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总面积50.4平方千米。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3.12万平方米,其中较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1.37万平方米。黄龙溪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05年9月,黄龙溪古镇被列为成都市旅游发展重点镇。2007年5月31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公布,黄龙溪古镇入选。同年,黄龙溪古镇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3月,黄龙溪古镇凭借悠久的水文化入选“成都新十景”,成为成都旅游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17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已经在黄龙溪镇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以备南征。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渐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最早记录这一建置的古籍是《宋会要辑稿》。</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黄龙溪镇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清末,属华阳县黄龙、永安、顺河3乡和仁寿县佛洞、嘉禾2乡。1950年,属华阳县黄龙、佛洞2乡。1956年,华阳县合并二乡,设黄佛乡。1958年,华阳县府将黄佛乡更为公社。1982年,黄佛公社改乡。1992年,与回水乡合并为黄龙溪镇。</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牧马山南麓,龙泉山中段以西,与眉山市仁寿县、彭山区和成都市新津县交界,东临锦江(府河),北靠牧马山,锦江、鹿溪河在此交汇。中心坐标为东经103°58′,北纬30°17′。距成都市区36千米,双流城区34千米。总面积50.4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地处成都平原,地形分为坪坝和浅丘,镇域整体地势起伏舒缓,略向南倾,地形坡度15%,西北部为牧马山、中部沿府河分布狭长的冲积平原、东部为龙泉山丘陵地区。境内最高点位于东岳村6组,海拔555米;最低点位于黄龙社区4组(原陈新村),海拔423米。是双流区海拔最低地区。</p> <p class="ql-block">三县衙门位于古龙寺内,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是历史上华阳、彭山、仁寿三县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匪患困扰的地方,是现存的中国唯一的三县衙门。</p> <p class="ql-block">金华庵金华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古佛洞街63号,西靠岩头山,东距府河50米,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建,部分建筑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建,1951年改为仓库堆放粮食,1984年退还给宗教人士并维修,保持原有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金华庵坐西向东,五重檐硬山顶,总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要由山门、前殿、观音殿和大佛殿组成,前殿为木结构穿斗式梁架,2穿分心用五柱,上、下层,面阔5间23.25米,进深9.45米,通高11.83米,垂带式踏道20级;观音殿为砖木混合结构,面阔5间17.85米,进深14.15米,通高12米,三层檐,每层檐宽2.2米,底层檐口高2.75米,南北两侧有垂带式踏道6级;大佛殿为木结构穿斗式梁架,3穿用两柱,面阔5间18.08米,进深20.6米,通高13米,殿内有一尊石刻弥勒佛像,座高1.48米,肩宽0.7米,着双领敞怀袈裟,半跏趺坐于须弥座上。金华庵依山而建,别具特色,为川西地区所少见的建筑形式,对于研究成都地区明清时期佛教的发展、影响及建筑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镇江寺位于正街北首,与古龙寺遥遥相对,是千年码头王爷坎上的一座千年古刹,供奉镇江王爷杨泗以保平安,为旧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寺前千年古榕寄生辣椒,成为奇观。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这也是“黄龙溪”地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潮音寺坐镇古街当中,古称乐善堂,是一座尼姑庵。临街五间,供奉观世音大士和弥勒佛。古时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举行供天道场,祈祷风调雨顺。大门北侧,供寺院护法神伽蓝神,南侧供龙身,也被视为土地公、财神、福神。寺内有三块石碑,讲述了乐善堂的创建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龙寺位于黄龙溪古镇正街南首,坐西向东,是黄龙溪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寺内大殿供奉黄龙祖师,殿前一侧立千佛铁塔。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称赤水。《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凭借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百度文摘,拍摄于2025年4月27日,感谢支持原创摄影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