在赵拉住后,为了保护战友,主动松手。这样分析,李拥华牺牲的性质,与周宪进、季和平是一样的。考虑到善后工作的顺利,我们同意大队、分部的意见,李拥华评为烈士。在反面讲,没有什么材料证明李拥华小孩松手。</p><p class="ql-block">二、对N1114船表彰问题</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大队的报告,当然大队党委是经过反复研究的。分部分部党委的6条意见,要适度。我们想法,这样会最为适度。过大不可。要考虑到部队的影响和效果问题。适度宣传就能起到最好效果。立功问题是分部和大队的权限。自然事故,但是不是有功?请大队、分部考虑。</p><p class="ql-block"> 三、对N1114船集体宣传问题</p><p class="ql-block"> 王部长讲,集体记功问题,分部定。大队目前没有考虑。我们意见,不要定得满满的事,其他问题处理好后,再看看,要不要宣传宣传问题。 </p> <p class="ql-block">  顾竹林秘书:四二八事件后,来调查了解,是为后勤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感受很深。这次又来。主要问题是评烈士的依据。焦点是李拥华事迹能不能评为烈士。1、验证一下材料的准确性。大体是混合的,没有大的出入。2、对李拥华的问题,经这次调查了解,没有什么可证明李拥华是救小孩,没有目击者,没有什么材料。赵仲根第二次拉住救生舟时,李拥华还在,小曾讲小孩已不在。七、八分钟后,才听到有人喊李拥华。赵仲根叫小曾,声音比较大,不是正常的,是声嘶力竭的,李拥华可以听到。因此,李拥华为救小孩不能成立的。为保护战友和亲属而主动放手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意见,李拥华同周宪进、季和平归为一类,建议评为烈士。</p><p class="ql-block"> 战士反映,后勤、分部和大队党委领导,工作很细,安定死难战友的亲属,是安定部队思想。</p> <p class="ql-block">胡文杰大队长:刘、顾来调查核实情况,我们深受感动。后勤、分部首长和机关的重视,对地方政府和死难者亲属,深受教育、感动。</p> <p class="ql-block">  李树松政委:三个同志的烈士问题,大队上下的共同心愿。你们的分析很符合逻辑。很在理。对立功问题,我们准备复议一下。对适度宣扬,我们再研究。要求在时间上缩短一些,安排紧一点。</p> <p class="ql-block">  方元兴副部长:一、后勤首长、机关对N1114船海难事故的帮助、指导,很感谢。后勤首长起了主要作用。1、对基层工作很关心,很关怀,很体贴,对我们应做的工作给予鼓励。2、对今后工作,大队和分部建设。起到很积极的意义。二、上级机关工作组来,工作很细,抓得很紧,我们向你们学习。分析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三、对我们今后处理好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表现好的,不等于有功。自然灾害。不等于没有教训。适度到什么程度?表彰,要使今后后起到最佳效果。对1114船集体宣扬问题,要在大队、分部起到积极效果。对三个同志评烈士,大队干战不会有什么非议。四、请后勤党委、首长和机关同志放心,一定搞好善后收尾工作。1、表彰宣扬掌握适度。2、死者亲属和地方民政部门的要求,三个负责的精神,负责到底。3、把经验教训总结好。自然灾害不等于没有教训。这一条总结好,适度问题就掌握好了。对今后部队建设有利。生产生活搞好,保证部队官兵体力。搞好训练,基层领导干部下培训。一定要把游泳训练搞好。一年兵、二年兵,达到什么标准?真正经验教训总结好了,事情就好办了。</p><p class="ql-block"> 分析、推理、论证,有理有据。</p> <p class="ql-block">  5月12日上午,与宣传科傳尚辑科长、船队王敏参谋,研究N1114船集体事迹材料提纲。</p> <p class="ql-block">  5月13日晚上,与船队王敏参谋起草N1114船官兵与特大风浪搏斗的事迹《团结战斗的集体,无私无畏的战士》。写到14日凌晨二时多,初稿完成。</p>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星期日,修改、校对N1114船集体事迹材料。</p><p class="ql-block">晚上,与孙克勤一起改写(修改)N1114船事迹通讯,至15日凌晨三时多。</p>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追悼会、表彰大会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  5月16日,分部方元兴副部长、政治部范东奎主任、组织科金宗荣科长到船队。</p><p class="ql-block">后勤部政治部傅君良主任等到船队。</p> <p class="ql-block">  5月17日下午,周宪进、季和平、李拥华三同志追悼会,向三位亲属表示慰问。</p><p class="ql-block">晚上,与地方民政部门、死者亲属,在船队复兴岛招待所聚餐。</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上午,“4.28”海难抢险表彰大会。驻沪分部部队派代表参加。</p> <p class="ql-block">5月19日,上午跟随领导离开船队,到上海武器仓库、上海军需仓库等单位。下午,随同范东奎主任等离沪回无锡。</p> <p class="ql-block">5月25日下午,接后勤部政治部宣传处曹平志干事电话:后勤刘副部长看到《人民前线》报刊登了关于船队沉船的报道后问,刘副部长讲过这方面的消息暂不要发稿,稿子为什么还是发出去了?是经过哪位领导审批的?</p><p class="ql-block">(注:当即将电话记录抄写后呈送政治部范主任,同时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p> <p class="ql-block">(后记;后记: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抽空整理出来将近一万字的笔记(日记)。本想找一些当年的现场照片,打电话给原船队专业军士、新闻报道员吴小杭询问,吴小杭说,当时领导不让我去拍照,因此现场照片,包括追悼会、表彰大会的照片都没有拍过。如果从存档历史资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欠缺的问题。后来打电话给原分部宣传科新闻干事丁建伟,幸好他保存着当年新闻稿报纸刊用后的报纸剪贴。当时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处和13分部政治部宣传科都派人来船队现场采访报道,并先后在《人民前线》、《解放军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作了宣传报道,所以当年的几篇新闻稿也是一个佐证的好材料。)</p> <p class="ql-block">(注:从4月28日晚至5月19日下午,历时22天时间。5月30日下午,接到通知跟随分部陈连山副部长赶赴浙江建德综合仓库组织执行紧急发放物资任务。详见我的美篇《追忆跟随陈连山副部长组织执行紧急发放物资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战友们阅后点评收录:</span></p><p class="ql-block">这次沉船事件曾经轰动分部乃至整个军区后勤的部队,最后结局甚为欣慰。你的叙述非常详细,还原了当时的原貌,可见你工作细致,作风踏实,处事得当,向你学习。</p><p class="ql-block"> (邵祝庆.2025.4.28)</p><p class="ql-block">资料充分,内容详实,过程清楚,处置得当,经得起历史检验。</p><p class="ql-block"> (金宗荣.2025.4.28)</p><p class="ql-block">@金正勇 资料宝贵,保存有方有功。</p><p class="ql-block"> (金宗荣.2025.4.28)</p><p class="ql-block">@金正勇 应该是原始记录</p><p class="ql-block"> (杨思海.2025.4.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