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年间的回忆 保定大舞台今昔

保定老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编辑:保定老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中插图:选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标题提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本文标题前的“七十一年间的回忆”一词,源自于我自1954年从外地回到老家保定,时至今日己经过去了七十一年,故此,我在写这期间保定的故事时,会在文章标题前写上这一时间段做为标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上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大舞台”位于东大街靠西路南位置的工笔画,在图中它的大门向下是向北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位于保定东大街靠西侧路南的“大舞台”,老保定人对它一定是不陌生的,那就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它的过往历史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有关资料介绍,它于1914年,由当时位于东大街西侧路南的保仁水社,在这水社的东侧集资兴建,专为演出小型戏剧和举办花会活动提供的场地,因舞台宽阔,设备齐全,遂于1917年(一说是1919年建成)得名“大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资料记载它是那时全市最大的剧场,南北长36米,东西宽15米, 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的戏园。建成后的剧场,舞台宽阔,设备齐全,戏台坐南朝北,东、西、北三面有廊,廊下为厢座。廊下为包厢楼,包厢之间之板墙相隔,座有三层,厢的前沿有沿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舞台在当时是府城演出场次多,邀来的戏班或“角儿”多,演出剧种多的一家大戏园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3年春,开在东大街靠东侧路北的,由那时的三晋会馆改成的老“保定电影院”,因为改、修建而借用过“大舞台”来放映电影的,所以下面的老广告上的“保定电影院”说的就是当时的“大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上大舞台于1947年易名“青年影院”,1948年又改为“群力剧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1949年又更名“新新大舞台”,后又复称“大舞台剧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舞台从建成以来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名角演员到此献艺演出,比如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童祥龄、奚啸伯、吴素秋以及“河北梆子”名角演员金钢钻、银达子等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个世纪60年代初,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在大舞台演出后在大门口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见以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上个世纪的1963年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来保定,在大舞台剧场观看了保定老调演出的《潘杨讼》,并给以很高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见下面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是有关“大舞台〞不同年代的广告信息和门票的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春,市文化局筹资9万多元对大舞台进行扩建,历经半年竣工。扩建后的剧场南北长48米,东西宽19.8米,厅内安装了1132个铁腿排椅,并装有电扇和通风设备。正门高大雄伟,保定著名的书法家张步舟书写了“大舞台”三字,并用上好的红松雕成二米高的大字镶嵌在剧场门楣上,为古城保定增添了光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是高台階大门上,夜景里见到的“大舞台〞三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大舞台改名为“东方红剧场”,那时除演出一些样板戏外,这大舞台一直闲置没用,那个时期的演出业也很萧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5月,它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1月影剧院进行了一次维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改名为“大舞台影剧院”,1980年2月恢复“大舞台剧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1年7月剧场停业进行大型维修,增加观众坐席,安装电器设备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2年12月竣工对外开放。1987年大舞台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剧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8年,由保定市给排水设备公司承包,改设成以跳舞为主的“大舞台乐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人们也开始很少到剧场看电影或看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21世纪,手机开始普及,去影剧院看电影或看戏的人就更加少了,由于体制的变化,市文化局开始变卖剧场。整个保定市到文革后期己达30多个影剧院,结果到二十世纪初,影剧院不是承包出去干做他用,就是被卖掉,以致本市众多的影剧院,再也看不到昔日辉煌的影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保定大舞台剧场于2001年拆除。拆除原因主要是城市规划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大舞台剧场原址被重新规划,老建筑全部拆除,以出让给私人等方式进行了新的开发利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是作者为撰写此文,特地去东大街原大舞台旧址现场,拍摄了以下这两张照片,原来“大舞台”临街的高台階大门已被拆去,修建成了现在照片上的二层楼模样,而现在这个一层的门臉房开了一个茶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自从1954年回到老家保定后,这曾经的几十年来,目睹了“大舞台”的发展和变化,光我知道的,它在这七十多年间就进行过多次的改造和更名,使之与时俱进地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前进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几十年,我曾无数次来这里看过演戏,看过各种文艺演出、看过电影等等,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这里看过那时很时兴的大银幕投影,到后来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沉沦没落,从而变得如今的悄无声息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文写于2025年年4月28日。</span></p>